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王有福  石爽  姜华 《植物检疫》2008,22(1):37-40
植原体是农业上重要病原物,它所引起的病害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发生也很严重。目前,随着农产品对外交流不断增加,一些危险性植原体随农产品传入我国的风险性很大。本文根据FAO制定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病原名称、病害症状、地理分布、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及潜在的经济影响评估等几方面对葡萄金黄化病、澳大利亚葡萄黄化病、苹果簇叶病、梨衰退病、桃X病、杏退绿卷叶病、椰子致死黄化病和来檬丛枝病等8种果树检疫性植原体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分布,寄主范围,危害症状,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检测方法;初步分析了该病害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的发生情况、有关文献资料和多年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西安市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做好防控和应急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省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此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二年生的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严重。五味子茎基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初为发生盛期。本文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进行了症状描述,并对不同地点采集的病样分别进行木质部和韧皮部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害可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4种镰刀菌属真菌引起。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美国进境大豆进行检疫时,从混杂的豆秆上发现并分离到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Cke.& Ell.)Sacc.var.meridionalis Morgan-jones。该病原菌是国外近年来在大豆生产中新发生的危险性病原真菌,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进境大豆及其中混杂的豆杆上发现的拟茎点属(Phomopsis sp.)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无论从形态学还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都支持将该检测种鉴定为Phomopsis longicolla。该种病原真菌是在大豆上发生的危险性病原真菌,国内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火 《植物检疫》1998,12(3):177-182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1955年。Kaufmann&Ger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 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形态与镰刀菌属真菌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SM10和SM24对丹参茎基进行致病性测定,分离物 SM10能够引起与病样一致的症状,并且在发病部位重新分离出该病原菌,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及分子特征鉴定确定引起丹参芝基腐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在温度为28 ℃,光暗交替(12 h)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H值在5 ~ 11之间该菌生长良好,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酵母浸出物。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均对A. tenuissima有抑制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分别为78.4%、100%和93.3%,可作为防治丹参茎基腐病的主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从进口美国大豆中检出大豆花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我国从国外进口大豆数量迅猛增加,为防止危险性病毒随进境大豆传入,我们开展了大豆病毒检疫工作。主要针对一、二类检疫性病毒及部分具检疫重要性的病毒进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公布,其中将蓝莓果腐病列为我国新的检疫性真菌病害,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该病的分类地位、寄主和分布、病原茵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症状、传播途径、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并着重讨论了该病的检疫重要性,为防止该病在我国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口大豆检疫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港口岸年进口大豆在 1 0 0万t以上 ,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现把大豆检疫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与大家交流。1 有害生物种类多进口大豆主要携带杂草、病菌和昆虫 ,其中有一类危险性病害大豆疫霉菌 ,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黑高粱 ,三类有害杂草豚草、三裂叶豚草、锯齿大戟、假苍耳等。进口大豆经常携带的其它有害生物还有裂叶牵牛、决明、小白花牵牛、苍耳、苘麻、鬼针草、野生向日葵、曲霉菌、镰刀菌、大豆霜霉菌、链格孢菌、黑粉菌、大豆菌核菌、根霉菌、玉米象、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印度谷螟等。2 输出国检疫证书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2.
国外进口种子病害检疫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种子,1990~1998年,仅从珠海口岸入境的种子就达4381.2t,这些优良种子的引进,有效地促进了“三高”农业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机率。为了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这些种子传入国内,我们按照《检疫法》的规定,认真开展日常检疫、室内检验和隔离试种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检疫任务。同时,也发现新形势下种子病害检疫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1 珠海口岸种子入境的基本情况1990年至1998年,珠海口岸种子入境的总趋势是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1990年进口2…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大豆茎褐腐病的危害、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检测技术,初步分析了该病害出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薯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 Samson et al.引起的细菌性甘薯病害,属于我国新发生病害,其蔓延迅速、防治困难,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我国南方甘薯产区主要病害之一。文章对该病症状、病原菌分类、致病机制、全基因组测序概况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台州新发现甘薯茎腐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新发现的甘薯茎腐病是进境检疫性病害,该病是甘薯生产上为害最严重、危险性最大的新病害,在台州已有3个县(市、区)发生为害,一般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10%~20%。为有效控制甘薯茎腐病传播扩散,本文介绍了甘薯茎腐病的发生分布情况,描述了病害各生育期症状和为害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培育无病种苗、适增磷钾肥、防积水以及化学农药浸种和喷雾预防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所致,在玉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病菌随病残组织在田间、地边越冬。夏季暴雨多、空气湿度大、虫害发生重等对病害发生有利。提出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治虫害、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了解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作者就抗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 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初步摸清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