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AXILZDS(WS)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无论是干拌或湿拌,按每100kg麦种使用150g该药拌种,防效均在98.1%以上,比生产上常用的拌种双防效提高16.4%、增产5%以上,而且不产生药害,是目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经济有效的拌种药剂。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子用多菌灵拌种后经贮藏20~80d,在田间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治并无增效作用。用SP7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拌种后经贮藏和未经贮藏的种子经稀盐酸洗净后发芽的幼苗与对照幼苗体内均无多菌灵存在,而未用盐酸洗的拌种的幼苗均有多菌灵存在,但其内吸量并不因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与田间防病试验的结果相符。比较多菌灵干拌、湿拌、浸种、闷种等种子处理方式的防效与内吸量的关系,以干拌防效最好。其内吸量亦多,浸种较差,内吸量亦少。多菌灵自种子发芽后即开始内吸,随幼芽生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禾穗胺加稀米汤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效果可达77.29~98.12%。据17个公社,116个地块调查,拌禾穗胺的发病率为3.25%,未拌的平均发病率为15.86%。拌种方法采用50%禾穗胺,按种子量的0.5~0.6%加稀米汤。比例为种子(1000斤):药(5~6):水(20):米汤(20)。先将称好的高粱种摊开,把水和米汤加在一起掸到种子上,再将药粉均匀撒上,阴干后即可播种。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禾穗胺防治高粱丝黑穗病效果明显,方法简便,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控制思南县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孙家坝镇毛坡头村丰产坝进行2%戊唑醇、20%三唑酮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以2%戍唑醇湿拌剂15 g拌种10 kg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防效较好,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防治效果不明显,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以2%戊唑醇15g拌种为最好;对小麦锈病的防效以20%三唑酮拌种为最好,孢子数目也较少,多为一级,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5.
谷粒黑穗病是一个全国性的病害,对谷子生产危害很大。粒黑穗病的发生程度直接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以及幼苗出土速度有关。病菌在幼苗一心叶期前均可实现侵染,以种子露白到芽长1厘米阶段内的侵染发病量最高。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禾穗胺可湿性粉剂以及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拌种(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可有效地控制粒黑穗病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100%,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与上述杀菌剂等量拌种,可兼治粒黑穗病与白发病。四种防治粒黑穗病的拌种剂不论是单用,还是与瑞毒霉混用,对谷子的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无药害。1984—1985年在齐齐哈尔市15个市县示范防治面积172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0%,增收粮食2196.5万公斤,经济效益527万元。  相似文献   

6.
人工接菌种子,在重病地试验,以70%甲基托布津、25%多菌灵和25%粉锈宁,分别按种子重量0.1%,0.2%和0.3%拌种;在对照病茎率23.8%的情况下,粉锈宁的所有处理,0.2%和0.3%甲基托布津及0.3%多菌灵处理的防效都是100%,其它处理的防效也在95.9%~99.4%.在3种供试农药中,粉锈宁使小麦出苗期推迟,分蘖、有效穗数和产量受到影响,防治效益差,建议采用0.2%~0.3%甲基托布津或0.3%多菌灵拌种为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接菌种子,在重病地试验,以70%甲基托布津、25%多菌灵和25%粉锈宁,分别按种子重量0.1%,0.2%和0.3%拦种;在对照病茎率23.8%的情况下,粉锈宁的所有处理,0.2%和0.3%甲基托布津及0.3%多菌灵处理的防效都是100%,其它处理的防效也在95.9%-99.4%。在3种供试农药中,粉锈宁使小麦出苗期推迟,分蘖、有效穗数和产量受到影响,防治效益差,建议采用0.2%-0.3%甲基托布津或0.3%多菌灵拌种为好。  相似文献   

8.
立克秀拌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求最佳的种子拌种剂,我们于近两年引进了2%立克秀湿拌种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进行拌种防病试验. 1 试验基本情况 该试验所用麦种取自上年小麦散黑穗病发病麦田,田间调查病穗率10.4%,品种为鲁滕一号(地方品种).试验设3个处理:①2%立克秀湿拌种剂拌种;②20%粉锈宁拌种;③空白处理(CK).小区面积40 m2,2次重复,随机排列.  相似文献   

