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测定混合磷酸盐对盐溶蛋白的凝胶保水性影响及对其流变性进行研究,分析蛋白动态流变性质以及凝胶强度与保水性的相关性,建立凝胶热凝保水性和流变模型。结果表明,添加混合磷酸盐可以提高盐溶蛋白的保水性,添加不同配比的混合磷酸盐对盐溶蛋白凝胶的保水性和凝胶强度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猪肉鸡肉复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复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对研制高品质的猪肉鸡肉复合肉制品至关重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多元回归设计试验研究谷氨酰胺转胺酶(TG-B)、猪肉鸡肉比、复合磷酸盐、pH值、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TG-B酶用量、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显著;优化出凝胶强度与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当TG-B为3.4%,保温时间2.0 h,保温温度45.2℃时,复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最大为14.03 N.mm,验证试验结果为14.02 N.mm。  相似文献   

3.
以蚕豆为主要原料,对调配型酸性蚕豆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添加剂(复合乳化剂、复合稳定剂和复合磷酸盐)、调酸、均质、杀菌及调配顺序是影响产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使用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它们的最佳配比分别为蔗糖脂肪酸酯(SE-15)∶单甘酯=2∶3、魔芋胶∶瓜尔豆胶∶黄原胶=3∶2∶2、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1∶1∶2。酸化工艺选择20~30℃条件下采用滴状或喷雾状加酸,加酸量为0.4%,搅拌速度在不产生气泡的条件下越快越好。均质的最佳条件为20 MPa、60℃,加酸前后各均质一次。采用90℃、5 min高温短时杀菌。最佳调配顺序为先将白砂糖、水、复合乳化剂、复合稳定剂充分溶解混匀,再加入溶解了复合磷酸盐的豆乳与鲜奶混合液,最后用柠檬酸调酸。按此工艺条件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丁香花、红枣、山楂、陈皮、红糖为主要原料制作丁香花凝胶暖胃保健软糖。采用感官品质评价结合质构仪测定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制作丁香花凝胶暖胃保健软糖的最佳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影响丁香花凝胶暖胃保健软糖品质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凝胶剂添加量纤维总量柠檬酸添加量红糖添加量;其制作最佳配方为:纤维总量15 g(丁香粉∶枣粉∶山楂∶陈皮=4∶4∶2∶1)、淀粉糖浆20 g、红糖33 g、凝胶剂6 g(明胶∶卡拉胶=2∶1)、柠檬酸0.12 g;在45℃条件下干燥23~24 h得到的产品口感良好,风味浓郁,色泽适宜,硬度适中,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紫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魔芋精粉、乌龙茶及其他原辅料,通过浸提、调配、煮胶等工艺,研制出性状稳定、颜色均匀、口感风味良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的紫薯-魔芋-乌龙茶复合保健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果冻口感和风味的各个因素(乌龙茶、魔芋精粉、卡拉胶、琼脂、紫薯粉、蔗糖、柠檬酸)进行分析,确定其最佳添加量;并探讨该乌龙茶的最佳浸提条件和料液比。对复合胶煮胶采用水浴加热,确定魔芋精粉、卡拉胶、琼脂3种凝胶剂的最佳配比,记录不同添加量紫薯粉、蔗糖、柠檬酸对果冻感官品质和凝胶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果冻原辅料的最佳配方。复合果冻的最佳配方为乌龙茶料液比(铁观音茶叶∶水)1∶333,魔芋精粉0.20%,卡拉胶0.65%,琼脂0.90%,紫薯粉0.55%,柠檬酸0.02%,蔗糖10%。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简称TG酶)生产大豆蛋白凝胶工艺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初始pH值、反应温度、TG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以凝胶保水性和水分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G酶生产大豆蛋白凝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蛋白溶液初始pH值5.0,反应温度55℃,TG酶添加量0.5%,反应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凝胶保水性为78.21%,水分含量为84.35%。根据凝胶品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硬度和咀嚼性是影响大豆蛋白凝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观赏海棠果、玫瑰花为主要原料,对观赏海棠果玫瑰花复合果冻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观赏海棠果玫瑰花复合果冻最优工艺条件为海棠果添加量10%,混合凝胶(阿拉伯胶∶黄原胶∶魔芋胶=1:2:2)添加量1.8%,白砂糖添加量18%。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海棠果玫瑰花复合果冻成型完整、口感顺滑、弹性和韧性适度、色泽诱人、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8.
