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豆-夏花生双覆膜栽培是我县耕作制度改革内容之一。由于其经济效益好,农民易于接受,很快在我镇得到推广,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一、土豆-夏花生双覆膜栽培经济效益高。 据我站试验,覆膜栽培土豆平均亩产1687.6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638.6公斤,增产60.9%,亩纯收入400元左右。覆膜栽培花生亩产327.6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115.4公斤,增产54.4%。覆膜栽培两作亩产值915.7元,扣除地膜成本纯收入为865.7元,比两作露地栽培增收322.4元。  相似文献   

2.
零陵地区1990年种植杂交早稻133.58万亩,其中地膜小苗直栽77.8万亩,平均亩产411.5公斤,较常规大苗亩增33.3公斤,增产8.8%,这项技术解决了杂交早稻4月低温烂秧,5月低温不发的难题,为杂交早稻早熟高产、低成本、高效益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技术要点为;严格种子消毒、搞好浸种催芽,选择冬子板田作苗床,8月底4月初播种。湿播旱育,地膜低拱覆盖,2~2.5叶带土移栽,双株密植.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和推广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在定西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小麦比露地栽培每公顷增产966kg,增产38.2%。插穴密度每平方米28穴以上,雨水入渗率达97.2%。栽培上每公顷施N,P2O5养分总量135kg,播种450万至600万粒,每穴株数15~18,选择矮秆、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采用集雨补灌,每公顷增产382kg,水分生产效率为9.6kg/hm2·mm。  相似文献   

4.
移栽棉地膜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对比,或直播地膜与直播露地的对比,前人已有不少著述,但对四种栽培体系在相同的栽培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少有报道。本试验旨在比较四种栽培体系在棉花生产上的增产效应,探索其生育规律和特点,从中选择出适合我地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水稻地膜覆盖增产原因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镇巴县中、高海拔地区低湿冷浸田光热严重不足,前期低温烂秧、坐蔸,后期秋封的问题,受地膜玉米的启示,在农户零星栽培成功的基础上,从1992年开始连续4年试验示范水稻地膜覆盖技术,累计示范28.67hm2,平均公顷产量6103.5kg,比常规栽培增2622kg,增产76.31%,高产田块产量达9037.5kg/hm2。扣除所增费用684元,较常规栽培增效益2462.4元/hm2。(一)水稻地膜栽培增产原因分析1.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通过1995年试验,从移栽到成熟,逐日测定膜内外5cm土温,增加积温287.4℃。2.生育期提前在4月4日同期播种的地膜水…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徐红兵(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杭州210014)骆来昌(江苏兴化市周庄区农技站2257000)棉花地膜馒盖移栽增产效应十分显著,1955年我们对涵闸3号棉田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移栽锦)与常规不覆膜栽培(常规移栽棉)进行对比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棉花宽膜覆盖栽培效应浅析高永瑞新疆喀什地区棉办喀什844000用14Ocm的宽幅地膜,取代70cm的窄幅地膜,近年正在喀什地区悄然兴起。1993年栽培0.1万公顷,1994年为2.23万公顷,预计3~5年内将覆盖喀什地区20万公顷棉田。1宽腹栽培的主...  相似文献   

8.
地膜甜菜优质高产目标管理栽培模式李凤霞(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1989~1991年我们对地膜甜菜生理、生态方面进行了研究,1992~1996年在宁夏平罗、惠农等地进行大面积地膜甜菜优质、高产目标管理栽培模式试验。结果块根产量比露地甜菜增产44.2%~5...  相似文献   

