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香樟叶虫害的观察,发现香樟的落叶、落枝、畸形、黄化、死亡等衰亡现象主要是由樟瘤瘿螨(暂定名)疯狂危害造成的,而爪螨、木虱、粉虱、盲蝽、网蝽、网蚜、蚧若虫、叶蜂、细蛾等的参与,更是加快了香樟衰亡。这一规律在国内外首次被发现,不仅对巩固全国各地的香樟绿化成果和继续利用香樟美化、绿化环境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栽培好其它常绿树种(植物)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萍  沈振原  钱佳  金程  徐冰  朱清  何小丽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32-173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黄化、非黄化、行道树香樟等不同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大小为:黄化香樟土壤<非黄化香樟土壤<行道树香樟土壤。黄化香樟土壤含有一定量的假单胞菌属、贪铜菌属、链霉菌属、溶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等不同功能细菌菌群,表明香樟黄化可能与土壤污染、土传病害存在一定关联。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有机质、电导率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手段来治理香樟黄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香樟生理黄化的叶绿素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等级黄化香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香樟中叶绿素总量与健康香樟叶绿素总量差异极显著。黄化香樟叶绿素含量老叶平均变化在0.901—1.299mg/g,新叶平均值在0.347—0.688mg/g,分别是健康香樟叶绿素总量的1/10—1/3,黄化程度越高叶绿素总量越低。黄化香樟叶绿素a/b比值偏大,是健康香樟比值的1.5—2.5倍,且随着黄化程度的加剧,叶绿素a/b比值变化幅度变大。因此,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和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幅度大小可以表征香樟黄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香樟为试验材料,研究碱性土壤条件下,硫酸亚铁铵对香樟黄化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硫酸亚铁铵能提高黄化香樟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利用。外源施用硫酸亚铁铵是解决香樟叶片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南通地区行道树香樟的黄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市7条主干遗(外环西路、世纪大道、青年中路、青年东路、工农中路、工农南路、濠南路)的香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黄化现象,以工农中路的香樟的黄化现象最为严重,黄花率达到69%.并分析了香樟产生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香樟黄化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校园内发生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树叶片为测定材料,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4项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随着香樟叶片黄化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香樟叶片黄化加剧而呈上升趋势。香樟黄化程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作为香樟黄化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香樟黄化与铁结合蛋白基因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在盐碱性根际土中栽培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从香樟黄化与铁元素的关系、植物体内的铁结合蛋白基因、香樟基因工程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香樟黄化与其体内铁结合蛋白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香樟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合肥市一些典型路段上香樟生理黄化的发生情况与其营养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容重、碱解氮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的大小在生理黄化和健康香樟根际土壤中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容重、碱解氮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中部分或全部是香樟生理黄化发生的原因;叶片中碱解氮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对香樟的健康状况影响最大。在生理黄化香樟的根际土壤中,速效磷与有效锌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土壤中有效铁的活性随着土壤p H值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香樟在长江流域以北城市中的应用和生长情况,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进行了初步调研,调研发现香樟在阜阳市内的居住区、公园及道路等地点的绿化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但也发现香樟在阜阳市的应用中存在叶片发生黄化、冬季容易受冻、果实容易造成道路污染等问题。对香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系列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文献资料和生产实践调查研究了香樟生理性黄化病在平顶山市城区发生原因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该区香樟生理性黄化病是土壤环境、栽植情况、微环境营造、养护管理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此提出"预防为主,恢复树势;综合治理,增强树势"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4 a后,香樟黄化病得到基本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黄化病主要由土壤偏碱而导致Fe2+缺乏所引起。长江中下游地区香樟黄化病发生较为普遍,自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种植前换土预防,对已发生黄化病的香樟树采用叶面喷施FeSO4溶液,进行土壤酸化、土壤补充螯合铁、提高土壤还原性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香樟黄化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香樟树黄化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香樟在河南省多个城市有栽培,通过对洛阳、新乡、商丘、驻马店、许昌等多个城市香樟栽培现状的调查,发现个别植株出现黄化现象,影响绿化效果,造成损失。本文主要对香樟黄化病的发病原因、规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阜阳地区香樟黄化的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黄化严重影响观赏效果,采用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发病期,采取不同的方式综合治理,达到更佳观赏效果,且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建康  张英 《上海农业科技》2006,(2):100-100,90
香樟为亚热带树种,树态优美,四季常青,是我国城市园林中的优良树种,它原产长江以南山地,喜偏酸性土壤。十多年来。上海地区在园林绿化中引种了大量香樟树。由于土壤偏碱性、种植养护措施不当等原因,少量香樟树出现黄化乃至死亡,尤其是近3、4年来,香樟树叶黄化现象日趋严重。笔者通过近几年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一套上海地区香樟黄化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合肥地区香樟黄化病对树木主要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初期香樟叶片随着一天中光合有效辐射达到最大值680 μmol/( m2·s),健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5.4 μmol/(m2·s),黄化叶片净光合速率也相继达到最大值,轻度和重度黄化叶片的最大值分别为4.5、1.5 μmol/( m2·s);(2)生长盛期健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表现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2个峰值为9.80、9.85 μmol/( m2·s),分别出现在13:00、15:00,这时光合有效辐射也达到2个峰值800、600μmol/(m2·s),轻度黄化叶片虽然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但不明显,当光合有效辐射到达最大值时,重度黄化叶片净光合速率反而降低至0.5 μmol/(m2·s),即明显的光抑制现象;(3)生长末期不同健康等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和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单峰变化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到达最大值720μmol/(m2·s)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相继出现最大值;(4)通过香樟蒸腾速率与一些生理特性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的香樟蒸腾速率日进程拟合值与蒸腾速率日进程观测值,精度达到94.89%,香樟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16.
余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94-995,997
透过"香樟黄化"现象,论述目前新城区绿化在树种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就树种选择和应用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香樟树由于树形比较优美、适应性强,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在南方经常作为行道树进行栽植。但大树在移栽过程中,特别是直径在18cm以上的树,栽植完成1~2a内就会出现叶片发黄、树势衰退的现象,从而影响城市的美观。所以笔者通过几年实践摸索出一套防止香樟大树移栽后叶片黄化、树势衰退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香樟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近几年种植大香樟的实践和探索,对提高大香樟种植成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漯河地区成功栽植香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脐橙黄化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以脚腐病症状表现最为多见,此外天牛危害状和缺素症黄化症状也极为常见。黄化症状极易与黄龙病黄化症状相混淆,根据多年的田间实践总结了脐橙黄化症状的各种表现,描述了各种黄化症状的主要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香樟是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阔叶树种,江淮丘陵是其栽培北缘。因全球温暖化不断加剧,香樟北移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淮北平原地区影响香樟生长的限制因素,分析了香樟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淮北平原地区香樟栽培和养护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