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的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苹果树(Malus spp.)、榆树(Ulmus spp.)、红瑞木(Swida spp.)5种寄主上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培养性状及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ITS基因片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筛选得到金黄壳囊孢菌;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颜色、形态、产生子实体的情况划分形态学类型;将具有不同类型的金黄壳囊孢菌通过烫伤法接种至银白杨(Populus alba)、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毛白杨(P.tomentosa)的离体枝条上,通过测量病斑扩展面积,分析不同类型菌株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等地的5种寄主上共收集到金黄壳囊孢属真菌47株;通过培养特征划分出15种形态学类型;不同类型的菌株均能成功侵染3个品种杨树的离体枝条且致病性呈现一定差异,其中采自塔城,菌落特征为白色、无子实体产生的菌株XJAU 935的致病力最强,在银白杨上形成的病斑面积达146.91 cm~2;该菌株接种至3个品种杨树的枝条上后3~6 d开始发病,病菌在第10天至第14天和第22天至第26天出现两次扩展高峰,接种26 d后不再扩展。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省不同地区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研究显示,在关中地区,杨树溃疡病病原菌包括聚生小穴壳(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 Fr.)、杨细盾霉(Coniothyrium populinum Schulz. et Sacc.)和镰刀菌(Fusarium sp.)4种真菌;陕北地区杨树溃疡病主要由C. populinum Schulz. et Sacc.及C. chrysosperma Fr.所致;陕南杨树溃疡病发生少。接种试验表明,聚生小穴壳和杨细盾霉在各地理菌系之间存在着培养性状与致病性分化, 聚生小穴壳致病性较强, 杨细盾霉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松枯梢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赤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为供试病原菌,赤松林地土壤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真菌筛选,获得对松枯梢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土壤真菌M75。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所获拮抗真菌对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等8种常见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真菌M75平板对峙抑菌率为72.65%,培养液复筛抑菌率为78.78%,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将该真菌鉴定为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森吉木霉对8种常见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金黄壳囊孢抑制率为94.05%;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制率为82.3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抑制率为77.87%。菌株M75抑菌谱广,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从 16个采自新疆不同棉区的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和 3个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对照菌株上共获得 2 2 5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体突变株 (nitmutants)。经不同氮源利用的鉴定 ,89 33%属于nitA ,9 33%属于nitB ,1 33%属于nitC ,其中nitC在以NaNO2 作为唯一氮源的MO2 培养基上被完全抑制致死。nitA配nitB的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结果 ,16个新疆菌株均与非落叶型对照菌株亲和———属于同一营养体亲和群 (VCG) ,未发现新疆有与落叶型对照菌株亲和的棉花黄萎病菌。以互补指数作为营养体亲和性量化评估指标 ,反映出不同突变类型间亲和性差异较大 ;同一VCG内不同菌株间互补指数也有差异 ,但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的RAPD图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引物对 10 3个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进行RAPD扩增 ,根据RAPD图谱计算出的菌株间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 2组 (RPG1,RPG2 )。RPG1包括了所有VCGI菌株 ,RPG2包括VCGⅢ和VCGⅣ等 2个营养体亲和群 ;RPG1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变异量为 0 .0 996 ;RPG2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 ,遗传变异量是 0 .15 92。对已划分RPG而其营养体亲和群归属未知的 15个菌株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验证 ,结果表明 ,除 1个菌株 (V4 93)外 ,归在RPG1的菌株都属于VCGI,归入RPG2的菌株均属于VCGⅢ。有 5条RAPD扩增带在VCGI内的出现频率大于 0 .96 ,而其在VCGⅢ的出现频率均小于 0 .1,这 5条带可以看作VCGI的特征条带 ;棉花黄萎病菌的营养体亲和性和特定引物的RAPD分组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的变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体亲和性方法,于2006年11月对从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分离得到的26株代表菌系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新疆菌株和泾阳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在KPS培养基上诱发培养,28个菌株共获得295个nit突变株,且不同菌株的突变率差异较大。经鉴定:nit1 235个,占总量的79.66%;nitM 59个,占总量的20.00%;nit3仅有1个。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表明:28个菌株可分为2个营养亲合群(VCGs),26个代表菌株都与泾阳菌株亲和,同属于亲合群VCG1,新疆菌系属于亲和群VCG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能够产生色素的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核桃枝干上分离鉴定出1株产天然红色素的毛壳菌属真菌YLHT-2A,通过形态学和ITS分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YLHT-2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LHT-2A鉴定为金色毛壳(Chaetomium aureum);该菌株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佳培养温度是30℃,最佳生长光照条件是24 h全黑暗,最佳生长pH为10。  相似文献   

