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袁育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08-109
5年试验示范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明显,感光性较强,耐肥抗倒,作移栽与直播栽培,表现超高产水平,以适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苗,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强化个体协调群体以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杂交稻秋季制种父本稀播大苗稀寄插两段育秧的特点和要抓好以秧田促蘖控穗分化、培育稳健壮秧、防止插后早穗为中心的几个高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小麦早稀播栽培的叶蘖发生及成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稀播栽培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革新,近两年各地正在扩大示范应用。1991年秋播,我们在宝应县汜水镇吨粮田示范区选用小麦新品系扬87-158(春性)进行百亩方早稀播高产栽培示范。同时,设置了播期与密度小区试验,并定株跟踪观察记载和考种,以深入了解早稀播栽培条件下小麦的叶、蘖发生和成穗规律,为大面积生产合理应用早稀播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秀优5号直播栽培,表现感光性强,中熟偏迟、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以适期早播、稀播保全苗,前促、中控、后稳施肥,浅露搁活、干湿交替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攻关试验,提出了浙北地区稻、麦两熟高产的配套技术。即以大麦茬接常规早中熟晚粳中迟熟晚粳(杂交粳稻)为主,选用高产品种。单季稻主攻大穗,调整播种期,实行早播早栽;调整播量和栽插密度,实行稀播稀栽;调整肥水运筹,实行浅灌多次搁田、提高后期施肥比重。大麦攻多穗、小麦攻大穗,调整播种期,大麦调迟、小麦调早;调整播种量,大麦调增、小麦调减;调整肥料运筹,大麦重前、小麦重后。  相似文献   

6.
秀水134是浙北单季晚稻中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一般单产560kg/亩,示范方单产600kg/亩,攻关田单产650kg/亩。高产栽培主要围绕全苗匀苗、促根、壮蘖、攻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主要栽培技术掌握:适期早播、稀播、适氮增钾增有机肥、因需湿润灌溉和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籼两优6326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了两优6326的特征特性和优势特点,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足穗,扩库强源,提高总颖花量.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播期,在最佳时段抽穗结实.精量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以适宜密度保足穗,施好穗肥促壮秆大穗,搞好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8.
小麦精少量播种及适地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精少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培肥地力为基础,精量匀播、培育壮苗为前提,高产低耗为目的,通过减少基本苗,培育壮苗,控制无效分蘖和过多的有效分蘖,使麦田群体较小,结构合理,个体健壮,从而达到穗足、穗大、粒重而高产。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关中灌区小麦生产水平普遍进入中、高产阶段的特定条件下,要实现中产变高产或高产更高产的飞跃,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的常规栽培模式,实行精少量播,走“低群体,壮个体,依靠主茎、分蘖并重或更多依靠分蘖成穗”的高产途径。精少量播高产栽培技术,应充分体现高(高土壤肥力)、宽(宽行距)、大(大穗大粒品种)、足(足墒下种)、稀(合理稀植)、早(适期早播)、浅(适当浅播)、匀(苗齐、苗匀)的“八字”方略,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并通过冬春巧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个体健壮生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以保证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及提高千粒重,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10.
2016-2017年在云南保山市繁殖湘陵628S、陆18S、锦4128S等早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平均产量达到4.8~5.8 t/hm~2,高产丘块超过7.5 t/hm~2。早籼型水稻不育系高产繁殖重点在于"抓早抓小,抓群体平衡"。以"一集中三统一"的方式集中浸种催芽,稀播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合理密植;重基肥,早追肥,巧补肥,既促早发攻主穗,又保后发分蘖成穗,以适宜的植株群体获取高产。本文作者就其基地选址、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专题攻关与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巴西陆稻 IAPAR9在扬州丘陵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与丰产性。在播种期除补充必要的少量水外 ,可利用生长季自然水 ,达到单产 6750~ 750 0 kg/hm2 的生产潜力。试验研究还表明 ,适时早播、适当稀植促大穗、严防杂草和螟虫危害是夺取本地区巴西陆稻高产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甬优540是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2018年引入嘉兴市南湖区试种, 表现根系发达、强蘖大穗、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良等特点。本文从机械化稀播育插秧、早搁促根、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在适期播种、壮秧足苗、精确用肥等因素变化下的单位面积产量。结果表明,(在上虞市温光条件下)连作晚稻在适宜品种、适期早播早插、壮秧足苗、精确用肥条件下有利于连作稻晚稻促早发、成大穗、夺高产,与早稻促早高产技术相配套,可以获得双季稻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4.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在适期播种、壮秧足苗、精确用肥等因素变化下的单位面积产量。结果表明,(在上虞市温光条件下)连作晚稻在适宜品种、适期早播早插、壮秧足苗、精确用肥条件下有利于连作稻晚稻促早发、成大穗、夺高产,与早稻促早高产技术相配套,可以获得双季稻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早穗的原因,即没有掌握盘育秧的秧龄特性和品种特性、早晚稻熟期搭配不当造成秧龄过长,以及适期足龄抛栽后,平躺苗和部分斜立苗的立苗期长而"变相秧龄过长",均导致主茎在本田的营养生长期缩短,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产生早穗.提出了严格控制秧龄,稀播匀播增加秧龄弹性、清理大田、高抛匀抛扶苗以缩短立苗期,并合理肥水促早发等预防和补救早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我县单季晚稻大面积都采用密播、足苗、以穗多取胜的栽培模式.但生产中发现这种模式用种量高、高峰苗多、成穗率低、穗型小、结实率偏低,不利于进一步高产。自2002年以来,我站在单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采用稀播壮秧促早发、有效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均获得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最高田块达603.8公斤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抢抓季节与迟中争早、以穗定苗与以苗保穗、适控纯氮与增磷补钾、生化调控与促壮抗逆、一着不让与强化田管等方面介绍迟播中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以期为保证迟播小麦产量不减、品质不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良星99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性能。稻茬繁种,要抢茬早播,增加播种量,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做好查苗补苗、施肥保蘖增穗、防病治虫、增加粒重以及去杂去劣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阳光10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性能。稻茬繁种,要抢茬早播、增加播种量;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做好查苗补苗、施肥保蘖增穗、防病治虫、增加粒重以及去杂去劣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巴西陆稻IAPAR9生产潜力与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专题攻关与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巴西陆稻IAPAR9在扬州丘陵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与丰产性。在播种期除补充必要的少量水外,可利用生长季自然水,达到单产6750 ̄7500kg/hm^2的生产潜力,试验研究还表明,地早播,适当稀植促大穗,严防杂草和螟虫危害是夺取本地区巴西陆稻高产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