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山区传统炼山造林,树种单一,利益低薄,易带来火灾隐患,造成地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幼林的生长环境.为此,祁门县大力开展"免炼山造林"课题的研究,在渚口乡开展了多树种免炼山造林效果试验,以全面推广免炼山造林,营造健康、稳定的混交林,有效地提高人工林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炼山造林为对照,研究了桉树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可节约生产成本300元/hm2、增加立木材积20.4 m3/hm2.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不炼山整地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南方林区传统炼山整地引起的生态问题,对杉木,马尾松采伐迹地采取不炼山整地造林方式及相应的营林技术措施效益,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的生态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因此不炼山造林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协调森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4.
从60年代以来,南方山地,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炼山,不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造成山地土质退化,栽种的树越种越小,成材很慢。早在60年代,国家林业局就提倡不炼山造林,但人们认为不炼山造林投工量较大,树木生长也较慢,不炼山更新造林的方法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推行不炼山造林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 《防护林科技》2011,(3):86-87,109
论述了福建省顺昌县不炼山造林推行实施情况,分析了推行不炼山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推行不炼山造林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2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8.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与增产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研究表明:不炼山造林可使58 t·hm^-2(鲜重)采伐剩余物逐步转化为有机肥,造林当年可郁闭成林;1.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基本与炼山造林持平;5.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高于炼山造林,但未达到显著差异,保存率低于炼山造林,主要原因为林木后期生长快,导致风折风倒。不炼山造林人工费比炼山造林增加30.7%-42.1%,采伐剩余物保留成本21.0-28.8元·t^-1。5.5 a时,因增产而增收的是营林成本增加的2.8-3.8倍。推广尾巨桉不炼山造林应重点抓好7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林技术也得到提高。造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由于炼山造林与不炼山造林的效果差异显著,在造林时,需要结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树种特点,充分考虑影响造林效果的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法。文章主要对炼山与不炼山造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比较两者的利弊,以不炼山造林能更好地发挥多种作用,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造林地清理是营造人工林的关键。化学除草清理造林地 ,能彻底解除各种为害杂草、灌木 ,改良造林地卫生状况 ,为挖穴造林创造条件 ,是不“炼山”造林的新工艺。“炼山”对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提高效应 ,原因是减少了为害杂草、灌木对幼树争夺空间、水分和养分。但“炼山”对水、土、肥流失十分严重 ,根据俞新舀教授在当年造林地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炼山”的年径流量为 2 74 3.39m3/hm2 ,年土壤流失量为 2 4 .811t/hm2 ,分别是不“炼山”的 11倍和 88倍 ,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流失量分别为不“炼山”的 15倍、2 4倍、16倍和 5倍。…  相似文献   

12.
不炼山、化学除草造林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0多年试验表明,采取不炼山、化学除草清理林地保持了原有的植被腐殖质层及养分,5~8a林木生长量超过炼山造林;9~11a显著超过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免炼山与炼山造林对当年生桉树生长的影响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免炼山造林不影响桉树当年的生长量,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符合可持续发展经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炼山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对具有双重性,炼山虽然是一项传统土推荐的更新和造林整地技术,也不例外。本文重点论述炼山对木要森林土壤生态的影响及利弊同时对炼山整地技术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毛竹造林的生产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大面积造林中的六个问题的总结分析,指出大面积新造毛竹林应慎重决策,扩大毛竹林面积的方式推荐毛竹残次林的抚育和现有林扩鞭两种途径,块状栽植或套种短期经济作物是新造林的较好措施.在新造毛竹林时,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移竹蔸造林或实生苗造林、炼山与不炼山造林、点工栽植与承包栽植.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地区积极总结不炼山造林经验,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大力推广应用,从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不炼山造林,进一步推广不炼山造林的杉木、马尾松、木荷、枫香等优良乡土树种,在不炼山造林技术方面积累了一些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阐述了科学采伐、整地挖穴及良种壮苗等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技术应用推广的成效,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同行业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炼山是南方山区进行造林地清理的传统手段 ,是有计划的生产用火活动。炼山点火之前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在点烧的过程中还必须采用正确地点烧技术和方法。1 掌握点火时机炼山点火必须先具备下列条件 :计划燃烧范围杂灌已砍倒并达到可燃烧的干燥程度 ;已开设炼山防火道并经  相似文献   

18.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历年来,由于片伐造林面积较大,每年因造林炼山走火引起森林火灾均占全年森林火灾面积、次数的40%以上。1989年,该县制定了《造林炼山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后,当年因造林炼山走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比上年次数下降52%,面积下降60%。1990年又比1989年面积  相似文献   

19.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明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炼山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能显著增加土壤0~40 cm层的全N含量.不同土层的P含量对炼山的响应不同,炼山后表层土(0 ~20 cm)的全K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层土(20 cm~40 cm)是先下降、后增加,底层土(40 cm~60 cm)持续下降.炼山后土壤中速效N、有效P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K的含量先下降,后增加.炼山后的土壤表层Ca含量显著增加,但对土壤中层和底层土的Ca含量影响趋势无规律.土壤各层中的Mg含量在炼山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炼山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减少CO2及烟尘大量排放、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等优点,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炼山造林,利大于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不炼山造林技术,从科学采伐、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树种选择、良种壮苗、混交造林、控草抚育等技术环节总结了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经验,并对其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