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选育出优良的毛薯种质,本研究以海南大学薯蓣种质资源圃里的80份毛薯为材料,以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为对照,采用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以及蒽酮比色法对其干物质、粗多糖、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毛薯的干物质含量介于18.62%~38.88%,粗多糖含量介于2.88%~15.82%、蛋白含量介于5.14%~10.71%、可溶性糖含量介于0.1%~13.84%、淀粉含量介于11.94%~64.28%。与对照山药相比,Ds96所测品质均优于对照,可优先选择推广。此外,毛薯各营养品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干物质与糖类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蛋白和淀粉表现为正相关。通过对80份毛薯的营养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3.17时,可将其分为八类,按类群来看,类群Ⅳ各营养价值适中,其他类群在某些营养上比较优秀,可根据需要进行优良资源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维生素C、纤维素和氨基酸7项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品质指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圆果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大圆果和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石优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石优1号和瑞玉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大圆果含量最低;石优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圆果3号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石优1号的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大圆果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石优2号的氨基酸含量最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3.955%,能够反映原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以提取主成...  相似文献   

3.
以鲁星糯1号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鲜穗品质的相关性,探讨鲁星糯1号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授粉后20 d采收品质评分最高(87.9分),但授粉后20~24 d采收品质评分差异不显著。采收期与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随采收期推迟,粗淀粉含量增加,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授粉后20~24 d,籽粒粗淀粉含量60.5%~64.5%,含水量61.9%~65.4%,可溶性糖含量6.5%~6.9%,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底物供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秋英  刘娜 《麦类作物》2000,20(1):55-58
利用产量和蛋白南含量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后5~20d三个 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对应时期的淀粉含量快速上升,后期当可溶性糖量的变化与游离氮基酸的变化一致。所有品种淀粉积累速率变化呈抛物线型变化,高产中蛋白品种的淀粉积累速率最高。进一步认为,可溶性粮作为淀粉合成的底物向淀粉的转化可能更多地依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底物供应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利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三个春小麦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后5~20 d三个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对应时期的淀粉含量快速上升,后期当可溶性糖含量回升时,其相应淀粉含量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很小。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灌浆进程渐次降低,品种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一致。所有品种淀粉积累速率变化呈抛物线型变化,高产中蛋白品种的淀粉积累速率最高。进一步认为,可溶性糖作为淀粉合成的底物向淀粉的转化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籽粒利用和合成能力的大小,而蛋白质积累更多地直接依赖供应源。  相似文献   

6.
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品质产量的边际效应,以黄淮麦区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0-2012年度对不同麦行籽粒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和品质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次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边1行、边2行、边3行和边4行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6.79、131.02、129.50、126.58 m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3.08、91.61、93.55、87.91 mg·g-1;不同行次间籽粒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行次间籽粒蛋白质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边1行、边2行、边3行和边4行的籽粒蛋白质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1 543.3、995.7、987.1、930.9 kg·hm-2和6 480.6、4 284.9、4 383.6、4 126.3 kg·hm-2,边际效应显著。本研究表明,小麦营养品质和品质产量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生产中可通过改革种植方式、合理选用品种等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在荔枝不同生育期施以不同量肥料对其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施采后肥能提高‘桂味’荔枝老熟秋梢叶片中N、P、K含量,促进‘妃子笑’荔枝老熟秋梢伸长长粗。不同施肥比例处理的荔枝果实中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别。‘桂味’荔枝果实可溶性糖、蛋白和固形物以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采后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妃子笑’荔枝以采后肥45%处理的果实品质最佳。‘桂味’和‘妃子笑’荔枝采后肥施用量为全年施肥量45%处理的其产量最高,效益最好。采后肥施肥量降低或提高均不同程度减产减收。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品系贮藏期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秋天入窖后,测定不同品系的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其结果为:还原糖含量入窖后到次年3月份逐渐升高,之后又快速下降,6-21还原糖含量最低,小白花还原糖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稳定,只是不同品系表现趋势不同,6-21可溶性糖含量最低,1-38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淀粉含量也较稳定,6个品系总趋势为逐渐下降;1-38淀粉含量最高;大多数马铃薯品系的还原糖与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可溶性糖与淀粉、还原糖与淀粉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氮、钾肥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试验研究了氮、钾肥对甜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处理的甜玉米鲜穗产量显著高于低氮和高氮处理,而施钾的3个处理鲜穗产量均显著高于无钾处理的鲜穗产量;钾肥过多会抑制甜玉米子粒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氮肥中以中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为最高。氮、钾互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人参主产区-东北三省不同产地鲜人参生理状况和内在质量的差别。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单体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淀粉、总糖、还原惦、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参的所产人参折干率、人参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两省,说明吉林省人参加工的产量都高于其它两省。不同产区人参的淀粉、总糖、还原糖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以及各产区酶活性对比发现.