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草场日益退化,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主要表现。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生态恢复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协调适宜于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地关系;以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为核心,大力发展优势生态产业是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定量计算其对灌区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社会影响,并从补偿主客体、补偿额度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基流保障的灌区农业损失(农业生产损失、社会保障影响和社会稳定影响)可以作为不同生态基流调控值下的生态补偿额度;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的主体为陕西省政府、宝鸡市和咸阳市政府,客体为灌区受损农户;基于灌区农业总损失的补偿标准在3.93~9.94元·m-3之间;提出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和项目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给予农业优惠政策、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与效率出发,对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针对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相应的综合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针对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应对策,从而为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帮助,并为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5,自引:18,他引:15  
河西走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河西走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全区19个县市进行了生态脆弱的量化评价,并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地质环境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 ,经济因素是关键 ,社会因素加剧了脆弱性的发展。本文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时间尺度上对吉林西部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3 0~ 4 0年代本区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5 0~ 60年代发展到中度脆弱状态 ;70年代以来达到强度脆弱状态 ;特别是 80~ 95年为极强度脆弱状态 ,95年以后本区生态环境虽然有所好转 ,但仍处于强度脆弱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临河市绿洲农业为例,通过建立高产效益、生物量、等价产量、稳产性能、增产性能、综合性能、产值、光能利用率、热生产效率的隶属函数关系,用Fuzzy向量A和Fuzzy矩阵R根据B=A·R的关系,首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粮经作物的生态经济优势。由此确定调整农作物结构数学比例关系,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粮经作物的调整方案,为绿洲农业建设的作物初级生产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临河市绿洲农业为例,通过建立高产效益、生物量、等价产量、稳产性能、增产性能、综合性能、产值、光能利用率、热生产效率的隶属函数关系,用Fuzzy向量A和Fuzzy矩阵R根据B=A·R的关系,首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粮经作物的生态经济优势。由此确定调整农作物结构数学比例关系,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粮经作物的调整方案,为绿洲农业建设的作物初级生产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生态林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可以在商品林建设中发挥积极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要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现状 ,采取单一的经济补偿是不够的。需要采用系统补偿的思想拓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从观念、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多维角度建立补偿系统 ,实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准确评估和比较西部各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西部”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热值概念,克服了不同属性的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计算“西部”生态足迹模型的核心参数,并尝试性的将该模型用于宁夏生态足迹核算.结果显示,2009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达0.749 whm2,生态剩余人口占总人口的33%.认为,宁夏的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同时提出了改善性建议.“西部”生态足迹模型适用于西部地区间生态足迹分析,其思路也可为其它中小区域的生态足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生态安全研究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GIS手段对吉林省西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进行敏感性研究,分析西部生态安全现状,认为吉林省西部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风险性极高,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讨论吉林西部生态安全研究的基本内容,建立了西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为区域生态恢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内蒙古西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困难,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地区经济、城市工业等的发展又成为目前造成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就是一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与战略性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拉善高原地处内蒙古西部,与新疆、甘肃和宁夏交界,50年来发生了严重的生态退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沙尘源区之一。我国东部特别是华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天气,70%以上与该区的生态状况有关。沙尘(暴)现象不但影响我国2.00×10~6km~2以上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健康、财产甚至生命,而且还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甚至北美地区。阿拉善的生态退化问题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建议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阿拉善地区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考虑设立"阿拉善国家生态战略保护区",给予该区特殊的政策和支持,从根本上协调阿拉善地区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源头上缓解或削减沙尘(暴)形成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并为整个西部生态和环境建设探索出一套新的体制和模式,促进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干旱地区的流域规划与绿洲建设——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不同地段自然环境和生态经济特征的地域分异特点入手,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探讨干旱地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流域不同地段生态经济区及农业生态地域类型的协调发展与绿洲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黄花蒿生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药材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质量和产量,基于396个黄花蒿分布点及35个环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花蒿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应用R语言构建青蒿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用ArcGIS软件预测青蒿素空间分布以进行黄花蒿生产区划。结果表明,黄花蒿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东部、重庆市西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部、湖北省东部等。影响黄花蒿地理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其贡献率之和分别达76.6%和10.9%。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0.7%)的区域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和湖南等省(区、市),可作为高品质黄花蒿的首选栽培地区;长江以北地区的青蒿素含量稍低(0.5%~0.7%),可作为黄花蒿的扩种区;处于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的青蒿素含量最低(0.3%),不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6.
榆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突出干旱区特色,同时提出了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麦田泽漆对小麦危害造成产量损失,通过试验得到麦田泽漆密度(x)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之间为双曲线关系,即:^y=x/(8.9920 0.0181x)。根据生态经济阈值的定义,建立了麦田泽漆的生态经济阈值模型,按目前淮北麦区的小麦产量、价格及除草成本、效果等,计算得出高、中、低产麦田泽漆的化学防除指标分别为30株/m^2、40株/m^2、65株m^2。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遵照国家对西部开发方针精神 ,开发柴达木的关键应是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是重中之重。为此 ,本文较为详细论述了柴达木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与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环境适宜度及动态过程——以西北干旱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空间基地,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价值增生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本文给出了农业生态因子及农业生态因子空间的概念;从生态位(Niche)理论出发,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的适宜度,研究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动态过程;并以西北干旱地区部分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本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及动态过程,计算了农业生态气候环境指数,有关结果可作为农作物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农业生态赴美考察团”于1986年4月2日至5月2日,对美国的农业生态教育和科学研究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考察。考察团由四人组成,四位成员的专业分别是昆虫及农螨生态、数学生态、资源经济、植物生态。考察目的有三:一是了解美国在农业生态方面的教育体制、数学计划、各类学生的培养方向;二是考察美国在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