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樟巢螟在吴江市局部大发生.在总结其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特大发生的原因,发现主要与生存环境适宜、气候条件适宜以及疏于防治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加强监测以及林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也对其它的防治手段做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沿江稻区大螟发生规律、为害习性及其有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88-88,91
介绍了沿江稻区大螟的发生规律、为害习性,分析了大螟发生为害逐步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大螟的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水稻大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发生规律、危害习性,对湖南益阳水稻大螟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大螟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的水稻大螟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金坛市大螟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分析了金坛市大螟发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对水稻高产稳产有直接影响。近几年来,宜兴市水稻大螟发生回升明显,笔者分析了新形势下水稻大螟的发生特点及回升原因,并科学地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对水稻安全生产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樟巢螟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又名樟叶瘤丛螟、栗叶瘤丛螟,是香樟树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吴江市危害日趋严重。香樟因四季常绿、树态优美而被各地作为绿化的首选树种,在吴江市主要公路沿线及街道种植近10万株。2003-2004年樟巢螟连续两年在吴江暴发成灾,其中2003年虫害株率达97%,单株虫苞数平均16.7个,最多125个,虫苞内平均幼虫15.2条,到9月上旬~10月上旬,受危害严重路段两侧的香樟树梢挂满枯黄色鸟巢状虫苞,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生长,也破坏绿色景观。  相似文献   

7.
在馆陶县大螟为害夏玉米是河北省大螟为害夏玉米的首次报道,为大螟为害越过北纬34°线再次提供了新证据。河北南部(北纬36°)是目前我国发现大螟北迁为害分布的最北部,在该区大螟1 a发生3代,主要为害夏玉米。并对大螟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与描述。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舒城县阙店乡水稻大螟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并总结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大螟的防效,以期为该地区大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螟在苏北沿海垦区1年发生3代,目前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有利于大螟的发生,其危害逐年加重.根据苏北沿海垦区大螟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控降低越冬基数、狠治1代、巧治2代、主治3代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大螟的流行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大螟的发生规律,并对金湖县的大螟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危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为大面积生产虫害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栽培方式以及气候变化,水稻大螟的发生危害有上升趋势。通过对近两年铜山地区大螟的初步调查,明确了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丘陵山区大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螟的生物学特性、在丘陵山区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为大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向日葵螟大发生年份,对其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摸清了向日葵螟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花葵对葵螟的抗性较油葵差,调整播期可有效避害,向日葵螟对前茬作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建议,为生产上开展绿色防控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大螟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水稻大螟的发生情况,并针对海安县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海安县水稻大螟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蔗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等,条螟初孵幼虫群集于心叶取食,形成花叶,渐大后侵入蔗茎为害;大螟为害幼茎造成枯心苗;黄螟、二点螟侵入蔗茎为害会造成螟害节,影响生长,降低糖分,受伤部分易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为害。本文总结了云南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状况,分别从螟虫种类、植期多样化、气候、环境变化等5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并结合目前蔗区螟虫危害严重、暴发面广的特点,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免耕、休闲田增加,大螟抗药性上升以及暖冬等因素的影响,大螟发生危害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水稻大螟危害,笔者开展了防治水稻大螟的药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40%惠螟EC(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2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8.
单季稻大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大螟的发生规律、为害习性,提出了调节水稻播、栽期,清洁公共区域环境,加强桥梁作物田防治,科学合理用药的近期水稻大螟综合治理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双三熟制水稻的发展,一代大螟有了繁殖为害的基地,发生量成倍增加,为害逐年上升。 近两年来,各地推广杂交水稻,为二代大螟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和更加适宜的繁殖为害场所,大螟为害普遍比往年重。据调查,去年杂交稻田边三代螟害率一般为4%左右,严重的高达28.1%,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消灭大螟为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去年我们对大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对大螟防治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地区大螟对水稻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螟的有效药剂,以6种药剂为筛选试材,特进行了相关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乳油30mL,200g/L氯虫苯甲酰胺10mL、甜菜·苏云菌(高端)可湿性粉剂30mL在二代大螟1~2龄幼虫发生盛期用药,对大螟防治效果良好,防效分别达86.36%、86.36%和95.45%,是防治大螟的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