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目前内浮顶罐清洗机器人质量大,不便于运输,变形机构设计较复杂等问题,提出轻量化、小型化的优化目标。对机器人进行受力分析,采用力矩平衡稳定分析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对机器人宽度和接地履带长度进行优化。并针对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爬梯进罐、罐内制动两种特殊情况,利用力矩平衡方程,分析优化后的尺寸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结果的合理性,采用ADAMS仿真软件,分别对清洗作业、爬梯进罐、罐内制动3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机器人重心到支点的连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变化,判断机器人是否会发生倾翻,并根据仿真结果得出机器人不发生倾翻的临界条件,从而为内浮顶罐清洗机器人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油罐储存凝点较高或黏度较大的油品时需采取保温伴热措施。为了确定单盘式浮顶罐的保温伴热设计方案,结合传热学理论,考虑浮顶单盘下油气空间的热阻,建立了油罐保温伴热模型。以5×104 m3单盘式浮顶罐为例,设计了油罐的保温伴热方案,并基于此建立了油罐二维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油品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表明:单盘式浮顶罐的罐顶不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单盘下少量的油气空间保温效果显著;罐内油品的温度差造成密度差,使油品处于循环流动状态;除靠近伴热器、罐顶和罐壁的区域外,罐内绝大部分区域油温分布均匀。研究成果为单盘式浮顶罐的保温伴热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姚彦东 《油气储运》2002,21(12):57-59
分析了拱顶罐,浮顶罐罐前膨胀管的常见设置结构及不足之处,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拱顶罐罐前膨胀管末端增焊一弧形挡板,使其与罐壁的距离不大于25mm,可以有效地减少了胀溢入罐油品飞溅引起的静电;采用温度计管嘴与罐壁直接法兰管,增装截止阀和止回阀的方法,改进了浮顶罐新型膨胀泄压方式中膨胀管的倒“U”型结构,避免了常见浮顶罐膨胀管设置中胀溢油品从罐顶进罐的弊端,防止了罐内油品的外泄。  相似文献   

4.
徐洪文  王松  汪锋  肖红江 《油气储运》2015,(2):223-224,228
针对某些油罐无法采用机械清洗或油罐经机械清洗后罐内仍剩余大量油泥的情况,研究引进了液压机器人系统和高压水射流清洗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纯人工油泥装袋外运清理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工期长、危险程度高等难题。在液压机器人系统和高压水射流清洗系统相结合的整个系统中,以液压机器人为主体,高压水射流为辅助,喷射高压水对罐底油泥进行搅拌流化,并有效减小油泥与储罐底板的摩擦力。该方式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罐内清理油泥效率,同时实现了油罐清洗过程的机械程度与安全程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拱顶轻油罐罐下采样装置,经有关单位数年的实践证明,具有安全、省力、省时、准确及操作方便等优点;其采样化验结果与罐顶人工取样完全一致。装置结构见图1。 随着内浮顶油罐的广泛使用和发展,期望实现罐下采样。图1的结构难以适用,因为内浮顶罐比拱顶罐罐内多了一个内浮盘,并有“星罗棋布”的浮盘支撑柱,这些均使浮标1及支撑管3无法工作。我们新设计时一种适用于内浮顶油罐的罐下采样装置(又称柔性采样装置),罐内部分管件采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内浮顶罐油气泄漏扩散规律,对于加强环境污染控制、保障罐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风洞实验平台,测试小型内浮顶罐风速及浮盘位置对蒸发损耗速率的影响,并考察了风场、浓度场分布规律。基于CFD数值模拟,使用UDF导入环境风,建立了内浮顶罐油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型,并通过风洞实验数据验证其模拟的可行性。重点讨论了内浮顶罐外风场及风压分布规律、风速对内浮顶罐油气流场分布及油气扩散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浮盘位置越低、风速越大,蒸发速率越快;罐壁的静压力分布规律为迎风侧最大、背风侧居中、罐两侧最小;不同风速下,罐内油气分布整体呈现对称状态;风速越小,油气质量浓度越高,浮盘缝隙处的油气质量浓度最高,并存在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研究成果对于内浮顶罐设计及运行维护、环保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浮顶罐在设计阶段计算的火灾面积是罐壁与泡沫堰板之间的环形面积,并根据该环形面积配备相应的消防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冷却水系统。在真正发生火灾时,实际情况往往与设想情况完全不同,灭火面积并不一定按照这一面积,真实火灾可能导致罐壁变形,浮盘倾侧,罐壁破漏等情况。结合大量浮顶罐火灾发生实例,针对火灾发生时浮盘等附件变化对扑救着火面积产生的影响,并就几种突发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型钢质浮顶原油储罐油气损耗的影响因素.针对浮顶与罐壁间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涂层工艺处理来降低储罐内壁表面粗糙度的措施.实践证明,浮顶罐内壁涂层处理后表面摩擦系数大大降低,表面沾油量下降90%以上,发油损耗仅为处理前的3.1%,周转损耗可降低62.7%.  相似文献   

