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启山 《辣椒杂志》2007,5(2):24-25
施药防治辣椒病虫害,是辣椒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应切实加强田间管理,规避病虫发生条件,及时掌握病虫动态,做到适时施药防治,以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要针对不同病虫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和推广生物农药。现介绍辣椒十大病虫害的药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吉林蔬菜》2013,(10):13
棚室黄瓜无公害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症下药:黄瓜病虫种类多,危害习性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各异。因此,必须熟悉防治的对象,掌握不同农药的药效、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正确诊断病虫害种类,确定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再决定是否用药。真菌、细菌、  相似文献   

3.
1合理使用农药1)对症下药。施药前必须弄清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另外,任何一种农药都必须轮换或混合使用,以防病虫产生抗药性。2)适期用药。应在关键时期用药。3)掌握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4)选用适当的剂型、混用方法和施药方法。5)注意保护天敌。2农药混用应注意的问题合理  相似文献   

4.
蔬菜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近十年来更趋严重。防治病虫害多以喷洒化学农药为主,使用品种又较单一,不讲究施药技术,促使病虫产生抗性,从而加大用药量,又使抗药性强的病虫后代得以繁衍出抗药性更强的后代,继而再加大用药量,致使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增加。蔬菜食用时不经高温蒸煮,不少蔬菜还供生食,因此减少蔬菜上的农药使用量,提供无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下简称“无公害”蔬菜)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无农药污染不是不用农药,而是蔬菜上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或国际的规定标准。据不少省市抽样检测市场上  相似文献   

5.
对施药无针对性,混用不当造成药害,随意加大使用剂量,施药时间不当,使用国家禁用药品和病虫越冬期防治等农药使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应忠 《中国园艺文摘》2013,(7):207-207,219
根据百色市芒果病虫发生的情况,无公害芒果病虫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虫(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有机农药,具体使用农药应根据果树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病虫种类,采取不同的药剂,以生产出无公害的芒果产品。  相似文献   

7.
骆建珍 《西南园艺》2006,34(5):50-51
1合理选药农药种类很多,性能各异,防治对象和范围、持效期、作用方式都有很大区别。所以在使用时,选准农药很重要。(1)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农药。如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吡虫啉、万灵等内吸性杀虫剂,而不能选用胃毒剂。葡萄霜霉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则应选择甲霜灵等农药防治,而不能使用防治细菌、病毒寄生发病的农药。杀菌剂中的甲基托布津对苹果轮纹病效果较好,对斑点落叶病防效很差。(2)根据病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农药。如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病菌,在休眠期其孢子、菌丝体抗逆性较强,应选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农药效果差与产生药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普遍反映农药施用后效果差,并且有大面积的药害现象发生,其中多数是由于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的。现就农药施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做一简介,供参考。1发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施用假冒伪劣农药或过期农药。假冒伪劣农药或过期农药,施药后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致使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有时还可能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错用农药。不同的农药作用不同,防治对象各异,若防虫害用杀菌剂或者防病害用杀虫剂,则没有防效。3)用药浓度不当。每一种药,在不同的防治时期,防治不同的病虫,要选用不同的浓度。浓度过高,既增加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1用药原则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对允许使用的农药,每种每年最多使用2次,施药距采收期间隔应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0.
科学使用农药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病虫害要做到省时、省工、省投资,又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必须科学使用农药。下面介绍一些使用农药的常识。 1 用药,记住“对症” 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具有一定性能和使用范围。选购农药时,要根据病虫防治对象,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防红蜘蛛要用杀螨剂效果才好。蚜虫  相似文献   

11.
在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由于病虫种类多,发生期不一致,防治方法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当前市场上商品农药种类繁多,各种农药防治对象及使用浓度又各有差异,给广大果农开展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帮助群众解决防治难的问题,本文就柑桔病虫害是否可实行规范化防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设施蔬菜施药中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病虫种类多,情况复杂,农药用量大且施药效果差等问题,研制出的JT3YCB1200D-Ⅲ自发电背负式常温烟雾机,农药利用率较常规施药提高30%以上,可节药40%以上,喷施作业高效、便捷、省力,尤其适用于设施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据调查,我国设施蔬菜病虫1 600余种,常年发生的有500余种,每年必须防治的病虫50~70种,其中难以防控的有10余种,一般产量损失20%~30%,严重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收。目  相似文献   

13.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合理施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虫为害是影响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目前蔬菜栽培品种丰富,周年均可进行生产,导致病虫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化学防治(又叫药剂防治)是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方法.目前农民在使用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存在一些误区,如喷药时将喷头紧贴作物、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随意混加农药或加大用药浓度等,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本文简要介绍安全、有效、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特别是喷雾法.  相似文献   

14.
番茄是连云港地区主要的蔬菜品种,因其生长期长,栽培方式复杂,导致病虫发生种类多,为害较大,用药频繁时,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做好保护地番茄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保证其高产、高效的一个关键措施,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生物防治,并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和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JT 3YC1000D-Ⅲ背负式高效常温烟雾施药机具有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操作时间短、方便灵活等优点。设施蔬菜病虫防治普遍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此类喷雾器雾滴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利用率最高只有30%,施药强度高、效率低,每667 m2施药液50~100 L,施药时间2~5 h(小时),  相似文献   

16.
1果树休眠期病虫防治的好处 1)场所集中,便于防治。此时,害虫越冬场所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中消灭。2)果树抗药力强,便于施药。果树在休眠期抗药力强,可以使用一些生长期不宜使用的高浓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3)消灭病虫,不伤天敌。可消灭多种越冬病虫,并可减:少对害虫天敌的伤害。4)方法简便,节省资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苹果产业在生物防控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苹果生产观念、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能力、施药机械化、危害苹果病虫害种类、减量化用药等方面。正确认识这种变化,有助于对苹果生产中有害生物进行的防控,从而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食用菌病虫表现与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形式下,栽培中出现的病虫侵害以及高毒农药的施用,所造成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文中列出当前主栽品种与相关病虫侵害程度关系、环境温度与病虫发生危害关系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供了国内登记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农药名称和使用方法提倡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选用国家登记农药对症下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农药在果树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技术,提出全面开展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建议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所推荐的使用剂量、防治对象、施药次数、农药安全间隔期科学用药,以减少农药残留,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西红柿的病虫害分段防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佩 《蔬菜》2009,(10):23-23
西红柿是山东省滕州市蔬菜中的常规种类之一。因其生长期较长,且栽培方式有春季早熟栽培、秋季延后栽培、秋冬茬栽培、冬春茬栽培、露地栽培等,病虫发生种类多,用药较频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们健康。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并科学使用农药,对病虫进行综合治理,达到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