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确定草木犀遗传转化植株的适宜的除草荆选择压力。[方法]分别以草木犀试管苗的子叶、下胚轴和破坏生长点的茎尖为外植体,在含有0、1、3、5、10mg/L除草剂草丁膦的分化培养基Ms+BA3mg/L+LAA0.2mg/L中对其进行分化培养,筛选适宜的除草剂选择压力,在此选择压力下,对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化芽进行分子水平检测。[结果]当除草剂浓度为3mg/L时,所有外植体均无再生芽;转化培养后,子叶、下胚轴和破环生长点的茎尖的再生率分别为0.48%、4.29%和10.1t%;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成功转入草木犀转化芽中。[结论]除草剂对草木犀外植体的适宜选择压力为3mg/L,破坏生长点的草木犀茎尖对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澄迈桥头地瓜顶芽茎尖生长点为外植体,对桥头地瓜脱毒苗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激素浓度对桥头地瓜生长点诱导及壮苗生根的影响,获得一套澄迈桥头地瓜脱毒苗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桥头地瓜顶芽茎尖生长点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1 mg/L;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5 mg/L;最佳壮苗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  相似文献   

3.
绿色棉花再生体系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花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包括茎尖外植体最佳苗龄的筛选,激动素(KT)最适浓度的筛选,卡那霉素(Kan)敏感浓度的筛选,农杆菌菌液最佳侵染浓度的筛选以及真空渗透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4.
黑香蕉葡萄不同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以黑香蕉葡萄品种叶片、叶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对其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不同器官再生的效果。结果显示:适合叶片再生的培养基为:MS+2.0mg/L 6-BA+0.1mg/L IBA,但再生率仅为4.88%;适合叶柄再生的培养基为:NN69+1.33mg/L6-BA+0.02mg/L NAA,再生率为16.92%。说明叶柄的再生率高于叶片但两者都没有超过20%。并且NAA对黑香蕉叶柄的再生效果好于IBA。NN69基本培养基要优于MS。以茎尖为外植体在起始培养基MS+6-BA 1.40mg/L+NAA 0.09mg/L和诱导培养基培养MS+2mg/L 6-BA+0.09mg/L NAA上通过反复损伤芽尖得到茎尖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bulk,MB),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87.63%。说明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建立的葡萄再生体系更适合葡萄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和复合添加物对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英翠  杨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66-4567
以大花蕙兰开花植株茎尖和试管苗茎段或叶切段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并获得再生植株,筛选出原球茎诱导培养基:KC+5mg/L BA+0.5(或1.0)mg/L NAA+0.5%~1%蔗糖;原球茎增殖培养基:KC+5 mg/L BA+0.1(或0.5)mg/LNAA+0.2%蛋白胨;分化及育苗培养基:KC+0.1 mg/L NAA+10%香蕉匀汁+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用黄瓜品系S52的子叶节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态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筛选出再生率最高的苗态;同时利用gus瞬时表达研究不同苗态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态为子叶刚脱离种壳时诱导率最高,达100%,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4.13,且gus表达率比其他处理高,其中经轻伤口处理的外植体遗传转化效率最高,而伤口太重则对转化不利。在筛选出最佳苗态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ABA对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的影响,获得黄瓜S52品系最优培养基为MS+1.5mg/L 6-BA+0.5mg/L ABA+2.0mg/L AgNO3。  相似文献   

7.
侍福梅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06-2808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 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 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 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8.
三角梅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角梅 (Bougainvilleaglabra)的带芽茎段、茎尖、叶片等营养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着重研究三角梅的最佳外植体类型 ,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植株再生的可能途径。研究表明 :①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再生能力大小为 :茎段 >茎尖 >叶片 ;②初代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 0mg/L +IBA 0 5mg/L ;③继代培养丛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BA 2 0mg/L +IBA 0 1mg/L。  相似文献   

9.
以蝴蝶兰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糖浓度、激素比例及外植体大小对其茎尖生长点成活率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蝴蝶兰茎尖组培脱毒外植体大小为0.2~0.4 mm,并附带1个叶原基,可脱除ORSV病毒。适当降低培养基中无机盐与6-BA浓度有利于提高茎尖生长点的成活率。培养基中添加15 g/L的绵白糖有利于茎尖的成活及生长。1/3MS+1.0 mg/L 6-BA+0.2 mg/L NAA为最适宜的蝴蝶兰茎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以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实生苗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黄连木茎尖丛生芽诱导、生根以及试管苗移栽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2WPM+4.0 mg/L 6-BA+0.1 mg/L IBA适合茎尖丛生芽的诱导,诱导率达82.1%,生根以1/2WPM+1.0 mg/L IBA+0.2 mg/L NAA较佳,生根率达100%.黄连木实生苗茎尖是较适合的外植体材料,在短期内能获得大量组培苗,其试管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蛭石(比例1 ∶1),移栽成活率达95.0%.  相似文献   

