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的55个单交组合为材料,在三个地点进行了两年试验,对九个经济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及其与地点互作在年份间的差异性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绝大多数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量在年份间无显著差异。各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年均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多数性状的一般或特殊殊配合力与地点互作方差分量在年份间的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以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作为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重要指标,在不同年份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效果可能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181个原产于四川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Triticumaestivum L.)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幼根和幼芽中,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存在差异。E3、E5只出现在根中,E4、E10、E11、E12和E13是芽中区别于根的特征酶带;根的酯酶同工酶包括两种类型,在芽中则出现了6种类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材料的根中没有差异,在芽中则变异很大,共有15种类型;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较芽显示更多的酶带,且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一个双列杂交组的两个播种期试验,探讨了播种期对籽粒大小及其生长特性的表型值、配合力均方、配合力效应值相对大小以及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配合力效应相关程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考察的十个性状中,八个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只有一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方和两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方在播期间的异质程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八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和五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在播期间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关在播期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方法,对玉米一组同核异质系和一组同质异核系及相应保持系的花药(单核—双核期)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核异质系间和同质异核系间及与相应保持系间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可能由质核基因共同编码,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胞质基因占主导,酯酶同工酶是核基因占主导。本文并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63个产于陕西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的幼根和幼芽的酯酶同工酶均存在差异。E_3、E_5只出现在根中,E_4、E_(10)E_(11)、E_(12)和E_(12)是芽中区别于根的特征酶带;根的酯酶同工酶包括两种类型,在芽中出现了四种类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材料的根中没有差异,在芽中共出现了三种类型;根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较芽显示更多的酶带。与四川的地方品种相比较,同工酶酶谱的变异程度在陕西、四川两省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陕A群和陕B群选育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评估自交系的配合力,并开展以产量和配合力为目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关联位点,为陕A群和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NCⅡ遗传设计,以陕A群和陕B群选育的85份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包含246份F1的杂交种群体,在3个环境下进行产量测试,并评估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利用6H90K芯片进行亲本基因型检测,获得63 879个高质量SNP标记,并进行群体遗传特征分析,在杂交种群体推测出高质量SNP标记55 951个,采用加性模型和非加性模型对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基于B73参考基因组对显著关联SNPs内的基因进行挖掘和功能注释。【结果】3个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符合正态分布且变异广泛,产量广义遗传力为59.04%,环境效应显著;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性,杂交种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r=0.95)大于与一般配合力的相关性(r=0.62);陕A群与陕B群遗传特征具有一定差异,陕A群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7、5和9个SNP与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显著相关(-log10(P)>3.86),其中4个SNP为杂交种产量和特殊配合力共定位,最终锚定了17个关联SNP。对不同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发现,4个GCA关联SNP受加性效应控制,F1产量BLUE关联位点可分为4种表现形式,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杂合基因型为最优等位基因型或次优等位基因型。通过功能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和籽粒建成中特异表达,例如GRMZM2G165828GRMZM2G057557均与玉米籽粒发育相关。【结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杂交种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影响更大;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可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集提高一般配合力。在F1杂交种群体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可开展配合力相关遗传解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相关遗传位点,可加速关联位点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P4(济533)、P7(K1516)与P12(PH4CV)。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产量以P5(浚0566)/P12(PH4CV)特殊配合力最高,P5(浚0566)/P10(986)最低。百粒重、粒长、穗长与穗行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轴粗与虚尖长狭义遗传率也较高,但这些性状对产量是负向效应,应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产量与单穗重的狭义遗传率低,应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本区8个新品种小麦不同时期的根、茎、叶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均有差异.通过对8个新品种小麦抗病、抗倒伏等性状以及产量的调查分析,认为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与小麦对锈病抗性有密切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小麦产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估算了4×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0个 F1糯性杂种7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穗柄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余性状以正向超亲优势为主;各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协调;穗柄长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株高、穗长、一级分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穗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柄长>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以8个玉米综合群体的双列杂交和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的NCII交配设计试验,根据杂交种的单株产量和产量因子表现以及配合力表现,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群体WBM和豫综5号的单株产量较高,且其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是2个遗传基础较好的合成群体。豫综5号和WLS与Lancaster,WBM和LBM与BS(M-S)C23的特殊配合力较好,但LLS与Lancaster和BS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均较低。另外,WLS和LBM与Mo17杂交,LLS、WBM和豫综5号与HZ51杂交,WLS与HZ32杂交具有较高产量和特殊配合力。这些结果为新合成群体的配合力轮回改良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芥菜(Brassica iuncea L.)不同类型品种和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芥菜不同类型品种在两种同工酶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酸性磷酸酶同工酶还表现出一定规律性的差异。在杂合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没有“杂种酶带”表现,而酸性磷酸酶同工酶有“杂种酶带”出现,且杂合子酶谱表现随双亲的酶谱变异而有所不同。正反交酶谱表现无差别。可以认为,这两种酶的编码基因都是核基因。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可作为“特征酶”在芥菜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抗白叶枯病型水稻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泳法比较了成株抗性、全生育期抗性和感病水稻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模式的差异,以及这些品种在人工剪叶接种条件下酶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白叶枯病不同反应类型的水稻品种健叶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人工剪叶接种能引起叶组织内过氧化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但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白叶枯病病菌的侵染所造成,而是剪叶对叶片的伤害所致。  相似文献   

13.
贮藏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以“淮枝”的材料,着重研究了分析了荔枝(LichichinensisSom)贮藏过程中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具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它们在果皮褐变过程中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别,随着果皮的褐变,PPO和POD均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新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和果皮褐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小麦、天蓝偃麦草和小偃麦的酶酯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不同属的酶谱是不同的。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属的特异性。小偃麦兼有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酶带,是不同于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八倍体新类型。5个小偃麦划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中_1和中_2属于第一种类型,中_3、中_4和中_5属于第二种类型。酯畴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做为研究种属间关系和分类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甘蔗12个种和品种的6种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在甘蔗个体发育过程中,分离鉴定了十二个供试材料叶片的六种同工酶。结果表明:甘蔗种问和品种间酶谱存在差异,酶谱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变化,其程度因酶的种类和供试材料而异。苗期过氧化物酶Ⅱ区的总酶带数与丛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径呈显著负相关;分蘖末期该酶Ⅱ区的总酶带数与丛茎数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其强带数则与两者都呈显著相关。其余五种酶的酶谱未发现与所调查的农艺性状有明显规律的联系。最后讨论了上述结果在甘蔗选育种和栽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The esterase and peroxidase isozymes of 63 landrac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rom Shaanxi province, China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either esterase or peroxidase isozymes were detected in both roots and shoots of seedling among landraces. E_3 and E_5 were special for roots; E_4, E_(10), E_(11), E_(12) and E_(13) only appeared in shoots. 2 types of isozyme patterns of esterase were involved in roots, but 4 types in shoots. No variation of peroxidase isozymes appeared in roots, but 3 variations arose in shoots. The roots showed more zymograms and more activity than the shoots in peroxidase isozyme.  相似文献   

18.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