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全市植棉面积2.85万hm^2,2008年由于前期风调雨顺,实现了棉花“伏桃满腰”的丰产长相.8月15日棉花生育调查,全市单株两伏桃25.5个.预计单株秋桃12.1个,单株成桃37.6个,公顷产皮棉1364kg。8月14日后气候异常,大风暴雨,气温剧变.我市棉花出现了大面积早衰.近25%脱叶死亡,全市实际产量仅为1140kg,减产16%左右。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品系垦4432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在石选87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通过南繁北育而成。2003年参加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品比,表现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新湖农场2006年引种推广垦4432棉花新品系225公顷,平均单产籽棉379千克,实现了较大面积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种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27个陆地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以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性状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单株铃数>单株铃重>单株果枝数>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伸长率>断裂比强度>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2.5%,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并把27个棉花品种聚类为4类,与生产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影响棉花化控效果的若干因素及优化组合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年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肥力,密度,控制力度,单株产量均与群体产量正相关,而株宽,中部果枝长与产量负相关。对棉花化控群体产量的正效应:密度〉控制力度,肥力和单株产量。用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和预测棉花化控产量效应,对生产上应用化控正效应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条件变量分析方法,对23个陆地棉品种(系)两年资料的棉花单株产量及其3个组分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大.衣分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小;衣分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的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铃数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基因型效应不同.不同品种3个组分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精河县棉花打顶剂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尖萎棉丰免打顶剂处理的皮棉产量最高,达到1 416.7 kg/hm2;单株成铃数最多,为6.80个;铃重较重,为6.0 g。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棉花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棉花单株选择量化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棉花育种已从单纯的产量性状选择过渡到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的选择。在棉花育种过程中,如何在综合指标评价基础上客观衡量决选单株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得出不少有益的结论,但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指标体系。作者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棉花专用有机复合肥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棉花专用有机复合肥对棉花的生理效应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棉花专用有机复合肥可有效地促进棉花生育进程,提高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单株结铃数,提高产量,并能增强棉株的抗逆性,降低棉田病株早枯率。亩施50kg,75kg的单株结铃数分别提高了9.42%和14.36%,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0.32%~12.06%和16.88%~17.71%,病株早枯率降低1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棉花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个棉花不育繁殖自交(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数是决定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911 1和0.835,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459 6和0.435,紧随其后.在棉花育种过程中,根据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影响的大小并参考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选育出皮棉产量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每公顷密度4.5万株和9.0万株两个密度水平,副区设置不打顶、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3种方式,研究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棉花株高和单产增加,而单株干物质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减少;不同打顶方式比较,高密度下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化学封顶人工打顶不打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每公顷密度9.0万株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143.19 kg/hm2,说明化学封顶更适于棉花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机采棉棉田中后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促控结合,做到控旺、促晚、补弱,实现棉田均衡稳健生长,充分挖掘棉花增产潜力,抓好盖顶桃,夺取棉花丰收。机采棉株高78.6cm,果枝数7.8台/株,单株大铃4.6个,单株小铃3.2个,单株花数0.4朵,单株蕾数4.3个,第一果枝节位高度19.7cm,棉花生长较好。为实现棉田中后期管理的总体目标,阿瓦提县积极采取六项措施,狠抓机采棉中后期管理,确保机采棉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2.
种植2016年的167个组合并测量各单株的性状数据,包括开花期、绒毛的有无、单铃重、衣分、衣指、籽指、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株高、单株铃数。收获各单株并淘汰最差的单株。将测量的各个单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棉花多样性品系的主要指标,得到以下结论:单株籽棉重、单株铃数、衣指、开花期是决定多基因品系的重要因素。根据个体和株系的表现,将相同表现型和相同产量的单株合并,达到组成多样性品系的目的,并选出优良品系,进行2017年试验。  相似文献   

13.
对聊城市棉花花铃期阶段结铃性进行调查与分析,可知:7月25日及其之前的单株铃数与上阶段单株蕾花数总果节数均呈线性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而8月5日及其之后的单株铃数与上阶段的单株蕾花数总果节数呈正相关不显著负相关不显著或基本无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棉花增结优质铃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蚯蚓粪与蛭石不同体积配比的配方加入一定量农用保水剂和养分氯化钾,复配三个棉花育苗基质,进行棉花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蚯蚓粪与蛭石体积比为7:3的配方2,其单株干物重、根系及地上部生长发育,成苗率和移栽成活率表现最佳,单株干物重、移栽成活率比商品基质分别高14.5%和2.9%。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采用蚯蚓粪复配作为棉花育苗基质是可行的,可通过蚯蚓达到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蚯蚓粪基质是培育优质棉苗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最适宜的棉花育苗基质是配方2。  相似文献   

15.
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邯郸市11个棉花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霜前花率、单铃重和单株果枝数,而单株铃数与产量的关联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6.
以14个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排列顺序为:霜前花率衣分株高单株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单株铃数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在育种工作中,为提高棉花产量,应以霜前花率、衣分两个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主攻目标,进行高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穴盘棉花育苗进行移栽,研究棉花蕾铃累积和脱落规律。研究表明:移栽密度大小与单株棉花的现蕾数量成反比关系,且与单株落蕾数量成正比关系;移栽密度与棉花单株铃数呈负相关关系,与落铃率呈正相关。在4.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棉花最适宜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索不同地膜类型(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与灌溉量(6 000、4 500、3 000 m3·hm-2)对棉花光合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 cm土层,与不覆膜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均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温度。不同类型地膜下,均以6 000 m3·hm-2灌溉水平下棉花产量、品质与叶片光合能力的表现较好。与不覆膜的处理相比,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的棉花单株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9.97%和21.15%。综合叶片光合性能、棉花产量与品质判断,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无显著不利影响,可用于替代普通地膜以减少棉花生产中的白色污染。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SPAD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马克隆值、成熟度、衣分率,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气孔导度与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最高;净光合速率与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可考虑将SP...  相似文献   

19.
我团棉花自交混繁技术是在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教授创制的一圃二田制棉花自交混繁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自交混繁的优点,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改进了花器用胶粘、用线绳扎等操作不便的缺点;改进了自交单株分散、作记号为选定自交单株为株系切片全部自交的方法,将不合格单株在切片自交前全部拔除,要求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优势 1、容易获得高产。普通宽膜棉密度1.0~1.1万株/666.7m2,要获得150kg的产量,单株结铃至少要达到8个以上,实现难度比较大。而在一膜六行(行距17+17+45+17+17em,株距12cm),密度1.6万株左右,只需单株结铃5个,其他措施到位,666.7m2皮棉达到150kg则比较容易。 2、对生产条件的要求相对降低。常规密度要获得单株结铃8个以上,要求整个生育期要有好的水、肥、光、热条件,保证上、中、下部均匀结铃才能达到。若密度加大,虽棉花生育阶段即使水、肥、光、热条件稍差,也可以实现单株结铃5~6个。 3、中低产田的增产效果明显,有助于拉动产棉区整体产量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