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杜刚  李启任  王玲 《种子》2007,26(7):26-28
以水稻(Oryza sativaL.)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成熟胚的盾片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并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和分化培养,研究其感受态和决定作用的形成。基因型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有较大影响。合系41第一代愈伤组织不同培养时间分化感受态,呈下降趋势。进行了8~9次继代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4个水稻品种愈伤组织的分化感受态,基本呈下降→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4个水稻品种中,合系42分化率较低,合系41五代后分化率较高。合系41第一代愈伤组织培养17 d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决定作用致少要2 d才能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感受态不同,造成决定作用形成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中籼滇屯502和中粳合系39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减源处理使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增加,表现为反馈促进效应;不同源库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疏库的反应不同,疏库源限制型品种剑叶的净光合速率的反馈作用较小,而源库协调型或库限制型品种则较大。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栽培地区,对2011-2020年长江上游通过国家水稻区试审定的品种的现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和抗性性状数据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为长江上游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上游参与国审的不育系59个,三系杂交稻占审定品种的85%;区试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生育期则有逐渐缩短趋势;优质稻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1.0%,而米质达到一等的水稻品种只占8.2%。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稻的愈伤组织作受体, 采用PIG基因枪法, 首先成功地将Bt基因[cryIA(b)]连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栽培水稻品种中国91, 选育出纯合稳定的株系T91系. 然后将T91系与黄淮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杂交, 并辅以标记基因选择, 选育出纯合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转Bt基因株系C48.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Xa21基因转入C48, 根据标记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 2016-2021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 2016-2021 年共审定 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 149 个籼型常规稻、84 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 232 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 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比较接近,审定品种的年度产量总体稳定在7110.98~7342.29kg/hm2。优质稻品种共 282 个,占 60.52%。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稻瘟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440 个,占 94.42% ;白叶枯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86 个,占 18.45%,抗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科研院所、科企合作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是我国育种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浙优1号和研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分别是浙江省和杭州市水稻主导品种之一。培两优2859是由嘉兴市农科院、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浙江大学核农所和杭州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探索上述3个品种氮素的最佳用量,促进品种更好应用,为高产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开展了氮肥用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合玉23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合系107为母本,合系1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强,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2020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合玉236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富源县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鉴定育种单位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加速水稻良种更新换代步伐,尽快地使育种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筛选出适合富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良种。富源县种子管理站选取了1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K3、合靖9号、Y8、合靖10号4个品种在产量、综合抗性方面优于对照合靖6号,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中花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中花 16 (曾用名H0 1- 6 391) ,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种 (拉丁文名称为OryzasativaL .)。该品种已申请新品种保护。2 0世纪 70年代初 ,我国开展了花药培养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 1976年至今 ,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 ,育成的中花系列品种大面积用于生产 ,在这一领域里居国内外领先地位。并拥有极丰富的花粉植株纯合系 (DH系 )。尤其是具高培养力的花培系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受体建立功能基因组突变体库。近年来 ,我们应用生物技术聚合水稻多抗性育种的研究 ,取得…  相似文献   

10.
低磷胁迫下水稻不同品种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4个对低磷反应不同的典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低磷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这一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能促使水稻根系分泌更多的有机酸,这在耐低磷品种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研究该组合具有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多系1号等相同的再生生育特性,而且再生能力强,生产上可利用其再生特性培植再生稻,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2.
田红  邓勇  张伟福  张明  杨勇胜  刘先友  陈甫玖 《种子》2007,26(5):99-100
详细介绍了农丰优25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农丰优256系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和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不育系农丰A和自育恢复系YR256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熟、高产、抗寒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04~2005年参加贵711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6月通过贵711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号为“黔审稻2006005号”。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湖北省水稻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总结分析了湖北省近5年水稻品种选育和应用的基本现状,对湖北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寒地水稻推广品种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保证寒地水稻的安全生产,为新品系的提升或停试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项研究。研究采用减数分裂期恒温深冷水串灌方法和人工气候箱低温法,鉴定了黑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新品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抗性。2004—2005年共鉴定区域试验新品系45份次,审定推广4个水稻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生产表现良好。同时,阐明了寒地水稻抗冷性鉴定的必要性及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并对寒地水稻抗冷性育种提出了广泛引入抗冷性基因源,开展国际合作;早世代选择,跟踪鉴定;多种方法相结合,选育抗冷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是很有前途的,其理论和技术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目前,我国的“超级稻”、  相似文献   

16.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1996,1997两年,我们在金沙县申家街村进行了水稻生理的研究,通过两年试验,总结了当地主栽的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特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初步提出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特性,源库类型为:增源增产类和增源增库互作增产类两个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在辐射能量较低的贵州地区,源和光合能力与干物质生产呈正相关。所以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速率的研究,对于高产栽培和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高产品种就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此,我们又于1998年进…  相似文献   

18.
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旨在阐明干湿交替灌溉影响水稻产量的生理机制。大田种植3个当地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24 (粳稻)、扬两优6号(两系杂交籼稻)与甬优2640 (三系籼/粳杂交粳稻)。自移栽后7 d设置:常规灌溉(CI,保持水层)和干湿交替灌溉(AWD),观察这2种灌溉模式对水稻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I相比,AWD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3个供试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5.34%、5.85%和6.6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8.9%、25.3%和27.6%。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的生理功能的改善,表现出灌浆期较高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液强度、根系与叶片中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中较高的蔗糖合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酶活性、较大的深层(10~20 cm)根系、较高的分蘖成穗率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9.
统计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于1999-2018年通过审定以及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获得授权的水稻品种信息,主要分析水稻品种的时空分布、类型分布以及第一选育单位等情况。华南稻区1999-2018年通过审定水稻品次数占当年全国品次数的百分比总体平稳,年度占比平均值为23.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10%、6.4%、5%和1.8%;华南稻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水稻品次数占全国的14.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4.6%、3.9%、5.0%和0.8%。常规稻占华南稻区审定水稻品种的19.1%,杂交稻占77.7%;获得授权水稻品种占比中,常规稻(含恢复系、保持系等杂交稻亲本)占45.6%,杂交稻占18.9%。三系杂交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64.8%,两系杂交稻占12.9%;获得授权的三系杂交稻占15.9%,两系杂交稻占3.0%。三系不育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2.6%,两系不育系占0.5%;三系不育系占授权品种的18.5%,两系不育系占6.5%。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9.2%,种业公司为29.1%,政府机构为0.7%,个人为1.0%;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8.1%,种业公司为19.4%,政府机构仅在2003年发生,个人为2.3%。以上数值均指不同年度占比汇总的20年平均值。华南稻区是全国水稻品种创新的重要区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杂交水稻在华南稻区审定品种中占主导地位,三系法是近20年华南稻区最重要的水稻育种途径。华南稻区的水稻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2016年后种业公司作为华南稻区水稻审定品种选育单位的份额大幅上升;科研院所在华南稻区的水稻新品种保护工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世代回交导入系耐盐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一种对盐敏感的作物,盐分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广泛推广种植的杂交籼稻的亲本珍汕97(ZS97)和测序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杂交、回交构建的导入系,对水稻的耐盐性进行遗传研究。用88份导入系作苗期盐胁迫(0.3%氯化钠)处理试验,发现6份导入系的耐盐性同受体亲本ZS97有显著差异,其中5份导入系耐盐,1份对盐敏感。图示基因型分析表明5份导入系中含有少数外源导入片段及耐盐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