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为0.03%~0.1%.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1.75%时,人们的呼吸就会加快、加深;换气量比原来增加1.5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10.5%时,人的呼吸忍受就不能坚持到35秒钟以上;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30%左右,人的呼吸就会受到抑制,以至于麻木致死.对于氧气来说,当在空气中的含量下降到12%,人的呼吸明显加快;含氧量下降到6%时,人就会出现神智模糊的症状;如果人从新鲜空气环境里,突然进入氧气只有4%以下的环境里,40秒内就失去知觉,随之停止呼吸.而沼气池内,只有沼气,没有氧气,二氧化碳含量又占沼气的35%左右.所以这种情况下,很自然使人窒息中毒.  相似文献   

2.
在阿月浑子继代培养基中设置K^+浓度分别为0,10,20,30,40mmol/L5个处理,调查分析阿月浑子芽苗的增殖系数、褐变率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随着K^+浓度的增加,阿月浑子芽苗的增殖系数增加,总酚含量与褐变率下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当K^+浓度为30mmol/L时,增殖倍数最大为3.656,总酚含量与褐变率最低,分别为5.10mg/gDW和14.51%;当K^+浓度继续增加到40mmol/L时,增殖倍数下降,总酚含量与褐变率略有增加,褐变率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97。K^+可能影响到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到褐变率和芽苗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平菇采后容易衰老褐变。气调保鲜就是采取低温抑制平菇的呼吸和蒸腾作用,然后用极低浓度氧气和高浓度二氧化碳进一步抑制平菇的呼吸,阻止开伞、变褐,从而明显提高保鲜效果,可将平菇的贮藏期延长到25—30天。实验证明,平菇在氧气浓度1%、二氧化碳浓度10%~15%时贮藏效果最好,并且菇体洁白、开伞极少。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果蔬的气调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调贮藏是当今较先进的果蔬保鲜贮藏方法。气调贮藏的实质是在冷藏的基础上增加气体成份调节(空气中含有79%的氮气,0.03%的二氧化碳和21%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影响果蔬呼吸强度,氮气属中性气体对果蔬呼吸强度无影响)。果蔬收获后,靠消耗体内营养进行呼吸,其呼吸强度直接影响其新鲜度,因此抑制呼吸,通过对贮藏环境中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浓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5.
PEG处理对臭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0.0%(CK),2.5%,5.0%,7.5%,10%(w/v)几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臭椿种子的萌发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后幼苗的高生长、鲜重也呈下降趋势,而根长呈上升趋势;幼苗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变化差异较大,在PEG浓度大于5.00%时,脯氨酸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综合分析认为,臭椿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实验室环境务件下,臭椿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可忍受5.0%~7.5%的PEG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6.
改变源-库关系对人参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开花期改变人参源一库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部分人参叶片后,存留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P〈0.05),上午增加6.7%,下午增加11.3%;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11.9%,淀粉含量下降6.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5.9%。去除人参花蕾后,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0.05)。上午下降5.5%,下午下降9.9%;同时,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8.3%,淀粉含量增加3.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15.1%。上述结果说明,叶片光合产物积累是人参叶片日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型Sou的总脂和脂肪酸组成随食物的变化及营养强化的实施而发生显著变化。酵母组总脂为2.5%,明显高于海水小球藻组(1.65%)和有机肥组(1.5%)。经鱼油强化或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脂类含量明显升高。三组中酵母组的MUFA含量是高为55%。主要是C16:1ω9(23%),而PUFA最低(16.6%),其中EPA(2.7%)、DHA(0.8%)等ω3HUFA含量均很低;与酵母组相比,海水小球藻组和有机肥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30%-33%左右,三组中海水小球藻组EPA含量最高(14%),其次是有机肥组(5.9%)和酵母组(2.7%);有机肥组DHA含量最高,达11.7%,而酵母组和海水小球藻组DHA含量均低,仅为0.7%-0.8%。经鱼油强化后,酵母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显著升高,EPA由2.7%提高到10%左右,DHA由0.8%以7%;酵母组经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MUFA显著降低,PUFA相应升高,EPA由2.7%提高到9.7%,而DHA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8.
大型Sou的总脂和脂肪酸组成随食物的变化及营养强化的实施而发生显著变化。酵母组总脂为2.5%,明显高于海水小球藻组(1.65%)和有机肥组(1.5%)。经鱼油强化或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脂类含量明显升高。三组中酵母组的MUFA含量是高为55%。主要是C16:1ω9(23%),而PUFA最低(16.6%),其中EPA(2.7%)、DHA(0.8%)等ω3HUFA含量均很低;与酵母组相比,海水小球藻组和有机肥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30%-33%左右,三组中海水小球藻组EPA含量最高(14%),其次是有机肥组(5.9%)和酵母组(2.7%);有机肥组DHA含量最高,达11.7%,而酵母组和海水小球藻组DHA含量均低,仅为0.7%-0.8%。经鱼油强化后,酵母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显著升高,EPA由2.7%提高到10%左右,DHA由0.8%以7%;酵母组经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MUFA显著降低,PUFA相应升高,EPA由2.7%提高到9.7%,而DHA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含量增加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增长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氨基酸组分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摩尔分数)为550和750μmol/mol时,与正常大气CO2水平相比,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有降低趋势,但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明显增加,蛋氨酸升幅为8.2%和29.6%,苯丙氨酸升幅为7.0%和17.9%;小麦籽粒氨基酸评分值提高3.1和4.6。小麦籽粒中磷、铁、钾含量随大气CO2含量增加而下降,分别下降8.9%~11.8%,7.5%~10.8%和2.5%~7.7%;而锌、硒、镁含量上升,分别提高11.3%~34.4%,11.1%~44.4%和10.6%~13.6%,大气CO2增加对小麦籽粒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相似文献   

