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种常见的CO_2液化工艺(低温低压液化工艺和常温高压液化工艺)对存储设备耐低温和耐高压性能要求高,通过HYSYS软件对几种管输流程进行模拟,并对液化流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气相、一般液相、密相、超临界4种状态输送方式中,密相输送相比运用较广泛的超临界输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改进后的液化流程不仅适用于密相输送,且克服了低温低压液化和常温高压液化的缺点,能耗和对储罐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存储安全、经济;同时,改进后液化流程获得的液化CO_2易于存储,为CO_2储罐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CO_2管输特性,以输量为100×104 t/a的CO_2管道工程为例,采用Pipephase仿真软件建模,分别对气相、液相和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在不同管径和温压条件下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气相、液相、超临界相3种管输方式在不同管径下的压降均不大,压降基本只受输送距离的影响;管输CO_2的密度和黏度以气相输送时基本不受输送距离、温度及压力的影响,以液相和超临界相输送时主要受温度影响。管道以气相输送时,应避免在高压和准临界区域运行;以液相输送时,应选择在较高压力下运行;以超临界相输送时,应避免温度压力到达临界点。中长距离、沿线人烟稀少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超临界相输送;中短距离、沿线人口密度高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气相输送。  相似文献   

3.
针对CO_2管道放空过程管内参数变化的研究较少,且相关规范对放空无明确要求的问题,分析了CO_2管道泄压过程的特殊性,通过建立管内瞬变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输送压力和泄放速率对放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管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呈幂函数形式;高压低温会延长放空时间;各相态CO_2在放空过程中存在共同的"相态汇聚区域";密相CO_2的放空规律与液态CO_2相似;超临界放空将生成干冰;同时,放空速率对管内温降影响不大,但更小的放空速率导致更小的温降速率。因此,建议采用减缓放空阀开启速率、放空管局部加热等措施,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和防止冰堵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为CO_2管道的放空方案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有利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的参数范围,保证安全输送,基于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管输介质与天然气和原油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超临界CO2管道输送技术的特殊性,进而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入口温度、管输流量、总传热系数下管输压力、温度、密度、黏度与输送距离的关系,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有效输送距离,不同管输流量对压温及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范围内,输送距离超过100km后,CO2由超临界态变为密相,若要保持超临界态输送,需要在每100km范围内设置加热站;管输流量介于200-250t/h之间较理想;总传热系数介于0.84~1.3W/(m2 ℃)之间为宜。该研究属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基础研究,对于我国形成完整的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庆林源首站输油工艺系统安全可靠性差、能耗大、输油设备落后等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技术改造方案。根据现行输油实际,切除了首站计量间的低压输油管道及低压侧的低压铸铁阀门;改进了阀组间和罐区间的工艺流程;对站内高压侧的输送工艺进行了改造;并对输油泵机组进行了更新。通过翔实的数据计算证明,改造后的输油系统提高了输油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富气输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富气和凝析液的相态特点,介绍了富气输送的主要工艺,对影响管道富气输送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国外管道输送富气的实例.指出我国的密相输送工作应借鉴国外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在管道设计、输送工艺和管道运行动态检测等环节上深入研究,为充分利用天然气,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相态控制角度,以东方1-1气田在海南岛陆上终端排放的CO2为例,开展了CO2长距离管输压力和管径的优化研究,并对管道入口压力、入口温度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管输压力对CO2的输送相态具有重要影响,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管径和壁厚,进而影响管道经济性;管输压力应保持在CO2临界压力之上,在无保温措施的情况下,CO2始终呈高压密相状态(超临界状态或液态),能保持管道的正常运行;对于东方1-1气田伴生CO2长距离输送方案,推荐管输压力为9MPa或16MPa,管材采用X65钢,不必采取保温措施。(图4,参14)  相似文献   

8.
陈文锦 《油气储运》1996,15(11):5-10
深圳液化石油气(LPG)低温常压储存工程拟建4×10~4t丙烷、丁烷储罐各一座,5×10~4t低温常压LPG泊位一座,5000t常温高压LPG泊位两座,总投资1.1亿美元。该工程系中外合资项目,现已开始建设,预计1997年底建成。介绍了该项工程的规划、工艺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环境评价,经过分析比较,选用直接冷却式低温常压储存加工工艺。这种工艺技术在相同储存温度下较间接冷却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采用金属双壁吊平顶储罐,并分析了地震对储罐的影响。该项目技术先进、设备简单、投资省、建设周期短,建成后可提高广东省能源储备,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多组分混合原油常温输送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多种配比、组分油物性差异较大的多组分混合原油常温输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混合油物性、组分油物性与配比的相关规律以及常温输送对原油物性的要求,绘制了等值线图,给出了常温混合输送配比域。为保证计算的启动泵压小于允许泵压,对物性最差混合油的启动泵压进行了校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杂质对管输CO_2节流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含杂质CO_2流体为研究对象,给出了考虑相变的节流后温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杂质对CO_2节流过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操作建议。研究表明:H_2S对节流后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当入口工况为超临界、密相及液相时,杂质为SO_2有助于提高节流后的温度,杂质为N_2和O_2会降低节流后的温度;当入口工况为低压气相时,杂质为SO_2则会降低节流后的温度,杂质为N_2和O_2会提高节流后的温度;对于不同杂质含量的CO_2,节流后出口温度与纯组分节流后相比产生的偏差是不同的,杂质含量越多相应偏差越大。研究结果对含杂质CO_2流体的节流控制和干冰预防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富气的相态特性及其工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富气组成对富气的相态特征参量的影响 ,指出C3、C4 含量低的富气经过严格的脱油处理可以在传统压力下单相输送 ;适度控制凝析油含量 ,一般富气可以实现密相输送。两相输送对富气的烃露点没有具体的要求 ,但是通过脱油处理可以降低两相输送管道的积液量  相似文献   

