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全球变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源,也是最大的碳汇;研究土壤呼吸作用对预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控制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为以后土壤呼吸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碳汇(Carbon 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彦青 《中国林业》2011,(20):55-55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通过光和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潜力,提出了积极应对伞球气候变暖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森林被称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森林碳汇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沿海城市地面正在逐渐下沉。如墨西哥城每年下沉5至10毫米。意大利的威尼斯在近百年中悄悄地下沉,现城市高度只剩海拔一米来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陆地下沉呢?经科学家研究调查,原因是地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在波动的进程中趋于变暖,这种趋势并不是一种自然变化,而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其它人为气体的积聚引起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矿物燃料燃烧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由地上植物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全部有机质的总称。文章综述了森林凋落物的概念、构成、分解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影响分解因素以及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之一,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而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的反应,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物形成和固氮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外CO2测量仪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7年度的CO:浓度变化特征进行连续跟踪测量。结果表明:公园内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期、季节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植被光合作用、植被呼吸作用、土壤呼吸作用等。公园内部样点在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绿化覆盖率、植被生长状况、植被类型等。  相似文献   

8.
居室养花宜配几盆旱生植物居室盆花因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气。而居室配置几盆仙人掌或景天科植物可较好地平衡居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花卉白天气孔开放,吸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原产于沙漠地区的仙人掌类或景天、石莲花、落地生根等景天科...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的报刊载文忠告说,盆花不宜放在室内,特别是卧室之内。其原因是花在夜间的呼吸作用,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与人争夺氧气,对人体有害,这只是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而得出的一般性推论。是不全面的,还应从量的分析上去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16400-09土壤呼吸室连接到L1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1年在生长季的野外测定,并通过多元回归手段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生长季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均为一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2)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都存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土壤呼吸速率在21.4%-72.18%之间,温度在12.00%-38.67%之间,土壤水分在32.17%.201.34%之间,地上生物量在72%左右;3)CO2释放速率、气温、土壤含水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约有81%的土壤呼吸量变化是由气温、土壤水分和生物量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 Soil_T)、空气温度( Ta)和土壤含水量( Soil_VWC)等,土壤呼吸与空气温度呈指数关系,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逐渐增加;不同层(5 cm、20 cm、4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呼吸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且二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一致;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相关系数并不高;土壤呼吸Q10(土壤温度每升高10℃时土壤呼吸增加的倍数)值为2.796。由此可见,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  相似文献   

13.
硬覆盖对城市街路行道树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静态气室法测定了长春市人民大街行道树与对照林地不同深度的土壤中CO2含量。研究发现林地土壤呼吸作用可以用土壤中CO2含量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反映出来,而街路行道树土壤中的CO2含量不能直接反映土壤呼吸速率大小。    相似文献   

14.
中亚热带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评估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38年生闽楠人工林与3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4块20 m×20 m样地,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定点观测,并同期观测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DOC)、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年凋落物量及凋落物碳氮比(C/N)。【结果】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后)和杉木人工林(35年后),年均土壤碳排放通量由16. 22显著降为12. 71和4. 83 tC·hm-2a-1,分别减少21. 60%和70. 20%;各林分类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 97)<闽楠人工林(2. 03)<杉木人工林(2. 91),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后,Q10值显著升高(P<0. 05);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常绿阔叶林、闽楠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89. 70%、88. 50%和87. 90%,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P>0. 05);土壤呼吸速率和SOC、MBC、DOC、年凋落物量及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 0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和凋落物C/N极显著正相关(P<0. 01),而与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及MBC极显著负相关(P<0. 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MBC和SOC含量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2个最重要因子,而凋落物C/N在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中的贡献最大。【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或杉木(35年)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通量显著降低。林分类型转换后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发生改变,凋落物数量、质量及细根生物量显著降低,土壤SOC和MBC含量显著下降可共同导致土壤呼吸通量的下降。土壤温度是3种林分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土壤总有机碳库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库的差异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导因素,凋落物C/N对土壤呼吸的Q10影响最大。为提高模型预测森林类型转换影响土壤碳排放的精度,应综合考虑土壤有机碳库、易变性有机碳库及底物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孟春 《森林工程》2014,30(5):11-17
为研究土壤呼吸的物理过程及真呼吸,通过对土壤呼吸产生和传输的物理过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扩散和对流作用对土壤CO2传输的影响,建立土壤CO2传输物理模型,在两个研究样地上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土壤真呼吸及其昼夜、月际变化;各次观测各种处理真呼吸的昼夜变化特征体现了林地土壤自养及异养呼吸的昼夜变化特征,土壤CO2排放通量与真呼吸的差值很小;观测期内两林地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均值均小于真呼吸均值,表明在春、夏和秋三个季节土壤CO2表现为积累的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土壤呼吸本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Global warming is one of the hottest environment problems.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sharp increase of CO2 in atmosphere.Soil respiration in forest ecosystems accounts to 60%-90%of total ecosystem respiration and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global C cycle.This paper summarized different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and described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measures like harvesting,forest fertilization,soil improving(Liming),litter removal, and prescribed burning on soil respiration.  相似文献   

17.
皆伐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分,采用不同的皆伐方式,利用LI-8100碳通量自动监测系统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低质林分土壤呼吸进行观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皆伐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和不同皆伐方式的土壤呼吸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试验区土壤呼吸夏季最大,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因土壤温度和湿度差异不大使土壤呼吸相差较小;对于水平带同一条皆伐带,土壤呼吸并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的带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也不显著;垂直带随海拔升高土壤呼吸呈现波动性,总体趋势随海拔升高土壤呼吸逐渐降低,但是差距较小;水平带、垂直带和林窗的年土壤呼吸量分别为1.184,1.426,1.179 kgCO2·m-a-1,垂直带最高,水平带次之,林窗最低.影响垂直带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是土壤温度,林窗则是土壤湿度,而水平带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条件则介于垂直带和林窗之间.这说明在不同的皆伐方式条件下,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Li-COR-8100测定并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土壤呼吸年C释放量以及与土壤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与地面10cm处土壤温度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y=0.3614e0.1219x(R2=0.702),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70.20%;该地区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年均速率约1.14μmol/(m2.s),土壤向大气年释放C约为410.40~455.76 gC/m2。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呼吸中土壤呼吸的不确定性最大。文中阐述了环境与生物因子如土壤温度、湿度、理化性质、大气CO2浓度、生物因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产生的影响, 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30左右,而2007和2008年则不显著(P0.05);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37%;4个双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