吉林省所产的人参总体上较高;各产地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辽宁省较高,吉林省较低。结论人参有效成分与糖类物质关系密切,吉林省栽培的人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代谢与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块茎淀粉含量的积累变化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重要生理指标;(2)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叶片还原糖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故叶片还原糖含量亦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茎秆、块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变化相关性不强,但生育后期与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不同播期调控下,研究不同播期下优质稻花后植株碳氮流转与籽粒生长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籽粒活跃灌浆期、持续灌浆时间与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期推迟不利于茎鞘碳同化物向穗部流转,茎鞘碳同化物转运对籽粒的产量和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淀粉>可溶性糖>蔗糖,茎鞘碳同化物对籽粒产量及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远高于叶片.可溶性糖转运对籽粒产量和淀粉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蔗糖、淀粉对籽粒的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的减少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增加是同步的,并且,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快速递减期(花后3~12 d)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快速递增期(花后6~12d)同步.(3)播种期推迟减少茎鞘和叶片总氮的积累,籽粒氮收获指数降低,但是播种期的推迟却增加茎鞘和叶片器官蛋白氮积累,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南方菜用大豆资源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南方菜用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营养品质的遗传变异.2002~200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22%;脂肪含量的遗传力最高,为71.72%,其次为蛋白质、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47.14%、48.94%和55.30%;根据5%的相对遗传进展,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淀粉、可溶性糖分别属于GSⅢ2、GSⅢ1、GSⅣ、GSⅣ、GSⅡ2类群.并从中筛选出19份营养品质相对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酸组成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可溶性糖、蛋白质、亚油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升高,脂肪、棕榈酸和油酸/亚油酸比值降低,淀粉含量的变化因品种的不同表现或升高或降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大量矿质元素P、K和Na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Mn的含量均升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水分胁迫的关系因花生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水分胁迫使花生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华南分圃内的230个桑树品种资源嫩芽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口感好、风味佳的菜用桑品种资源8个,对其主要营养物质、风味物质以及桑叶总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主要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嫩芽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丰富,8个菜用桑品种资源的抗坏血酸含量为20.21~25.10 mg/hg 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90~5.91 mg/hgFW、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40% ~0.53%、可溶性总糖含量为0.92%~1.47%、果糖含量为0.37% ~0.69%、蔗糖含量为0.22%~0.58%;营养风味物质含量在不同桑树品种资源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菜桑10的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菜桑04-107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强;各营养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仅可溶性蛋白与总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增铵营养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铵营养条件下,两种小麦旗叶、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别较大,与郑麦9023相比,郑麦004对增铵营养的响应更为显著。在NO3-∶NH4+为50∶50时小麦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淀粉积累增加最显著。在此处理下,花后24d郑麦9023和郑麦004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7%和21%;增铵营养对两个小麦品种淀粉组分支/直比例影响不一,与对照相比,增铵营养导致郑麦9023下降了3.2%,使郑麦004增长了1.1%。增铵营养可能主要通过增加小麦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促进籽粒淀粉积累,与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相比,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的各项指标表现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不同叶层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对氮磷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氮磷等营养元素对小麦不同叶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不同叶层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氮磷营养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顶层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以挑旗到开花期为顶点的单峰型变化,而下层叶则多为双峰型变化.不同处理比较,小麦各叶层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下层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对照<施氮<氮磷配合,顶部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含量也以对照最低,但施氮与氮磷配合的差异不大.各叶层的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含量、容重等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则因生育时期和叶层而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16%,总淀粉含量为49.14%~68.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0%~30.05%,脂肪含量为1.42%~2.40%,膳食纤维含量为1.94%~3.47%,灰分含量为0.02%~1.22%,β-葡聚糖含量为3.88%~6.78%,品种间差异显著。产区之间比较,青海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西藏的品种β-葡聚糖含量最高,四川的品种总淀粉和灰分含量最高,云南的品种直链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最高。不同粒色比较,黑色品种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高,蓝色品种的总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白色品种的灰分含量最高。西藏品种、蓝色籽粒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青稞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仍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采用组间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38个青稞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括3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2个品种,第Ⅲ类包括3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