9.
移栽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①韩昌友湖北荆沙市农牧局434100移栽地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二者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1991年荆沙市开始示范推广,1995年全市已发展到3.29万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5.4%,平均皮棉单产达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旱地不同功能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果,在甘肃省定西市设置露地栽培(CK)、覆盖黑色膜、覆盖黑白双色膜、覆盖蓝色高光效膜和覆盖黑色液体降解地膜5个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马铃薯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0℃,覆盖黑白双色地膜和蓝色地膜的地温最高,其次为覆盖黑色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的温度提高幅度最小,仅较露地栽培高1.0~2.0℃。覆盖黑白双色膜、蓝色膜和黑色膜3个处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液体降解地膜,露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各处理与露地(CK)相比,覆盖黑白双色地膜、黑色地膜和蓝色地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32.00%、29.99%和25.22%,液体降解地膜较露地栽培高7.42%(不显著)。蓝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地膜块茎产量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29.28%、28.73%和25.72%,液体降解地膜覆盖块茎产量较露地栽培高5.29%(不显著)。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马铃薯产量,蓝色高光效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膜有极显著增产效果,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枝优77     
枝优77(枝A/明恢77)是广西陆川县种子公司配制的一个杂交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2~1994年连续3年参加玉林地区水稻良种(组合)区试,亩产在8个试点中均列中熟组合榜首。在该县农科所区试品比中,连续3年位居13个参试品种组合之首,平均亩产502.5kg,比对照组合汕优64增产17%。在乐宁、官田两个村连续3年大面积示范种植,1994年早稻种植178亩,平均亩产458.7kg,比汕优64、博优49等杂交组合,增产16.7%。2主要特征特性枝优77在陆川可作早晚稻栽培。全生育期早稻115天,晚稻…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1998年推广穴播地膜小麦2734.67hm^2,平均产量3862.5kg/hM^2,较露地对照增产1347kg/hm^2,增产53.5%,平均增益1093.8元/hm^2,总增益303.1万元,示范膜际栽培模式13.3hm^2,增产148.37%,一般在海拔较高,积温一不足的地区及田茬田块以推广穴播模式为主;在海拔相对照较低,热量较好的地区以推广膜际栽培为主,在技术上,要着重抓好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13.
防止残留地膜污染棉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二至三成,粘性土壤增产幅度更大,所以深受棉农欢迎。然而,地膜在雨打日晒的情况下容易老化,加之破膜放苗,打孔施肥,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往往支离破碎。棉农在拔秆前后难以将残膜收拾干净,有的将收拾起来的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 ̄1992年,运用对比法,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整种,覆膜切种,覆膜育芽移栽均比露地栽培地温提高1.8 ̄3.9℃,土壤含水量增加1.3 ̄2.6%,土壤容重降低0.05 ̄0.12g/cm^2,近地茎增粗0.1 ̄0.21cm,叶片数增多1.2 ̄1.5片,增产22.2 ̄25.1%,净收入增加1732.5 ̄2362.5元/ha。  相似文献   

15.
地膜花生—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从1982年开始花生—水稻轮作,1987年推广花生地膜栽培,花生、水稻获得高产,取得了增产增收、培肥地力的理想效果。1996全场地膜花生—杂交...  相似文献   

16.
汕优21     
汕优21是浙江省杭州市种子公司用珍汕97A与26715配组的一个杂交早稻组合。1987年12月经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汕优21一般亩产400~450kg,高的可超500kg,比广陆矮4号增产10%左右。1985年杭州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429.3kg,比对广陆矮4号原种增产6,08%。1987年继续参加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379.5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2%,达显著标准。1985年全市7个大区对比试验点合计面积5.44亩,平均亩产470.3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9%…  相似文献   

17.
三种PPC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采用普通白膜、黑色地膜和PPC1、PPC2、PPC3号降解膜等五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以露地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PC3号降解膜具有极好的降解效果,但增产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地膜覆盖栽培应有的增产增收优势;PPC1号膜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较露地栽培增产13.43%,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及PPC2号膜覆盖栽培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PC2号膜具有较长的覆盖时间,较露地增产26.09%,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减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咸阳市 1998 年推广穴 播地膜小麦 2 734. 67 hm 2 ,平均产 量 3 862.5 k g/hm 2 , 较露地对 照增产 1 347 k g/hm 2 ,增产 53.5% ,平均增 益 1 093.8 元/hm 2 ,总增益 303.1 万元。示范膜际栽培模式13.3hm 2 ,增产 148.37% 。一般在海拔较高、积温热量不足的地区及回茬田块以推广穴播模式为 主;在 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好的地区以推广膜际栽培为主。在 技术上,要着重抓好精细整地,选用长武 134 等 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增加投入,平衡施肥和加 强中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晚稻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kg,比汕优30选亩增63.5kg,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3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k…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栽培是引进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为探索稻田春大豆地腹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和调整稻田耕作制度,1982年在豆稻耕作制示范片的泉溪公社杨浦大队进行地膜全期覆盖春大豆栽培试验。地膜覆盖田1.1亩,河沙泥,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排灌条件良好。前作为双季晚稻,冬季休间,播前耕翻一次,整地开厢,厢宽一丈。同一块田设1.5亩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