以樱桃为主要原料,红玫瑰花、白砂糖、柠檬酸为辅料,用卡拉胶和魔芋胶(1∶1)配成复合凝胶剂,研究一种花香新型果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玫瑰樱桃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樱桃和红玫瑰混合汁的添加量15%(樱桃汁∶红玫瑰汁=1∶1(m∶m)),复合凝胶剂0.8%,白砂糖13%,柠檬酸0.25%。采用该配方制备的成品果冻营养丰富、颜色鲜艳、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富有弹性、组织状态良好,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芒果素有"热带水果王"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C等,因其富含硒元素,故也被称为"抗癌之王"。以芒果为原料,通过控制芒果汁添加量、蔗糖液添加量、复合凝胶剂添加量来制备芒果软糖。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芒果汁添加量35%,蔗糖液添加量25%,复合凝胶剂(卡拉胶∶琼脂=1∶1)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芒果软糖酸甜可口、质地均匀、富有弹性、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0.
速冻汤圆常出现塌架、龟裂等现象,生产中常加入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速冻汤圆的品质。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卡拉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复合磷酸盐、单甘酯、瓜儿豆胶、焦磷酸盐等对汤圆品质的影响,选出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复合磷酸盐、单甘酯对速冻汤圆品质改良较好添加剂进行复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CMC-Na 0.6%,黄原胶0.1%,单甘酯0.3%,复合磷酸盐0.3%。  相似文献   

11.
李玉梅  田新  姜云天 《种子》2019,(4):36-41,46
以茶花凤仙种子为试材,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按1∶1∶1∶1和0∶0∶1∶1两种摩尔配比人工模拟pH值分别为9.56和10.68的盐碱混合胁迫条件,探讨混合盐胁迫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明确种子萌发期对混合盐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种混合盐胁迫处理下,茶花凤仙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滞后;与对照相比,种子发芽率呈现"低促高抑"现象,而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混合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解除混合盐胁迫后,pH值为9.56处理下的茶花凤仙种子仍具有一定的萌发力,而pH值为10.68处理下的种子已完全失活。茶花凤仙种子萌发阶段对2种混合盐胁迫的耐盐适宜浓度分别为68.05 mmol·L-1,60.53 mmol·L-1,耐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59 mmol·L-1,101.18 mmol·L-1,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202.07 mmol·L-1,166.22 mmol·L-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保水剂与尿素的之间的最佳结合利用方式,以核桃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和保水剂(CK)、单施尿素(U)、单施保水剂(S)、保水剂-尿素混施(SUM)与保水剂-尿素凝胶(SUG)5 个处理对核桃苗的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较U处理而言,SUG处理的核桃苗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与总糖含量显著增加;根际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SUG处理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此外,SUG处理还明显促进了核桃苗地径与株高的生长,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SUG处理相比,S和SUM处理对核桃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较小。综上,保水剂-尿素凝胶方式能改善核桃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强抵御干旱胁迫能力,对其生长达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自制的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SAP)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AP吸水前后形貌变化,探究了SAP施用量对土壤持水性能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AP在土壤中吸水膨胀后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最大水分含量较不施SAP显著提高19.1%~67.6%,同时降低了前3天土壤水分蒸发速率。轻度(60%~70%田间持水量)和中度(40%~50%田间持水量)水分胁迫下,施用0.4% w/w SAP处理冬小麦总根长提高15.9%和24.7%,根系活力提高29.6%和43.5%,但充足供水(75%~90%田间持水量)时施用SAP对冬小麦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因此,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施入土壤后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澳洲青苹(Granny Smith apple)与红富士苹果(Fuji apple)为原料,采用SY酵母不同比例(GSA与FA果浆体积比1∶1,1∶2,1∶3,1∶4,0∶1)的冷破碎混合果浆,制备低度苹果酒,分析果酒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合果浆发酵,其残糖与酒精度与单种果浆发酵均无显著性变化;混合果浆发酵酒的酸度(100%)随GSA果浆添加比例减小而降低(66±0.31>58±0.23>44±0.11>39±0.18>33±0.33),总酚含量(53.3±0.11<57.7±0.30<59.7±0.24<65.7±0.61<68.5±0.43 mg/100 mL)随GSA果浆占比的减小而增大,但抗氧化活性随GS添加比例提高而增大,其色值减小不易发生褐变;有机酸随着GSA比例的增大而增加(8.28±0.03>6.99±0.10>6.23±0.06>5.62±0.03>5.33±0.01 mg/mL);混合发酵酒香气中共检测出42种呈香物质(19种酯类物质、11种醇类物质、9种低级脂肪酸及3种醛酮类),不同比例GSA与FA混合发酵酒的呈香物质主要区别在酯类,而醛酮类、低级脂肪酸及醇类基本无显著差异。加入澳洲青苹原料可使发酵果酒不易褐变,颜色明亮,GSA与FA混合果浆最佳体积比为1∶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硬脂酸质量分数和CaCl_2质量分数配制的可食性复合膜处理排酸牛肉在冷藏排酸期间失水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可食性复合膜配方中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硬脂酸质量分数和CaCl_2质量分数进行优化,得到藻酸钠质量分数、硬脂酸质量分数和CaCl_2质量分数的最佳值分别为:0.40%,0.42%,0.60%。通过验证试验得出,失水率为(2.73±0.956)%(n=3),该失水率为未涂膜处理样品的失水率为26.98%。  相似文献   

16.
