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是奶牛3大常见病之一,常以变形蹄和腐蹄为多见[1]。该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牧场管理、奶牛的生活环境及奶牛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奶牛腐蹄病占奶牛疾病的40%以上,患腐蹄病奶  相似文献   

2.
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奶牛由于体重大,蹄部作为奶牛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很容易发生病变,发生蹄病后,明显影响奶牛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奶牛发生蹄病早期具有隐蔽性,不具备临床症状,严重时表现是跛行,治疗困难,造成奶牛过早淘汰,影响经济效益。该文对奶牛蹄部生理解剖结构进行说明,并对奶牛肢蹄病中危害较大的蹄叶炎及腐蹄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常见诱发因素,提出相应防控意见,为奶牛养殖场户及相关从业者提供防控思路,以期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养牛场中奶牛受环境、管理、疾病等因素影响,易引发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疾病。该疾病可降低奶牛活动频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及繁殖性能,导致奶牛泌乳量和繁育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患肢蹄病的奶牛表现为蹄部疼痛、无法受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奶牛肢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厌氧杆菌、坏死杆菌等引起的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舍饲牛群中发病快高者可达到30-40%。以跛行、冠带、趾间皮肤肿胀和炎症为特征。蹄部多发的疾病。患病奶牛为主要传染源。高产奶牛很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6.
张庆国 《农家科技》2011,(10):42-4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无论日粮中缺钙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牛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如果出现障碍,将导致奶牛吃草吃料和饮水困难,造成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繁殖率降低等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因运动困难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0年9月,隆化县某奶牛养殖小区饲养的425头奶牛,2年内共有39头奶牛发生蹄病,发病率为9.18%。通过分析,年龄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8.
在高产奶牛中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各年龄段奶牛均可发生。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指(趾)间赘生、腐蹄病、蹄皮炎、蹄磨烂、  相似文献   

9.
随着舍饲奶牛业的快速发展,牛坏死杆菌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奶牛养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该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消化道粘膜坏死为特征,一般多发病于5~10月份。笔者今年在我市奶牛养殖区诊治两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一、腐蹄病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相似文献   

11.
谷新利 《农技服务》2006,(12):41-42
奶牛的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溃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碎石块  相似文献   

12.
乳牛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一、发病病因1、管理不善,运动场泥泞潮湿,牛蹄长期被污水浸泡,修蹄不定期。2、该病为磷钙代  相似文献   

13.
张克新 《北京农业》2011,(6):116-117
奶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特别在秋季,更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规模奶牛场蹄部常见病发病率占牛群的5-15%,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一头蹄变形奶牛日产量可减少0.5-1千克,一头蹄部疾病的奶牛日产奶量可减少1.5-2.5千克。如肥乡县乳旺奶牛养殖场对牛群蹄部修理时,发现蹄部疾病发生率达到10~20%,故此病必须引起奶牛场的高度重视,现将常见的几种奶牛蹄部疾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健康的蹄是实现奶牛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推广小区奶牛舍饲,运动场的面积越来越少,同时不断提高奶牛产奶量,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也随之上升。奶牛产奶量越高,蹄病的发生一般越严重。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饲料报酬低、淘汰早以、治疗费用大等,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当奶牛发生蹄病时,主要表现为行走和站立姿势不自然,蹄部出现红、肿、热、痛,跛行,运动障碍。急性病例表现为患牛蹄红肿、发热,不愿站立和运动,步态强拘,喜趴卧,卧地时患病蹄外展,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泌乳量减少,叩诊敏感、疼痛。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行走时出现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行性消瘦等,急性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等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相似文献   

18.
<正>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蹄间、蹄底、蹄冠化脓坏死、腐烂的一种炎症,多发于潮湿多雨季节。患病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注意防病。 1 搞好环境卫生 如果圈舍不经常清理,尤其阴雨天环境潮湿,蹄长期浸泡在粪水中,可使蹄角质软化,致使各种腐败菌感染,从而  相似文献   

19.
蹄是牛体的重要器官,坚实的角质壳,具有保护知觉部和支持牛体体重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防治奶牛蹄病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奶牛多产奶的综合措施 (一)选用良种 目前饲养的奶牛主要是通过引进的荷斯坦奶牛培育的中国荷斯坦牛,又称黑白花牛。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居各乳牛品种之冠。选购良种奶牛的方法:①看体型。体高1.3—1.5米;胸宽,体深。②看尻部。尻部应长、平、宽。腰角高于坐骨结节端4厘米,两坐骨结节间宽18厘米以上。③看肢蹄。后肢骨骼宽,扁平、结实有力,侧看成镰刀状弯曲。蹄角度约65度,蹄踵深度2.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