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标准化的信息资料与结合生产实践,对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的地位、作用和体现进行了简要表叙,说明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方向性及可操作性。同时,为大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佐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垦区大豆生产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垦区优质大豆机械化生产栽培配套技术:主要是大豆生产实现种子产业化,基础耕作标准化,播种精量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施肥科学化,防病灭虫灭草航空立体化,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勃利县大豆生产情况和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提出采用连片种植、选择种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深松秋整地、种子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大豆标准化"垄三"栽培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种植面积大,每年达100多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丁玲 《大豆科技》2007,(4):46-47
分析了安徽省淮北市发展高蛋白产业的六大区域比较优势,提出了确立淮北市高蛋白大豆生产的市场定位、推广专用品种与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育大豆深加工龙头企业、树立非转基因绿色大豆的品牌四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我国北方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节水栽培中的品种选育、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技术。为北方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进口冲击下的黑龙江大豆种植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进口大豆冲击,黑龙江大豆种植业发展既有三大优势,也有五大劣势;既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五大挑战。发展黑龙江大豆种植业一要实行非转基因产地保护政策;二要推进大豆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三要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产量,降低风险;四要建立差异化战略,以加工和营销引领生产。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技》2000,(3):7-7
宝清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三江平原地区大豆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县。几年来通过采取系统工程的办法,对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和优化组装,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显示度使宝清县大豆单产大幅度提高,推动了大豆生产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为,强化指挥系统,与科技依托单位协同努力,力争全面完成课题任务。一、研究与示范内容1大豆优质抗病品种的筛选与种子加工繁育适于本地种植的主栽品种合丰25号、合丰35号原种和良种,引进苗头品种,加速繁殖,大豆用种达到质量标准化、种子包衣与专业化供种。2大豆高产综合开发示范(1)大豆2000亩…  相似文献   

9.
高纬寒地大豆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五大连池市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迎茬面积大,种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加重,大豆品种单一,存在越区种植及播期拖后的问题;“三垅”栽培技术越来越不规范,主要对策是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大豆专用品种,特用品种的开发,狠抓“三垅”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正确选择大豆生产氮、磷、钾主体肥料、复合肥料和追施钼等辅助微肥,是大豆优质、高产、降耗、高效的关键。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要求,此技术将会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实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着力改善内在和外观品质,减少疾病发生危害率,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美洲大豆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南美主产国大豆生产发展沿革。介绍南美大豆育种体制、育种目标、育种程序、种子推广服务体系及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展望南美大豆育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国外大豆大量进口的现实情况,探讨了黑龙江省大豆发展方向。提出了以确保国内市场,兼顾国外市场,重点发展食用大豆和靠国家投入发展油用大豆的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阿根廷大豆生产和科研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7,26(2):264-269
介绍了阿根廷大豆生产发展的历史、产区分布、品种类型、育种方法、品种试验程序、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推广体系等情况,分析了过去1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应借鉴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的经验,大力推进轮作、免耕、深松、秸秆还田、根瘤菌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并加快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孙璐  汪芳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2019,38(2):322-329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达87%左右,已严重威胁着我国大豆的供给安全.近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变化,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及消费状况备受国内外关注.2019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提出"一扩两提"的目标,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及消费现状,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豆生产发展历史、大豆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大豆主产区的分布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吉林省大豆产业生产发展的状况,详细探讨了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接续二)黄淮海大豆区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个生态区.华北平原,亦即黄淮海平原,耕地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3.0%和24.0%,黄土高原的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9.9%和9.1%,都是我国重要农业区,也是我国最早栽培大豆的农业区.大约四千年前的夏朝,豫、晋、鲁、陕等地便有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朱国富  夏英萍 《大豆科技》2006,(2):33-33,42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大豆生产与世界大豆生产的差距;阐述了安徽省发展高蛋白大豆在品种资源、生态条件、科研水平及生产规模、交通运输、加工转化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豆需求量大,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悠关千百万豆农的生存之本,影响着大豆产业的发展态势.在分析2004-2007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对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大豆生产、销售和出口困难的原因及大豆国际贸易利弊得失进行概述;预测了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弊端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钼对大豆的农艺学性状、大豆生理特性、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今后继续研究钼在大豆上的应用提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