酱牛肉加工过程中硫胺素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酱牛肉加工过程中的硫胺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以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乙酸钠(0.05 mol/L,pH值6.5)体积比35∶65为流动相,荧光检测。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RSD均在3%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3.66%~105.06%。结果表明,酱牛肉中的硫胺素在腌制的过程中含量略有降低(p>0.05),在高温煮制的过程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温煮制结束后,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分析玉米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在有无氯化钠和氯化钙存在条件下的糊化特性、动态与静态流变学特性,研究氯化钠和氯化钙对玉米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加入,提高了玉米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的成糊温度,降低了崩解值和回升值,峰值黏度也略微下降;玉米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的弹性模量G′值显著减小,黏性模量G″值的频率依赖性较大;氯化钠和氯化钙使玉米淀粉-瓜尔胶复配体系的假塑性增强,且氯化钙的作用大于氯化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减量灌溉条件下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杨树根系特性与生长的作用效果,以一年生杨树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仅有常规灌溉量60%的条件下不施肥和保水剂(CK)、单施尿素(U)、单施保水剂(S)、保水剂-尿素混施(SUM)与保水剂-尿素凝胶(SUG)等处理对杨树苗根系特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U处理相比,SUG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苗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分泌物含量,其中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比CK、U、S与SUM处理显著高出189.73%、26.44%、34.97%与15.56%;同时,SUG处理亦明显增强了根际土壤脲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此外,SUG处理还显著促进了杨树苗株高与地径的生长,其中株高相比CK、U、S与SUM处理分别提高42.96%、14.67%、26.42%与7.72%,地径分别提高41.86%、17.88%、24.31%与10.37%。与SUG处理相比,S、SUM处理对杨树苗根系特性与生长的影响作用较小。综上,在减量灌溉条件下(60%常规灌溉量)施用保水剂的3种不同方式中,保水剂-尿素凝胶方式更利于改善杨树苗根系特性和增强土壤酶活性,并促进生长。这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的节水高产栽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龙眼肉为主要原料,用川秀乳酸菌酸奶发酵粉(内含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进行乳酸发酵,通过L9(34)正交设计法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感官评定的分析方法得出最佳工艺将龙眼浆(龙眼∶水=1∶8质量比)121℃灭菌20 min,脱脂奶粉与龙眼浆1∶5(W/W)混合,冷却,添加0.15%(W/W)发酵剂,于42℃下发酵8 h,快速破乳同时将龙眼酸奶与水按照1∶1(体积比)混匀,并添加柠檬酸0.2%,蔗糖0.9%,复合型稳定剂(琼脂∶果胶∶单甘酯=4∶1∶1)0.3%,混合均匀。配制成具有龙眼风味、营养性突出的发酵型饮料,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人造肥牛脂肪的稳定性及贮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室温下6h内可以保持较高的乳化稳定性,在贮藏期内(温度为4℃,21d),乳化稳定性保持在80%以上。对肥牛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细菌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冷藏过程中酸价、氧化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均有所下降,但仍符合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