12.
管道的富气输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富气组分的基础上,指出富气输送工艺与传统天然气管道不同,需采用较高的输送压力。高压要求和富气组分对管材的韧性要求较高。富气输送工艺需将脱出NGL的处理厂设于管道末端或中间段某处。该工艺的优点是高热值的富气组分和高压运行提高了管道输送效率,压缩机功率需求的降低优化了设计,减少了燃料消耗;NGL的处理厂设于管道末端或中间某处节省了NGL输送的运费;同时还可能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低温储罐是一种压力储罐,它不同于常温常压储罐,因此在设计上所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则、规定等都有别于常温常压储罐。具体地说,在储罐的材料、结构甚至设计上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日本在这方面已有几十年的设计、建造和经营经验。本文仅就日本考察所见,对日本低温储罐以实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杂质对管道输送CO2相特性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李玉星 《油气储运》2014,(7):734-739
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作为改善气候的重要选择,安全输送是其关键性纽带环节。管道输送被认为是陆上输送CO2的最优形式,管输CO2中所含杂质将影响CO2相平衡及物性参数变化规律,进而影响管道运行。采用与已知实验值对比的方法优选状态方程,计算含杂质气体及水蒸气的多组分CO2相平衡线及物性参数,与纯组分CO2对比分析可知:PR方程在CO2等极性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及物性方面优于其他状态方程。非极性及弱极性杂质通过影响泡点线使两相区扩大,强极性杂质通过影响露点线使两相区扩大。CO2管输过程中,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其密度和黏度会发生突变,比热容会出现极值,而杂质会改变突变和极值的对应温度和压力,采用高温、高压下的超临界态输送可以使其管内流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何家运 《油气储运》1995,14(3):30-32
丙烯是一种受压易液化、受热易气化的石油气,在储运中依靠储罐气相压力完成丙烯的液相输送。对抚顺地区,储罐操作压力要求在0.9 ̄1.4MPa之间,当气温低于11℃时压力降低,必须启动液化丙烯储罐的升压系统进行升压。原丙烯球形储罐每个升压系统只有一台升压器,无备用的,不利于液化丙烯物料的连续输送。由于3台升压器全部投用,冬季需要消耗大量蒸汽加热防冻,而且升压器的液相和气相管道只有一道阀,使升压器无法检修  相似文献   

16.
李昕 《油气储运》2013,32(4):343-348
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管道运输是该技术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当CO2处于超临界或密相状态时,其具有液体的密度、气体的粘性和压缩性,对于管道运输是最有效率的。由于管输CO2的特殊性质,CO2输送管道与碳氢化合物输送管道存在不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CO2海上输送管道与陆地输送管道存在不同。系统总结了实现CO2管道输送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着重介绍了CO2输送管道流动保障和延性断裂扩展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CCS作为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选项,开展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十分迫切。(图3,参44)  相似文献   

17.
与接收站同步投产的储罐相比,扩建储罐的预冷工艺具有较大差异。针对扩建储罐预冷工艺方案研究较少的问题,为积累理论和工程经验,以某大型沿海LNG接收站扩建储罐项目为例,结合该接收站工艺流程,分析扩建与新建储罐工程之间的差异,并对4种LNG填充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开展扩建储罐预冷工艺方案设计,形成了预冷关键流程与工艺指标,包括卸料管道预冷、卸料管道填充、氮气置换、储罐预冷、储罐充液静置、低压外输管道预冷填充及排净管道预冷填充。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设计形成的预冷方案操作工艺简单,且储罐、管道温降速率符合标准要求,预冷成效良好。该项目预冷工艺对后续扩建储罐项目普适性较好,可为后续项目预冷方案编制、现场预冷操作及关键工艺指标选取提供借鉴和参考。(图5,表1,参23)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的硬件安全问题,提出已运行储配站整改和新建储配站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及管法兰密封结构要改进;二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工艺配管及阀门的连接要牢靠;三是燃气检测报警器使用与维护要加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的硬件安全问题,提出已运行储配站整改和新建储配站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及管法兰密封结构要改进;二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工艺配管及阀门的连接要牢靠;三是燃气检测报警器使用与维护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CO_2的输送安全,从CO_2泄漏扩散的后果出发,考虑CO_2泄漏扩散时的相态变化及重力的影响,利用PHAST软件建立CO_2管道的泄漏扩散模型,以最不利工况作为初始条件,计算不同阀间距下的SLOD(致死率等于50%)影响范围,从而确定CO_2管道不同等级地区下的阀间距。结果表明:一级地区从安全考虑并不需要建设阀室,但是为了方便管道维修,可以在便于维修的部位建立阀室;二级地区可以根据相应的户数选择合适的阀间距,但最大不超过60 km;三、四级地区不推荐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研究成果可为中国CO_2管道输送相关规范的制定,以及对CO_2管道进行安全评价和事故后果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