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宗教迅速发展,中国农村信徒人数的增加,宗教问题受到重视。宗教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如宗教文化主导、不规划宗教活动、不健康宗教认识等。规范宗教活动,使其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及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且宗教的消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应该做辩证思考:宗教既有心理调适、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交往等积极作用,也有引导人们逃避社会现实、消极处事、易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还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宗教战争等消极作用。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宗教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扬长避短,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做好宗教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舟山市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增强政治认同,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价值引领,成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政策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进步力量,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现存的各宗教中,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广大藏区及受藏文化影响的地方,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宗教的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宗教在农村的发展给基层党政组织的工作提出极大挑战,而基层干部解决宗教问题能力有限,对宗教问题认识不清,也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做好农村宗教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的客观规律和共产党员不能信教关系,使基层党员在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95-297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践行,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体纳入其中。当前,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面临着农村基层组织及干部作为不得力、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有效载体、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农村社会思潮多元化等困境。对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社会思潮、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及干部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创新宣传载体,扩大宣传,确保农民积极认同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业》2007,(2):4-8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变迁及其对宗教发展的影响,以及宗教发展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宗教问题的对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塑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07,(4):6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浙江现代农业》2007,(1):42-48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建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53-355,359
与农村改革相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在劳动领域、消费、社会交往、婚姻、娱乐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造就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各宗教无论是基督教、民间宗教还是其他宗教,在信众和教义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引导农村宗教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发扬传统宗教的优势,促进各宗教和谐共处,同时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使宗教更好的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已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升温"和宗教泛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在社会多样化的态势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整合、尊重包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做好宗教工作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宗教活动在农村地区的迅速传播,"宗教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挑战着党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破坏着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危害着农村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村"宗教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组织的治理不力,非法宗教组织的诱导以及农民精神生活的匮乏。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农村必须通过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加大非法宗教的治理力度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妥善解决农村"宗教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探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面对这一契机,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职能等特有优势,植根于农村,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出发,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梯次递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以期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农业平均效益低于社会平均效益,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一直以来,许多地方提法较多的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即把农民外出打工作为主导方向.但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农村教育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多局限在农村学校教育的范围,而农村社会教育的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本文将从农村社会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农村社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农村社会教育的对策,阐述农村社会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占我国人口70%的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与紧迫。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