9.
复方适乐时拌种防治冬小麦病害和地下害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及小区试验 ,研究了复方适乐时拌种对小麦根腐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 (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 )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 :复方适乐时拌种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在 92 .78%以上 ,防治小麦根腐病效果为 71.2 %~ 74.3 % ,对小麦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的防效均达到 10 0 % ,对小麦出苗及植株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8%福·戊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70~200g剂量范围内拌100kg种子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安全,可以推广使用,建议用量为100g拌100kg种子,于播前进行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1.
药剂处理种栽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剂处理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效果。[方法]用多菌灵浸、拌种栽,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和根茎产量。多菌灵、百坦、粉锈宁拌种,设不拌药对照,播后不同时期调查死苗率。用6个菌株悬浮液浸种,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实测根茎产量。[结果]多菌灵处理有明显防病效果,浸种优于拌种,防效分别为54.1%和37.7%。百坦拌种的效果最佳,依次为粉锈宁、多菌灵,三者播后7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83.6%、53.9%;但播后130 d 3种药剂均已基本无效。芽孢杆菌B-5和B-6的防治效果极显著,分别为77.6%和79.2%,根茎增产分别为59.8%和76.8%。[结论]播种前药剂处理种栽,能有效地防治白术根腐病,但药剂的持效期有限;百坦、粉锈宁拌种的效果优于多菌灵。两个菌株悬浮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春麦播前拌种技术要求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必须做好春麦播前拌种,预防小麦病虫害发生。1.1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1.2防治小麦黑穗病,可选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相似文献   

13.
<正> 用粉锈宁拌麦种,可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纹枯病。1987年,我站在沙河铺乡,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克拌麦种0.5公斤,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平均防效达81.04%。须注意:①药、种称量要准,比例合适;②种子要干拌;③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14.
三唑酮缓释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100kg干小麦种子拌三唑酮单剂有效成分600g;拌三唑酮与聚乙烯醇配成的缓释剂有效成分300g;拌三唑酮@多菌灵与聚乙烯醇复配成的缓释剂有效成分800g;用不拌药的小麦种子作对照,分别播于花盆和田间小区试验地内,定期调查其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的防效三唑酮单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46.9%;三唑酮缓释剂的防效为60.9%;三唑酮@多菌灵缓释剂的防效为59.3%;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三唑酮缓释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52.7%,保产效果为28.6%;三唑酮@多菌灵缓释剂的防效为51.1%,保产效果为26.4%,均高于单剂三唑酮41.7%的防效和15.3%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mL和4.0mL的处理防效相当,超过了80%;对白穗的防效,各浓度处理均超过了9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粉锈宁。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明报道了苎麻炭疽病防治的研究结果:头麻收获后,结合中耕复土,每亩施用石灰75公斤,防效达57.42%~76.98%。在供试的农药中,以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次之,瑞枯霉防效较差,拌种双的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以250~500倍液为宜。在当季苎麻生长初期(苗高30cm左右)应开始施药,此时炭疽病尚处于发病初期,以后每隔7~8天施用1次,每季麻以施用2~3次药即可获得理想效果。40%拌种双防治苎麻炭疽病,在大田防治示范中,与小区试验防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0%卫福胶悬剂混配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麦蚜虫及散黑穗病,以卫福+大扶农防治地下害虫最佳,防效达88.3%-92.12%;以卫福+高巧和卫福+吡虫防治麦蚜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4.2%-100%和75.6%-98.7%;卫福单剂拌种(种子量的0.2%-0.3%)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达96.8%-100%,与高巧混配后可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Orius6FS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等,是春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在1%~5%,严重者可达10%以上。该病害属于花器侵染的类型,种子内部带菌是其惟一的传播徐径。采用多菌灵、拌种双等药剂拌种只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效不佳;应用温汤浸种或石灰乳浸种等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工,大面积应用尚有困难。为了探索新型杀菌剂的防效,选出高效农药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15%克多福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药效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南沈化工研究院生产的15%克多福种衣剂以用种量的1.67% ̄2.5%进行小麦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散黑穗病防效显著,建议推荐用种量1.67%药剂为宜。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在民乐县选用6种化学杀菌剂,进行了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拌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安全。其中5%己唑醇微乳剂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散黑穗的防效相对较好,分别为92.01%、90.15%,较不拌种对照分别增产10.44%、9.84%,具有较好的控病、增产作用,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