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6~2007年度小麦生育中、后期,济宁市及周边地区麦田发生了较大面积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冻害造成有效穗数减少,倒伏造成千粒重下降。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因小麦冻害和倒伏发生的种子纠纷,现根据小麦冻害和倒伏原因的调查分析,谈一谈小麦春季冻冷害和后期倒伏与品种的关系及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类麦田要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主要措施: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施尿素8~10kg/667m^2。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3.
春季麦田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种业导刊》2009,(4):27-28
1因苗制宜 1.1一类苗麦田 一类苗麦田返青期总茎数一般为70万株/667m^2,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属于壮苗麦田。这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延缓植株衰老,实现增粒增重。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生长后期包括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一般经历35天左右,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期生育中心转向籽粒,营养器官逐渐衰亡,其田间管理要点如下:一、浇水后期供水是争取粒重的决定性措施。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水分不足会导致籽粒退化、穗粒数降低,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小麦扬花以后至多半仁(花后9~11天)开始,即进入灌浆阶段,此阶段根系逐渐衰退,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减弱,要求有较平稳的地温和适宜的水气比例,麦田含水量低于65%时,严重  相似文献   

5.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2007年冬季前期干旱、后期低温冻害,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一类麦田所占比例减少,二、三类麦田所占比例增加,小麦返青期以后,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尤其是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实现2008年小麦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石阡县有3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高寒山区,这些地区种植小麦,常常空秕率高,质量低,个别情况甚至颗粒无收。造成空秕率的原因是:一、气候因素,高原地区雨雾多,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是导致千粒重低,空秕率高的原因之一。二、叶片早衰。早衰的原因初步认为:一是白粉病、三种锈病和赤霉病的危害;二是麦田生育后期脱肥;三是麦田排水不畅。三、高原不良的气候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曾多次创出旱地9 000 kg/hm2以上产量)创造条件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增大了旱地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在W2水平下,在灌浆的后期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旗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延缓了旗叶的后期衰老,并达到了高产水平9 310.20 kg/hm2.继续增加补灌次数,旗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W2产量最高.继续增加补灌次数,产量开始下降,甚至低于对照处理,表明通过一定农艺措施改造的旱地高产麦田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旱地不旱".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9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hm2产9000 kg籽粒)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hm2产6000~7500 kg籽粒)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  相似文献   

9.
2010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目前,河南省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等生育时期,此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2009年冬季低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小麦叶龄小、分蘖少、次生根少的苗情特点,在麦田管理上,应尽"早"行动,以"促"为主,措施"前移",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李琳 《种业导刊》2014,(3):16-16
<正>春季麦田管理应抓早抓好,根据年前的苗情长相,结合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和土壤、气候等条件,做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进平衡生长,夺取小麦全面丰收。1壮苗管理壮苗是实现小麦丰收的基础。对壮苗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要"促控结合,先控后促"。  相似文献   

11.
小麦倒伏的预防预测及补救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类型。茎倒是由小麦播量过大,肥水(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生育后期浇水(或大雨)后遇到大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碳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叶片和茎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W4由于继续补灌导致灌浆前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W2处理籽粒灌浆期间,营养器官糖含量供应稳定,为籽粒淀粉积累提供足量的合成底物。在W2水平下,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达到最高。表明通过一定农艺措施改造的旱地高产麦田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旱地不旱"。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水肥、地势低洼、密植、高产地块尤为严重。后期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整株倒伏,导致麦田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生长后期包括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一般经历35天左右的时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期生育中心转向籽粒,营养器官逐渐衰亡,其主要田间管理要点如下。1.浇水后期供水是争取粒重的决定性措施。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水分不足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小麦扬花以后至多半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盐都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和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试盐城点的试验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盐城市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并对本区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气象要素变化最大的降水量,其次是日照与积温,其中底墒水的变幅最大,其次是后期降水。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而言,关中期日照不足,前期气温偏高,后期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以及前期干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白穗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金河 《种子科技》2012,30(2):48-49
在小麦生产中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在小麦生长后期,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白穗现象,而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特别是沙壤土地和旱薄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表明,冬小麦条锈病发生晚的麦田,病叶主要分布在上部,与早发麦田相比,同部位叶片发病轻,因而形成的本田菌源量低,不利于后期小麦条锈病暴发,控病效果明显。因此对早发麦田要早期挑治和中期控制,对晚发麦田要中期控制,阻止外部菌源的落户和本田菌源的形成,有效减轻后期发病程度, 中度以上发病年份,齐穗扬花期普防病田  相似文献   

18.
高产冬小麦群体光合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2,他引:79  
董树亭 《作物学报》1991,17(6):461-469
研究了高产麦田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播量、大群体前期群体光合上升快,高峰期进入早,后期下降迅速;小播量,小群体则有利于后期群体光合能力的提高和保持。群体光合速率受单茎的发育状况、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20.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后期根系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一定量的氮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小麦根系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小麦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了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