11.
<正>全棚覆盖地膜虽能降低空气湿度和病害发生几率,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阻碍了空气与土壤的气体交换全棚覆盖地膜后,氧气进入土壤和二氧化碳散出土壤受阻,导致土壤内二氧化碳积累、氧气缺乏,蔬菜根系呼吸强度下降,空气中也补充不到土壤产生的二氧化碳,蔬菜生长会受到影响。致使土壤中有害气体增加全棚覆盖地膜在影响土壤气体交换的基础上,由于土壤氧气含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进行厌  相似文献   

12.
选用8只10月龄、体重约40kg的雄性哈萨克羊,共4个时期(每期16d,共64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棉籽壳0,500,800,1100g/d饲喂。称量并计算羊的饮水量、排尿量、排粪量、尿中干物质、粪中水分及体内排出水分占摄入水分的百分比。结果显示,试验期间羊的饮水量有所波动,第4期比第1期减少13.11%,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尿量第4期与第1期相比减少了63.02%,差异极显著(P〈0.01);鲜粪量随棉籽壳饲喂量的增加而逐期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42.86%,差异极显著(P〈0.01);经计算得出,尿中千物质含量第4期比其余各期分别减少46.38%,30.62%,44.10%;粪中水分逐渐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0.32kg/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羊体内排出的水分占机体摄入的总水分的含量前3期变化不大,但到了第4期比值有所下降,与第1期相差最大即下降了24.06%,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几种环境因子对梨形环棱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腹足类软体动物梨形环棱螺对水温环境因子十分敏感,螺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量随着水温的变化呈正比例的加快和增加,或减缓以至暂时停止生长和产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在4.0~9.4都能正常生存,喜偏酸性环境,最适范围为6.0~7.8;螺有较强的耐旱性,当失水率超过30%,开始死亡;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2.28pH和10.80pH;当污染区全氮含量达到5.53%时没有梨形环棱螺存在,水域全氮含量不高于3.6%时,均能正常生活,该螺耐污性很强,能栖息于多污性和中污性水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0%,70%,50%,30%,10%时,探讨了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少时,刚毛柽柳同化枝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持续升高,但前者的增幅明显小于后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规律则有所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从90%减小到70%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小幅增加;随着水分胁迫加深,可溶性蛋白急剧增加,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时达到最大;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10%时,可溶性蛋白开始分解,含量迅速下降。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0%减小到50%时,刚毛柽柳中出现了至少4个新的蛋白点。水分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为刚毛柽柳体内与抗旱有关的新蛋白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增强了刚毛柽柳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减少水稻甲烷散发的新办法   美国农业部研究局作物遗传学和环境研究所的土壤科学家哈特维尔·爱伦认为,水稻最适合生长于水能淹没其根部的潮湿土壤中,但淹在水中的植株会向大气散发大量的甲烷,且散发量非常高,有资料显示,全球散发的甲烷中高达 20%来自稻田。   研究发现,水稻在某个生长期可耐一定干旱,当水稻在扬花时干旱 2周时间,水稻产量会下降。然而,当把温室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 1倍后,水稻植株用水量减少,可耐更长时间的干旱,且产量不会下降。同时定期排干稻田里的水,让水稻根部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可以大量减少甲…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不同开垦年限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挠力河流域湿地开垦后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开垦后的肥力退化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开垦l-2年后有机质下降6.0%,全氮下降3.1%;5年后则分别下降63.6%和62.5%。其他肥力因子的变化也与此有关。增加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量,防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把生产的花椰菜储藏起来,在寒冬和早春供应市场,可获得较好的效益.适宜储藏的条件是温度0~1℃(低于0℃会受冻,高于8℃会变黄、变暗),相对湿度90%~95%.储藏环境的空气成分氧气占3%~4%,二氧化碳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卢桂菊 《油气储运》2001,(16):40-41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含量虽只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但它们在作物营养中的作用却与大量元素一样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缺少时,会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增施微量元素(简称微肥),同样会获得显著增产效果。据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试验,在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6毫克/千克,有效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时,施用锌肥一般每1/15公顷(1亩)可增产粮食30~40千克,增产幅度为10%~12%;  相似文献   

19.
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气、氧气、硫化氢等。甲烷是无味、无毒的气体,遇明火即燃烧,人吸入甲烷与氧气的容积百分比为79∶21时仍能正常呼吸,只有当甲烷浓度极高、氧含量不足时才会出现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20.
以庄薯3号原种为材料,分别以竹筐、网袋和纸箱贮藏5个月,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马铃薯种薯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窖内平均温度为4.7℃,湿度为82.6%,贮藏前期窖内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中期较高,后期达到最高:3种贮藏方式下,种薯水分含量分别较收获时下降3.46%、5.71%和6.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