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主栽的龙桑1号、桲椤桑、铁耙桑3个桑树品种的桑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组合的栽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测定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建议东北寒地北部选用龙桑1号桑与栽植1200株/667m2的组合建园;南部选用桲椤桑与栽植密度1000株/667m2的组合建设园。  相似文献   

2.
杨发祥 《北方蚕业》2008,29(3):53-53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同桑品种对桑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疫区栽植、水培投菌、土壤浇菌等接种法,对50多个桑品种进行桑青枯病抗病性鉴定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了不同桑品种间对桑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结果,白皮大种、真杜子桑、育2号、湖桑39等4个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的桑品种可作为育种材料,并可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4.
寒地实生桑栽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地主栽的青龙、秋雨、泰平三个品种的实生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的无干密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刘测定的夏秋两期养蚕的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主栽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即秋雨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为最佳组合,产叶量最高,青龙实生桑栽植密度5000株/667m~2次之,而泰来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的组合最差,在当地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不同的桑树品种,桑叶品质不同。合理搭配使用好若干桑品种对充分发挥优良桑品种的应有作用,提高养蚕制种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探讨了小蚕期、大蚕期不同桑品种搭配饲养原蚕的较优组合。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苏_5、苏_6。(二)供试桑品种:育151、新一之濑、7307、湖桑32号、湖桑199。这五个桑品种均栽植于东台蚕种场成片桑园中,各品种水、肥、土质条件比较一致(苏北沿海地区砂壤土)。(三)调查方法:苏_5、苏_6在1~3龄各设2个试验区,每区4克蚁量,采用早生桑育151和中晚生桑湖桑32号饲养。4~5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笔者在南充市顺庆区设点调查该区域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平坝地、二台地、山地栽植的中干桑各5个点(冬季重剪桑树),每点4株桑树,共计60株,初步调查病虫害种类及危害严重的病虫。经调查该蚕区六月份主要病虫害有桑膏药病、桑细菌病、桑螟虫、黄天牛、桑瘿蚊、桑白蚧、桑天牛、桑蓟马、桑尺蠖、青尺蠖、桑白毛虫、桑红蜘蛛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第二代桑螟虫和第三代桑瘿蚊。为了摸清以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桑品种吸氟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为探讨在田间条件下桑叶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积累规律,我们于1986~1987年调查了不同桑品种吸氟能力及积累差异,以期作为对氟污染严重地区,选择桑品种的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桑品种:桑品种共18个,亩栽500株,随机排列栽植,重复两次。 2、取样方法: (1)1986年9月17日将两年生的18个桑品种,分上(3~4叶)、中(10~11叶、下(20~21叶)三部分叶位,分别测定含氟量,取其平均值,比较各品种相同叶位的含氟量。  相似文献   

8.
桑品种对桑疫病(黑枯型)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疫病(黑枯型)是由桑假单孢杆菌(Ps movi)侵染桑树嫩叶嫩梢的病害,国内外曾对本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少理想的防治方法。浙江省加兴地区1980年大量发生桑疫病,近年流行成灾,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尽快地控制本病为害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水平相同的同一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被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对桑疫病的抗性是有强弱的。我们自1980年夏季开始对36个桑品种,采用人工接种和栽植在重病区田间自然感病两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为选育抗病性桑品种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215;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215;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215;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目前尚缺乏比较理想的早生桑品种。为解决这一问题,1986年以来,我们在本所桑树品种资源中,经过物候期观察,产叶量调查和叶质鉴定,初步选拔出三个比较优良的早生桑品种。一是广东蚕研所选育的“大十桑”;二是浙江蚕研所选育的“农桑8号”;另一个是本所通过芽变选育的“陕桑869”。这三个桑品种,春季发芽早,成熟快,产叶量高,养蚕成绩好,且均未发现原有早生桑品种容易感染的桑萎缩病,基本符合关中、陕南养蚕、制种的要求。现将部分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宜宾地区饲料桑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饲料桑品种在四川省宜宾市丘陵山区推广种植的可行性,于2015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饲料桑品种桂桑优62、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于2016年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1年刈割4茬小区测定产量和检测春季枝叶的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栽植的3个饲料桑品种在宜宾地区的生长期基本相同,1年刈割4茬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饲料桑的桑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62桂桑优12桑特优2号,饲料桑的桑树枝条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可作为川南地区家畜优质饲料的来源,适宜在宜宾市丘陵山区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其次为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  相似文献   

