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蔬菜大棚由于经营效益好,收入水平高,受到了农民广泛欢迎,但是在蔬菜大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土壤出现酸化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蔬菜大棚出现土壤酸化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蔬菜大棚由于经营效益好,收入水平高,受到了农民广泛欢迎,但是在蔬菜大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土壤出现酸化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蔬菜大棚出现土壤酸化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济效益高,可以反季节栽培,近年来北票市蔬菜大棚面积大量增加,对本市的蔬菜供应及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年头久的温室大棚土壤出现了盐渍化和酸化,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蔬菜大棚种植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29.4%,pH值<6.0的面积达50%。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土壤酸化的原因1.大棚蔬菜的高产量,从土壤中移走了过多的碱基元素,如钙、镁、钾等,导致了土壤中的钾和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2.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棚内温湿度高,雨水淋溶作用少,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酸根积累严重,导致了土壤的酸…  相似文献   

5.
随着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当前土壤pH<5.5的大棚占30%,pH<6.0的大棚占50%,而且,还有不少pH<4.5.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打击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壤的酸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当前土壤酸碱值<5.5的大棚占30%,酸碱值<6.0的面积达50%以上,而且,还有不少酸碱值<4.5.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酸化容易诱发大蒜根腐叶枯、白菜干烧心、芹菜裂茎等生理性病害和加重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为害.因此减轻大棚土壤酸化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在原有基础上逐渐下降的现象。菜地土壤酸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大棚蔬菜,随着棚室内化肥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并累积,土壤酸化现象更加严重。而大多数蔬菜适宜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过酸和过碱土壤会影响蔬菜正常生长。一旦发生,其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氮、硫排放其中燃煤脱硫处理和制成型煤对控制硫排放有良好作用,实行氮肥深施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向大气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当前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30%,pH值<6.0的面积达50%以上,而且,还有不少pH值<4.5。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9.
大棚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棚内土壤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管理措施不当,目前大棚内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比较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生产,致使蔬菜产量降低,病虫害加重。对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对作物的危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棚种植在全国的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大棚种植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不合理的施肥,使得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和作物生理缺素,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若想减少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谨防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不合理施肥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酸化、盐碱化的影响,以及改良措施等几方面分析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通过对两个上千亩的大型蔬菜基地进行土壤测样,土壤pH值均在5.5以下,严重的只有4.5,存在土壤严重酸化现象,这是近期对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基地检测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化肥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并累积,土壤酸化现象更加严重。而大多数蔬菜适宜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过酸和过碱土壤不适宜蔬菜生长。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连作蔬菜大棚土壤持续酸化导致蔬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开展了酸化蔬菜大棚土壤消石灰调酸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消石灰1500kg/hm~2,可明显减轻大棚辣椒病害,辣椒死苗率降低7.19%,辣椒鲜果增产3212.40kg/hm~2,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棚辣椒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江苏淮安地区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的理化性质,选取不同种植年限的辣椒大棚和露天小麦田,分别测定其土壤pH值、电导率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并计算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棚土壤pH值小于露天小麦田,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逐渐酸化;6年后大棚辣椒土壤已明显出现养分富集现象和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蔬菜大棚种植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29.4%,pH值〈6.0的面积达50%。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89-190
介绍了仙游县设施农业发展概况,主要针对大棚生产中出现的土壤酸化的问题,阐述了大棚内土壤酸化的特征和危害、产生的原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方法,为仙游县设施农业生产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值、电导率及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7和15年)蔬菜大棚及相邻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70 cm土层(每10 cm为一个土层)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pH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程度更严重;随着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V"型变化,在种植7年时,土壤pH值最小,为5.08±0.22。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蔬菜大棚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垂直空间变异性较农田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值呈增加的趋势,在蔬菜大棚使用初期土壤电导率值增加幅度较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加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农田相比,蔬菜大棚土壤上述养分含量的"表聚"现象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现象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藏东南八一镇大棚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表层养分累积明显,存在环境风险,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科学施肥,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 H值,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变土壤的酸化状况。试验以大棚西瓜种植为例,在酸性土壤蔬菜大棚内施用不同量生石灰,探讨生石灰对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对西瓜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能比较明显地降低土壤酸性,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是改良土壤酸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为了提高石灰改良土壤效果,提出了施用生石灰及其他种类石灰存在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壤酸化对蔬菜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海县是蔬菜种植大县,全县设施栽培占地面积15933hm2。种植蔬菜已经成为静海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连作蔬菜大棚由于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过量施用氮肥,使硝态氮肥大量积聚,同时有机肥施用又偏少,土壤缓冲性差,造成土壤酸化,严重时作物出现死苗、生长点坏死等现象。为使静海县蔬菜种植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增效,文章总结了静海县近年来土壤酸化对菜田的危害、土壤酸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以供菜在农生产上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及其机理,从浙江省选择淡涂泥田、黄斑田和黄泥田等3类代表性水稻土,基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水分条件及酸与盐年输入量的差异,模拟研究了多年种植水稻、露地旱作和大棚种植等环境下的土壤酸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周期的增加,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均呈现酸化,露地种植旱作和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的下降明显大于水稻种植环境;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明显高于露天旱地。随着土壤pH的下降,土壤中交换性酸也随试验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交换性铝占总酸的比例却逐渐上升。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黄斑田<黄泥田<淡涂泥田。水田转变为旱地后,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加剧了土壤的酸化;施肥量大、盐分积累明显是导致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蚌埠地区设施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状况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土壤剖面各层次中的pH值和电导率对蚌埠市怀远和固镇两地不同年限设施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土壤表层的电导率是露地土壤相同层次的2.5-5.7倍,盐分主要聚积在0-15 cm土层中,尤其是0-5 cm层次中;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延长,电导率增加而pH值降低,pH值与电导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固镇砂姜黑土地区盐分累积较严重,土壤酸化速度较快,一般使用5 a就显著酸化和盐渍化,而怀远潮土区10 a以上的大棚才有明显的盐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