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四年生大苗樟子松是用圃地内生长的二年生幼苗,再经营养袋培育二年的苗木,用于沙地雨季造林比二年生幼苗春季造林在成本、成活、抗旱、抗寒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近几年,通过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古鲁板蒿林场内试验栽植,长势非常好,且一次成林。因而,将大苗樟子松雨季造林技术介绍如下:1.起苗起苗前三四天灌足底水,挖深25~30厘米,轻轻捧出营养袋,保持根系完整,不要划破营养袋,以防散土、裸根。2.剪根与浸根为了防止裸露根部分失水,要进行剪根和浸根。剪根主要指长出营袋外的底部根和极少部分的侧根,将其缩剪至10~15厘米,…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乔木树种,是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木之一。传统造林工艺技术主要是春季裸根苗造林,因小苗失水过多,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的缓苗期。研究解决樟子松抗旱造林工艺技术,提高樟子松造林“三率”,扩大樟子松造林比例,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速度,意义很大。一、新工艺技术要点和试验内容、方法(一)新工艺技术要点改革传统樟子松造林工艺技术的要点是变小苗直接大面积造林的粗放经营,为小苗就近集中培育大苗的集约经营;变春季裸根小苗造林为多季带土坨大苗就近移植造林;变密植为稀植、一次成林。这样做不仅调整了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差异过大的矛盾,而且采取大苗壮苗,移植时带土坨伤根很轻,根系基本完整,外生菌根不损失,为提高“三率”奠定了基础。(二)试验内容和方法本试验结合生产集中培育大苗。试验地  相似文献   

3.
风沙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保、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3,(5):108-112
北京市大兴区于2006年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地区引进2.5~3m樟子松大苗,在五福林苗圃进行栽培试验;2010年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引进3~3.5m樟子松大苗,在滨河森林公园进行造林绿化实践。五福林苗圃栽培试验7年、滨河森林公园造林实践3年,其结果表明樟子松对北京市大兴区的气候、土壤等适应能力较强,生长状况良好,是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  相似文献   

5.
松鼠的贮食行为及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天然林出现的生长衰退现状而开展了通过外生菌根菌接种促进生长的试验。采用传统的植物病理学和统计学方法,采集菌根菌、分离培养,接种樟子松苗木。结果显示:蘸根处理后3年生樟子松苗生长最好,用30 m L浓度稀释液蘸根处理的苗木促生效果好于其他,随着稀释菌液浓度的增高,平均高生长不再继续增高;其次是灌根,最差的是对照组,平均苗高分别为21.4 cm,19.2 cm和17.1 cm。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4种方法将Pt菌根剂应用于樟子松、油松苗木培育中,试验结果表明,Pt菌根剂在榆林风沙区能够促进樟子松、油松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的质量。在芽苗截根菌根化育苗和苗木移植培育中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9.
银杏根蘖苗绿枝嫁接在银杏育苗中,苗圃培育的大苗根基周围易抽生根蘖苗。过去多采取修枝法将其除掉,但由于修剪法不能彻底根除,根蘖还是年年抽生,影响银杏大苗主干的生长。对此,济南市苗圃采用绿枝嫁接的方法,即解决大苗根蘖根除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这些根蘖,嫁接...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樟子松更新幼苗、幼树进行生长模拟和预测,并和人工林樟子松苗的生长相比较对照。  相似文献   

12.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松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樟子松系分布集中,在250cm范围内0~2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50%~60%;樟子松生长迅速,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60cm,粗生长量达1.0cm,移载苗木2~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樟子松适应性强,同时对温度、光照和不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充足的光照、水分,有利于其生长,干旱、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4.
用浓度为3%的丙三醇溶液浸苗,用浓度为1.5%的丙三醇溶液浸根,秋季在苗木停止生长前1个月每隔10d喷浓度4%的丙三醇溶液,均可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16.
栓皮栎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部分主根生长迅速而侧、须根少,影响移植成活率.采取不同胚根短截处理,并利用控根容器和普通育苗盘等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育苗,研究不同育苗方法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控根育苗技术对苗高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根容器播种育苗对促发侧、须根的作用明显,其苗高生长优于育苗盘苗,是一种新型的以调控根系生长为核心的快速培育大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沙地栽植樟子松容器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东南部,属栗钙土、风沙土,土壤贫瘠,质地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樟子松容器苗生长。文章从栽植樟子松容器苗时的整地、栽植经验和技术出发,总结出了樟子松容器苗沙地抗旱造林技术成效。  相似文献   

18.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樟子松 1年生留床苗、2年生留床切根苗、2年生移植 (未切根 )苗的干物质比较 ,结果表明 :含水量 ,2年生切根苗 <未切根 2年生苗 <1年生苗 ;生物量 ,2年生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2年生未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年生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2年生苗干物质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研究结果为 :切根苗质量超过未切根苗 ,一级苗数量多于未切根苗 ;苗木在苗期积累了大量干物质 ,根系及径生长旺盛 ,樟子松在苗期非常适合沙区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耐贫瘠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从樟子松的采种时间、采种母树的选择、球果脱粒,育苗地选择、育苗过程及管理,樟子松容器苗的培育、出圃以及樟子松大苗、容器苗造林等几个方面介绍、总结了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耐严寒、干旱,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是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抗旱造林的主要树种。结合目前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樟子松的培育现状,提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蒙古地区以及全国各地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