11.
苹果属植物再生体系优化及长富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栽培品种长富6号和砧木湖北海棠、八棱海棠3种苹果属植物的无菌生根苗和继代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苹果属植物生根苗与继代苗叶片间的再生差异和暗培养时间对苹果属植物生根苗叶片再生的影响;以长富6号生根苗叶片为受体材料,对影响长富6号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对获得的抗性芽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3种苹果属植物生根苗叶片的再生能力优于继代苗,暗培养21 d时,3种苹果属植物生根苗叶片的再生状况最佳;在菌液OD600为0.5、浸染时间9 min、共培养时间3 d和潮霉素选择压1.0 mg/L体系中抗性芽诱导率最高。用PCR和RT-PCR对所获得的抗性芽检测,结果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成功导入长富6号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的NPKI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为试材,探讨了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烟草NPKI(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MAPKKK激酶)基因转化辣椒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切取14d苗龄子叶外植体,在MS无机盐成分 B5有机成分 0.5mg/L IAA(吲哚乙酸) 5.0 mg/L 6-BA(苄基氨基腺嘌呤)的琼脂培养基上预培养2d后,浸没于农杆菌菌液中侵染8~10min,共培养于MB(MS无机盐成分 B5有机成分) 0.5mg/L IAA 5.0 mg/L 6-BA上2d后转移至延迟培养基MB 0.5 mg/L IAA 5.0 mg/L 6-BA 250mg/L Cef(头孢霉素)延迟选择2d,随后转移至MB 0.5mg/L IAA 5.0mg/L 6-BA 250mg/L Cef 50mg/L Km(卡那霉素)进行选择培养是适宜的方法.将选择得到的抗性芽再生成苗.共获得抗性植株48株,PCR检测阳性植株17株,RT-PCR检测阳性植株14株.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K326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K326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烟草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外植体在MS+2mg/L6-BA+0.2mg/LIAA培养基上进行2d预培养后,用农杆菌GV3101(浸染浓度为OD600=0.6)浸染5min,转化效率最高,达63%;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高效烟草K326叶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BA与IAA激素组合,对番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子叶芽诱导的效果明显好于下胚轴,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 3.0mg/L+IAA 0.15mg/L。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导入番茄中,通过多批次转化及筛选,最终获得15株抗性植株,PCR检测全部呈阳性,初步表明IGF-1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将含有PamPAP和Cry2Aa2的双价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辣椒,并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建立辣椒Flamingo-bill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Flamingo-bill外植体的不定芽容易伸长,不定芽分化率明显高于带柄子叶;延迟筛选4~6d可显著提高Flamingo-bill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率和抗性率;Flamingo-bill外植体最适筛选浓度为甘露糖18g/L和蔗糖12 g/L;抗性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NAA+  相似文献   

16.
反义AcInv基因转化马铃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马铃薯反义AcInv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选用生产上推广的9个普通四倍体栽培种,对影响转化的各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卡那霉素(Km)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生根过程中为50 mg/L。外植体的预培养为:茎段2 d,叶盘3 d效果较好;农杆菌浓度当OD600值为0.5时对茎段和叶盘的转化效果均较佳;茎段和叶盘侵染时间分别达8 min和10 min时转化率较高;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分别为2 d和3 d时,茎段和叶盘的转化率较高;各个品种的外植体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上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只有1号(“大西洋”)最后从愈伤组织上分化成苗,形成正常植株,植株再生率为11.2 %,PCR扩增检测表明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转番茄铁载体基因(LeIRT2)八棱海棠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育具有抗缺铁能力的苹果属植物新种质。【方法】通过半定量式RT-PCR检测、印迹杂交、营养液pH的变化和低铁(铁浓度为10-6 mol•L-1)水培条件下,根系和叶片的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结果】在通过Southern杂交获得的9个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株系中,有6个转基因株系成功转录,目的基因在叶片和根系中都有表达。其中2个在缺铁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根系总铁的含量和叶片中活性铁的含量,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根系和叶片中锌的含量。【结论】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八棱海棠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缺铁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菊花品种'小金黄'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 d的预培养,OD600值约为0.5的农杆菌菌液添加50 mg/L AS,侵染时间3 min,2 d的共培养,从分化培养基获得的抗性芽在生根培养基MS+0.4 mg/L NAA+10 mg/L Km+100 mg/L Cef上进行延迟筛选,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表明,CBF1基因已整合到菊花基因组中,共获得18株转基因植株,在抗性株系中PCR阳性率为36.7%.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圆叶海棠组培苗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圆叶海棠初代培养获得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和随机区组设计培养基进行继代和生根培养.建立了日本圆叶海棠试管苗快繁体系,并优化获得其适宜继代的培养基MS + IBA 0.2 mg/L + 6-BA 0.3 mg/L + 蔗糖3% + 琼脂0.55%,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AA 0.5 mg/L +蔗糖2% + 琼脂0.55%.研究表明,MS基本培养基附加低浓度水平的6-BA与IBA的激素组合,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低浓度的IAA,有利于根的诱导,NAA与IBA不适用于生根.生根苗的移栽可采用温室自然光过渡法炼苗后,以蛭石为基质的营养钵移栽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辽宁棉花品种的耐盐性,利用农杆菌介导上胚轴外植体转化法,将来源于盐生植物獐茅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1)导入棉花辽棉19号中,分析影响棉花上胚轴外植体农杆菌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该品种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时间为90s,共培养过程中乙酰丁香酮最适浓度为100 mg/L,筛选培养基中潮霉素最适浓度为30 mg/L,生根培养基中吲哚乙酸IBA的最适浓度为10mg/L;2)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耐盐基因AlNHX1已导入辽棉19号中;3)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电导率,渗透势都显著低于未转化植株。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并优化转化体系,辽棉19号品种的耐盐性有较明显的提升,为沿海滩涂地区种植棉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