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叶鳞翅目害虫茶尺蠖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防治区的茶尺蠖幼虫较无灯区减少;同时太阳能诱虫灯灯控区能减少茶园茶尺蠖等害虫化学防治次数,促进了茶园节本增效,推动了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太阳能智能灭虫灯防治糯米香茶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智能灭虫灯对糯米香茶基地等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的害虫具有明显的诱杀作用,种类达6目10科20种,共诱杀10 154头害虫,布灯1个月后,小菜蛾、斜纹夜蛾和尺蠖的田间虫口减退率分别达93%、97%和90%,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糯米香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是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一项主要措施,以前多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小型茶树害虫诱捕效果不高。为验证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16年在松阳县开展了新开发的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试验。结果表明,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较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捕茶树主要害虫数量增加57.20%,对茶树最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数量增加194.21%,对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茶银尺蠖、茶刺蛾、茶细蛾诱捕数量增加明显;对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诱杀数量减少16.28%;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在茶园使用效果优于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具有节能、环保、生态、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蔬菜连茬种植,蔬菜上害虫发生严重,农药过多使用造成蔬菜农残超标和环境污染,为此我们利用太阳能灯灭虫、黄板?、蓝板蓝板粘捕、防虫网隔离等物理防治技术进行害虫防治,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年来多个厂家太阳能灭虫灯在多种农作物诱虫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综合不同作物害虫发生种类、习性及灭虫灯产品性能、应用条件、成本等多种因素,对生产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灭虫灯已成为农林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几年,采用太阳能供电的灭虫灯比例稳步上升。目前,太阳能灭虫灯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不少问题,既有交流供电灭虫灯原有的灭虫效果不好(或者灭虫数量少;或者灭虫数量虽多,但天敌和益虫被灭数量多,益害比高),灯管亮度衰减快、寿命短等问题,也有与能源设计相关的问题,包括亮灯时间短,阴天灯不亮,蓄电池过早报废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茶园害虫840种,在四川主要的茶园害虫有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10来种,长期以来,茶园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加上茶园害虫天敌被大量杀伤,导致茶园害虫发生加重,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增加,并造成农药残留问题,影响茶叶安全和茶叶的上市、出口。为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药剂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我们进行了苦参碱防治茶尺蠖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茶园中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扶植天敌或抑制害虫。为评价松阳茶区几种常规间作对天敌和害虫个体数的影响效应,遂选乌牛早品种分别与吊瓜、杨梅和柑桔的间作茶园、安吉白茶品种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于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类天敌和害虫的个体数。结果表明:(1)茶园天敌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天敌个数最少的是乌牛早纯茶园,5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害虫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杨梅、柑橘间作茶园,5者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3)茶丛上层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差异达显著水平;(4)茶园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差异显著;(5)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大,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小。分析认为:(1)间作拓展了空间,分散了昆虫和蜘蛛对于茶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害虫或天敌的个数;(2)间作作物气味可调节昆虫行为,吊瓜与茶树间作吸引最多的害虫或天敌,柑橘与茶树间作致茶园中总个体数显著减少;(3)间作调节茶园益、害个体数量之比,合理间作可以作为一种调控害虫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灭虫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灭虫技术,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技术。通过在水稻田使用灭虫灯进行害虫诱杀试验,取得一手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本地水稻害虫发生规律,提出高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光谱LED茶园专用杀虫灯是根据茶园主要害虫的生态特征和趋光性的波段范围、夜晚活动旺盛时间(扑灯节律)的差异,实现最大量诱捕害虫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该灯在江西省靖安县茶园使用中,共诱杀到5目13科15种,主要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金龟甲、茶天牛、茶芽小象甲、小地老虎、土白蚁等,说明该灯的杀虫谱较广。诱杀害虫中鳞翅目占54.0%,半翅目占35.2%,鞘翅目占7.3%,其他害虫类别占3.5%;诱杀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显示出所诱茶园主要害虫的成虫发生期,对茶园虫情预测预报和防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诱杀大量害虫的同时,也可诱杀到益虫,其种类有蜻蜓、瓢虫、步甲、草岭虫等,益害比约为1.89∶1.00,对益虫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和利用益虫,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减少茶树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害虫7目32科66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安顺市茶园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状况,为制定绿色无公害害虫防治策略及促进安顺市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访谈法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安顺市主要茶园害虫种类、发生程度及无公害防治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安顺市茶园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黄蓟马、茶蚜、白粉虱、黑刺粉虱、长白盾蚧、茶牡蛎盾蚧、茶角蜡蚧、茶尺蠖、茶毛虫、茶小蓑蛾、稻绿蝽、中华稻蝗、茶天牛、拟毛黄鳃金龟、侧多食跗线螨、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卵形短须螨、神泽氏叶螨、油葫芦、东方蝼蛄和小地老虎等25种,以蚧类、叶蝉类、蓟马类和螨类发生最多且最普遍;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白粉虱、长白盾蚧、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和东方蝼蛄的发生危害达严重危害程度(+++级)。【结论】安顺市茶园害虫发生普遍且部分害虫危害较重,要结合安顺市茶园害虫发生与防控现状,提出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于一体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太阳能17种波长诱虫灯暨智能电网式灭虫器诱杀害虫试验,统计出昆虫种类、数量涉及8目25科42种,以鳞翅目、鞘翅目为主,通过对害虫数量比、昆虫益害比、控虫效果及范围等的分析,为进一步查明不同波长及多频谱太阳能灯对害虫及天敌的趋避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试验研究频振式杀虫灯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机茶园防治害虫提供方法和指导;[方法]试验共2个处理:有灯区和无灯区.在每年的6、7、8、9、10月份对杀虫灯诱杀的成虫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以及田间虫口密度为害情况调查.[结果]有灯区和无灯区中毒蛾、尺蠖、叶甲的数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防治效果明显,特别是对毒蛾、尺蠖和叶甲类的诱杀作用较突出,对它们的防效有灯区与无灯区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是对叶蝉的防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频振式杀虫灯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虫害的一种手段,与其它防治方法协调使用,综合防治茶园害虫.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得到极大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茶树种植栽培中存在各种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尤其是虫害,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巨大。针对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等茶园主要害虫及茶天牛、茶棍蓟马等偶发性害虫,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指导,本文对几种切实有效的茶园害虫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信息素大量诱杀技术、农艺措施做一简要介绍,以期为有机茶园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总结了有机茶园常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结叶蝉、黑毒蛾、茶剌蛾的发生规律。并介绍了利用天敌防治有机茶园害虫的关键技术措施,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江口县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17-2019年对江口县不同海拔、不同树龄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口县茶园虫害主要有蓟马、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象甲和绿盲蝽,部分茶园有黑刺粉虱、白粉虱和茶毛虫,茶象甲近年发生偏重;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和茶炭疽病,茶白星病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茶园发生,茶饼病近年来发生面积和频次逐渐增加。建议采用加强秋冬季管理,及时除草、修剪茶树和采摘茶叶,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强化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续第3期第13页)一、生态调控技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茶园生物链和茶园天敌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加茶园有益天敌种群数量的技术措施。技术产品以"遮阴乔木+天敌蜜源植物+天敌储蓄植物+害虫趋避植物"优化生态环境。防治对象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等茶树害虫。  相似文献   

20.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