12.
通过6个杂交桑品种采叶养蚕比较试验,探明了不同桑品种的养蚕效果.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蚕期经过、蚕体质、茧质、丝质等综合成绩好于桂桑6号、桑特优2号、粤桑11和粤桑51,而蚕茧产量、茧质二项成绩以桂桑6号、桑特优2号较具优势.在桑园建设中桑树品种应与养蚕布局科学搭配栽植,充分发挥桂桑优12、桂桑优62与桂桑6号、桑特优2号养蚕的增产增效特点.  相似文献   

13.
饲料桑引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饲料桑在吉林省西部干、寒地区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先后引进了抗寒性相对较好的几个饲料桑品种连同本地桑树品种向海一号在白城林科院试验林场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辽鲁11"和"向海一号"桑具有抗寒性强、产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可以作为白城市饲料桑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 启东市现有桑园面积3800 hm~2,主要桑品种有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桐乡青、育151等,其中育71-1的栽植面积1130hm~2,农桑8号930hm~2,湖桑32号1300hm~2,其余品种的面积较少。这些桑品种的丰产性状在生产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探索和了解各桑品种的有关性状,探讨不同桑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我们对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等几个主要桑品种的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桑树品种是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群体,不同的桑品种其产叶量、叶质有很大差异,因而在同样栽培条件下,由于桑品种不同,亩桑养蚕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就不同.可见,选用优良的桑品种是提高桑园单产、提高蚕种和茧丝产量、质量、增加收益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各桑树品种有其地区适应性,为此,进行桑品种区域性鉴定,正确地、科学地评选出产叶量高、叶质优、抗逆性强的桑品种,因地制宜地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非常必要.不同桑品种的适应性鉴定从1980年1月栽植开始至1984年冬为止,历时6年,其间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本省蚕种场早生桑栽植面积较小,且用不同早生桑品种与原蚕饲养成绩的关系,也未作详细的研究,为此,我们于1978年春期,在省原蚕种场的协助下,对小蚕期不同桑品种与原蚕的影响作了调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小蚕期供试桑品种有大叶早生、乌皮桑、桐乡青三种,饲养蚕品种是杭7和杭8,小蚕期按蚕品种不同分设混合区,每区收蚁量  相似文献   

17.
隔夜桑散见在我省川北蚕区的盐亭县,有近百年的栽植历史。对土质瘠薄的丘陵地区适应性强,叶大厚实。因叶面富腊质,貯放过夜仍保持新鲜状态故名。隔夜桑目前多数是高大乔木桑,数量稀少,我站1955年在盐亭地区调查的占全部桑树的3%。因隔夜桑的名字在这一带流传很广,除有经验的老农外,对真正的隔夜桑多不能区  相似文献   

18.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82)农(农)字第94号,关于《全国桑品种审定条例》的通知和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确定本单位为全国桑品种审定鉴定网点黄河流域鉴定点,从1983年开始,承担7307,707、湖桑87号、新一之濑、选792、临黑选、湖桑32号、藤桑等八个中晚生桑品种鉴定任务。1987年按田间设计栽植,根据《全国桑品种审定工作细  相似文献   

19.
<正> 新桑品种川765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培养而成。经过十六年的观察调查及室内鉴定和二年省区试结果及农村推广应用后,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能,平均亩桑产叶量1807.41kg,比对照湖桑32号高12.14%。1996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发给品种审定合格证书。现将川7657桑的鉴定结果分述如下: 1 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20.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4):16-1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