8.
分别利用Nit突变体技术和RAPD标记,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10个新月弯孢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利用Nit突变体技术将供试菌株分为3个VCGs;利用RAPD标记,以0.5为阈值将供试菌株分为3个遗传类型;来自同一个VCGs的菌株属于同一个遗传类型,表明Nit突变体技术可用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和培养形状观察,结合分子生物技术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明确新疆南疆柳树腐烂病菌种类和遗传分化。【方法】采集柳树腐烂病并获得病菌纯培养,对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器进行纵横切片并观察记录形态数据,将病原菌置于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观察记录其培养形状,采用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分子孢子器和分子孢子形态特征与金黄壳囊孢菌(C.chrysosperma Per.ex Fr.)一致;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30℃,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经β-tubulin序列分析,与壳囊孢属不同种类的序列相似度为96%以上;在室内离体接种条件下病原菌均能成功侵染其他5种树木。【结论】引起新疆南部塔河流域柳树腐烂病原菌为金黄壳囊孢菌(C.chrysosperma per.ex Fr),不同来源的病原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在室内可侵染杨树、胡杨、枣树、梨和苹果,并可在胡杨和杨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10.
镰刀菌属真菌能产生多种色素,色素功能具有多样性。为充分挖掘镰刀菌属的色素资源,研究了温度、光照条件和培养基pH值3种因素对非致病尖孢镰刀菌1262菌株和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c-am菌株产色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7的培养基上培养时,1262菌株可产生紫红色色素,在pH7的培养基上培养时,1262菌株产生少量或者不产生色素。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对1262菌株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尖孢镰刀菌甘蓝专化型菌株Foc-am,黑暗条件下不产生色素,光照下可产生橙色色素,而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对其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结果说明,尖孢镰刀菌的不同种产色素条件有差异,改变培养条件可使不产色素的镰刀菌产生色素,这为寻找新的色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尖孢镰刀菌致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离、鉴定侵染黄瓜的尖孢镰刀菌的基础上,测定30个尖孢镰刀菌菌株(包括6个专化型)对黄瓜的致病性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我国黄瓜的尖孢镰刀菌至少有5个以上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除来自黑龙江的9909-1菌株与膜的黄瓜根茎腐专化型(Fusarium axysporum f.sp.radicis-cucmeinun,FOCS)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外,其它菌株均与希腊的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f.sp.cucumerinum,FOC)和FORC不亲和,本文所测定的尖孢镰刀非致病菌株均与致闰 株不亲和,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菌株归属于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应用营养体亲和性区分菌的致病性及专化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燕山板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养性状及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均不相同。非正常培养性状的菌株占有较大的比例 ,分布于各取样点。中国栗疫病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分化 ,培养性状不正常的菌株的毒力有下降的趋势。对燕山栗产区的栗疫病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VC)研究表明 :有 4 3个营养体亲合组(VCGs) ,从而推算至少有 6个VC基因控制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相似文献   

13.
选用15个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菌株,在含KClO3培养基上诱导出抗氯酸盐的不能利用硝酸盐营养体突变株(nitmutant),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划分出nit1,nit2,nit8,nitM和nitX5种突变类型,其中nit1出现频率最高。将各菌株的nit突变株和测试菌株的nitM或nit8配对,结果15个菌株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其中1号小种的菌株划为VCG1亲和群,0号小种划为VCG2,2株非致病菌株分别为VCG3和VCG4,2株只出现nitX突变类型的菌株分别为VCG5和VCG6。表明营养体亲和群与生理小种存在一致关系,营养体亲和性可以作为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病原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丽轮枝菌Nit突变体产生及其营养亲和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s)的A组和B组中选用了具代表性的7个大丽轮枝菌菌系作营养亲和性测定.病菌分别接种在含氯酸钾15~25g/l的基本培养基(MM)、梅干培养基(PLA)、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从中获得了41个不能还原利用硝酸钠作为唯一氮源正常生长的突变体(Nit).Nit突变体以PDA和PLA含氯酸钾20~25g/l的两种培养基上发生频率较高.根据对不同氮源利用生长情况,获得了Nit突变体5种生理表现型.以Nit1居多(50%~100%),其次为NitM(0~50%).表现型互补的Nit1与NitM突变体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菌系可划分为VCG01和VCG02两个营养亲和群,分别含RFLPsA组的4个菌系和B组的3个菌系.  相似文献   

15.
Nine primer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molecular polymorphisms in 103 Verticillium dahliae isolates that represent diverse groups of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VC).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isolates confer two distinctive RAPD groups (RPGs). RPG1, consists of isolates belonging to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Ⅰ (VCG Ⅰ), while RPG2 encompasses VCGⅡ and VCGⅣ. The genetic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VCGⅢ was greater than that associated with VCG1. Five RAPD fragments, with frequencies more than 0.96 in VCG Ⅰ but less than 0.1 in VCGⅢ, produced characteristic fragments for VCG Ⅰ (defoliating type), suggesting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PGs and VCGs.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亲和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获49个单胞菌株。接种试验表明:49个菌株均使棉花产生枯萎病症状。利用氯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4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336个nit突变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49个菌株分为4个亲和群,其中46个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它们均与7号小种的nit突变株相亲和,其余3个菌株分别属于其它亲和群。  相似文献   

17.
从浙江各地、江苏南部和上海等地采集的西瓜枯萎病株和其他瓜类植株上,分离纯化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菌种23个(每个菌种来自一个植株样本).接种试验表明:酉瓜植株上分离的19个菌种,有16个对长蜜、新红宝和圳宝等3个酉瓜品种表现为致病性,而其他菌种表现为非致病性.所有23个菌种均获得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根据来自同一菌种nit突变株的营养体亲和性与突变类型鉴定,选择3个西瓜致病菌的Nit M类型突变株(W 024~5,W 072~4和W 014~9)为营养体亲和性测试株.各菌种上获得的nit突变株分别与测试株作营养体亲和性配对反应,23个菌种可划分成8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和1个营养体自身非亲和类型.16个西瓜致病菌中,除一个为营养体自身非亲和类型外,其余均属同一亲和群(M1001),而与西瓜非致病菌不存在营养体亲和反应.由此显示:营养体亲和群与西瓜枯萎病菌存在相关性,而与地理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核盘菌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四川省核盘菌的种群多样性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选取了四川省10个地区的23个县(市)和不同寄主的80个代表菌株,在改良Patterson氏培养基(MP培养基)上两两配对,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结果显示,80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63个菌丝体亲和群(MCGs),其中52个菌丝体亲和群(MCGs)是由单个仅与自身亲和的菌株组成,最大的菌丝体亲和群(MCGs)也仅含有4个菌株,同一亲和群(MCGs)内的菌株与不同亲和群菌株配对的表现型也不完全相同。表明四川核盘菌种群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