9.
刘佳  侯磊  陈雪娇 《油气储运》2015,(3):248-253
我国石油储备多采用10×104 m3浮顶罐,为了保证浮顶自由升降,必须掌握罐壁附近原油温度分布。为此,建立了双盘式浮顶罐在加热过程中的二维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18种工况下罐内原油流场及罐壁附近原油温度分布,分析储油高度和加热蒸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在罐内的运动由尺度不同的涡旋组成,罐壁附近存在0.2 m厚度的热边界层。该研究深化了业内对储罐加热过程中传热传质的研究,对大型储罐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喷射搅拌器对浮顶罐内正在加热的原油进行搅拌可以增强换热,使罐内油品的温度更为均匀。为了研究旋转喷射搅拌器转速对原油加热效率的影响,基于对浮顶罐加热时换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10 000 m3浮顶罐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搅拌转速工况下的原油加热过程。结果表明:在旋转喷射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下,浮顶罐内原油温升速率相比于无搅拌工况显著升高;原油的温升速率随搅拌转速增大而增大,但该转速存在临界点,当搅拌转速过大时,原油的温升速率不增反降;搅拌可以明显改善原油加热产生的温度分布不均。研究成果可为实际生产中提升浮顶油罐加热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图8,表1,参23)  相似文献   

11.
肖连 《油气储运》2008,27(2):40-42
浮顶油罐通常采用蒸汽盘管伴热,针对蒸汽冷凝回水对浮顶罐加热盘管产生的内腐蚀问题,分析了阿拉山口输油站浮顶罐加热盘管的腐蚀原因,提出了控制锅炉给水中CO2的含量以及在锅炉内添加挥发性碱化剂和成膜胺等药剂两个方法,并对这两个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储油罐加热盘管内腐蚀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龙进  顾德哲  孙成德 《油气储运》2012,31(7):510-513,95
阐述了机械清洗技术在拱顶储油罐中的应用现状,基于拱顶罐与浮顶罐机械清洗技术的差异,分析了两者在喷嘴安装方式上的区别。拱顶罐清洗喷嘴安装在罐顶部,包括利用现有的罐顶管口和在罐顶重新开孔两种形式;当罐顶安装的喷嘴位置或数量达不到清洗作业要求时,亦可在罐壁人孔部位安装喷嘴。此外,介绍了罐顶开孔前的技术准备、储罐清洗喷嘴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罐顶开孔短接管的预制及其与罐顶板的粘接技术要领、开孔机的安装和开孔作业安全措施等拱顶罐罐顶开孔作业技术,总结了拱顶罐机械清洗作业程序及清洗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浮顶罐储存煤油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朝荣  张永国 《油气储运》1998,17(11):51-54
通常情况下,很少秀内浮顶罐储存煤油。提出了用内浮顶装煤油的设想,分别给出了立式拱顶罐和内浮顶油罐“大,小呼吸”损耗经验计算公式,并对内浮顶罐和共顶罐装煤油时的蒸发损耗量以及两种油罐的造价等进行了对比计算,认为用内浮顶罐储存煤油是经济,合理和安全的,建议新建煤油储罐时应采用浮顶油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内浮顶渍罐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介绍了国内研制的组装式内浮顶的类型和发展情况,同时指出组装式内浮顶不仅适用于固定顶油罐的节能改造,而且也适宜于新建仙顶罐中采用,并对采用组装式内浮顶油罐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子军 《油气储运》1998,17(1):19-21
选用内浮顶油罐储存轻质油品是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对于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半成品稳定汽油,一般含气量大,进罐温度偏高,因而对内浮顶结构形式的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几种结构的应用情况表明,浅盘式内浮顶主要存在液泛问题,最终导致浮盘沉沉,铝合金内浮顶存在介质中杂质腐蚀问题,也不能有效地避免液泛现象,而环舱式内浮顶可有效地防止大量气体在浮盘软密封处聚集,减少或杜绝了液浮现象,浮盘上部不会  相似文献   

