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崔珍  叶彩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54-155
通过对榆林市农区鼠害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研究,指出了榆林市优势鼠种及其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榆林市农区的鼠害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榆林市的区位概况,分析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阐述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榆林市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榆林市以长城为界,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风沙滩地区,南部为占地面积58%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对榆林市耕地数量变化,以及陕西省耕地质量与榆林地区耕地质量对比分析,研究沙区土地生态整治模式、水土流失整治模式与砒砂岩造地模式,提出了切实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一种粮、经、饲兼用作物,在榆林市种植历史悠久,曾经是榆林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榆林市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缩减,目前,种植面积为32000hm2,总产量为26400吨。笔者就榆林市大豆生产中存在的大豆产业政策乏力,比较效益差,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降低;生产环境低劣,品种单一,单产低而不稳;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危害严重,大豆加工增值产业缺失等主要问题和政府政策推动战略,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大豆生产环境,加快大豆品种选育,引种试验推广提高大豆单产;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开展大豆深加工,提高大豆附加值等解决途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建议,为促进榆林市大豆产业发展,提升大豆整体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深入调研,了解了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一种粮、经、饲兼用作物,在榆林市种植历史悠久,曾经是榆林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榆林市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缩减,目前,种植面积为32000hm2,总产量为26400吨。笔者就榆林市大豆生产中存在的大豆产业政策乏力,比较效益差,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降低;生产环境低劣,品种单一,单产低而不稳;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危害严重,大豆加工增值产业缺失等主要问题和政府政策推动战略,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大豆生产环境,加快大豆品种选育,引种试验推广提高大豆单产;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开展大豆深加工,提高大豆附加值等解决途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建议,为促进榆林市大豆产业发展,提升大豆整体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婷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137-138
葡萄是一种藤本果树,其浆果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加工酿造的主要原料。榆林市地势开阔,海拔较高,土层深厚,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气温不过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栽培,是全国葡萄优生区之一。榆林市发展葡萄及葡萄酒生产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榆林市"以农富民"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榆林市土地及气候条件适宜谷子生长,本地谷子种植面积大、品质好。本文对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榆林市谷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农牧交错区旱作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保障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功能愈发突显,但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农牧交错区的资源超载风险与生态脆弱性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榆林市为例,运用重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时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榆林市气候、耕地、水和种质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省耕地重心及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趋势显著,1990—2019年间分别向北移动了38.40 km和72.51 km,榆林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榆林市气候要素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平均气温和积温升高、降水量增加以及无霜期延长;榆林市耕地面积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相对稳定的特征,粮食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耕地利用强度和生产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榆林市水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加,2010—2020年的农业用水效率从0.414提升至1.039。研究提出市场导向型、资源整合型和生态休闲型三种不同的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分别适用于土地退化和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具有一定资源基础或产业基础的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近郊区等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 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榆林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或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来朝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8-8190
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小星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92-6094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难境地的解决途径。结果表明,在榆林矿区实施生态捆绑发展模式是实现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艳梅  华建龙 《北京农业》2011,(36):120-1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承受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巨大压力。针对此现状,分析了陕西省榆林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特别是在解决对策上,表明了生态环境治理要利用生态政绩观评价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政府工作目标,坚持体现机制创新,挖掘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在潜力,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推行生态补偿机制,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榆林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目前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状况均在我国野生稻分布点的生态环境条件范围内,不受环境污染,适应原位长期安全保存。今后应加强相关的法制管理,并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长海  骆有庆  廉振民  陈宗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63-4464,4473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概况,并结合延安和榆林实例,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以植被恢复为突破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淤地坝工程,建设高效特色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张海瑜  占绍文  冯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25-16729,16781
以榆林市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估算,核算出了12个区县的绿色GDP值及绿色GDP扣减指数。核算分析显示,自然资源耗减损失是环境代价的主要方面,北六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比较更严重。因此,要加强生态补偿,提升产业结构,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琦  任志远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86-88,101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方法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的宝鸡、咸阳以及陕南地区的安康、汉中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关中地区的西安和渭南生态环境质量中等,而关中地区的铜川以及陕北地区的延安、榆林生态环境质量较差,陕西省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的趋势为中南部优于北部,并据此提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央公园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应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在城镇化及城市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城市大型中心绿地先行,带动新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而怎样在城市新区现代景观设计要素中融入地域文化,使公园景观植根于当地而不失特色,以榆林空港生态园区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从公园整体景观结构与功能布局入手,探讨公园地域性与极具现代气息的构景要件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天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创赢了生态城区建设两种模式,建立了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社会”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初步走上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长株潭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