16.
浮顶油罐在使用过程中,浮顶运行状态及各部油罐附件使用状况,都需要经常检查以便维护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我们在检查浮顶时总感到泡沫挡板太高,跨越困难,很不方便,且挡板用材完全可以节省一部分。以10000m~3罐为例说明并修改如下: 采用的施工图为北京石油设计院设计的(重水L-145/3系列图)。据重水L-145/明说明“……其顶面沿周向有向心坡度,浮船顶与罐壁之间有弹性密封装置,因而使油罐顶部聚积的油气减少,因此根据浮船式浮顶油罐的构造情况,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少,同时发生火灾的范围起初是在软密封的局部地区进行,仅在密封装置被火烧坏后才会漫延到整个密封装置。本设计针对上述情况,在浮船上设置泡沫挡板,以阻止泡沫流失,使泡沫堆积在罐壁与泡沫挡板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以扑灭火灾。”结构如图:  相似文献   

17.
拱顶罐改内浮顶罐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拱顶罐的状况及拱顶罐改为内浮顶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储罐的垂直度和圆度蚋浮顶改造的关键。若使内浮顶技术的优势得到有效地发挥,应选用合理的设备及结构形式,同时还要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对产生密封不良和浮顶损坏等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浮顶储油罐传统人工清洗方法存在的施工工期长、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原油回收率低等缺点,研究出一套内浮顶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机械清洗系统主要由抽吸循环、油水分离回收、N2注入、通风、高压水射流及气体监测6个部分组成,其工艺原理是利用注水循环加热技术、浮油回收技术及高压水射流技术清洗内浮顶储油罐.详细介绍了内浮顶储油罐机械清洗的具体步骤.与人工清洗相比,机械清洗技术施工工期可缩短1/2,施工人员数量减少1/3,安全风险及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降低,该技术可为内浮顶成品油储罐的清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宪法 《油气储运》2002,21(2):59-59
内浮顶油罐的进、出油管设置于罐的底部,为保证油罐的安全运行,除在进、出油管道设置两个闸阀外,还在第二道闸阀处并联一个小口径单向止回阀(见图1),用以解决进、出油管的胀油问题。根据有关规范,内浮顶油罐进、出油管的第一个闸阀为常开,第二个闸阀为常闭,仅当第二个闸闹出现故障时,才关闭第一个闸阀。  相似文献   

20.
张宏  张好民  许葵 《油气储运》2003,22(9):50-52
针对浮顶罐排水管经常发生损坏漏油的现象,通过对罐体变形的实际检测和有限元力学分析,获得排水管与浮顶连接点偏离设计位置的位移,对排水管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制出一种安装在浮顶人孔处的液位监测报警装置,通过监测液位反映罐体变形和排水管受力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排水管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