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做好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装设避雷针架设避雷针是变电所防止直击雷的常用措施 ,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本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保护了设备。变电所装设避雷针时 ,应该使所有设备都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 ,还应采取措施 ,防止雷击避雷针时的反击事故。雷击避雷针时的反击事故 ,是由于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或构架之间的空气间隙被击穿及避雷针接地装置和被保护设备接地装置之间在土壤中的间隙被击穿而造成的。对于 110 k V及以上的变电所 ,可以将避雷针架设在配电装置的构架上 ,这是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合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 ,雷击避雷针…  相似文献   

2.
王彦甫 《农村电工》2007,15(2):38-38
经常有一些农电工问及一般电气设备的工作或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之间有何区别,对此笔者谈点看法。所谓防雷接地,是指避雷针(线)、避雷器、放电间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避雷针是良好的接地体,便在其入地部分接一根导线作为家用电器的保安接地线.我认为上述情况绝对不允许.虽然避雷针与大地的接触电阻只有几欧姆,但当雷电对避雷针放电时,瞬时泄放电流可达千、万安.此时强大的电流流入大地,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而又昂贵的输变电设备,其运行的好坏对供、配电系统影响极大,而变压器绝缘水平又相对比较薄弱,一般为2.5倍额定电压。这样在系统内出现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时,很可能导致变压器绝缘损坏。因此,为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实际生产中,我们对110kV及以下变压器往往采取下述保护措施:(1) 对直击雷的保护:变、配电所采用避雷针进行防雷保护,使所有电气设备、构架等均处于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内,同时为防止反击事故,要求避雷针有较低的接地电阻,并使其与构架、变压器等设备与接地部分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2) …  相似文献   

5.
目前,北京电网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减小输电线路的保护角;装线路避雷器;安装并联放电间隙;杆塔接地网改造和模块降阻;加装可控放电避雷针;安装耦合地线等综合的防雷技术措施。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则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  相似文献   

6.
1 雷害经过2 0 0 0年 4月 13日晚 9∶0 0左右 ,武汉上空电闪雷鸣 ,春雷滚滚。城区紫阳湖变电站值班人员听见一声响雷 ,突见该站户外110kV设备区火光燃起 ,结果烧损紫 0 1开关间隔内的一块草坪约 15m2 ;烧损紫互 0 2PT与电缆沟之间的一块草坪近 30m2 。2 现场勘察事后我们到现场检查。全站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均未动作。所有运行设备均无异常。 1号母线构架上的 3号避雷针、2号母线构架上的 2号避雷针与主接地网接触良好。 1号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为 5 .3Ω ,4号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为 1.8Ω。所有设备、构架的接地引下线与主接地网接触良…  相似文献   

7.
在电力系统中 ,由于电气装置绝缘老化、磨损或被过电压击穿等原因 ,都会使原来不带电的部分 (如金属底座、金属外壳、金属框架等 )带电 ,或者使原来带低压电的部分带上高压电 ,这些意外的不正常带电将会引起电气设备损坏和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通常采取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防护措施。下面就谈谈有关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问题。1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 ,以防止该部分在故障情况下突然带电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1.1 保护接地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在电源中性点不接…  相似文献   

8.
刘欣 《农村电工》2007,15(6):34-34
1避雷针 它是我们最熟悉的防雷装置之一,能够有效地预防直击雷.当雷云接近地面时,雷云放电向地面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发展,因此,位居高处的避雷针具有引雷作用.雷云通过避雷针放电,因而避雷针保护区以内的建筑物、变电设备等保护对象不致遭受雷电直击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10kV配电线路中(两线一地除外),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保护大多只取零序电压报接地信号,而取零序电流等作用于接地直接掉闸的并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应推广应用。 1 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利多弊少 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就是小电流接地保护,在我国35kV及以下的电网,为非直接接地电网。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接地电流很小、系统仍可以继续运行。但是电网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保护装置只作用于信号,不作用于掉闸。运行人员利用重合闸寻找接地时,在没有排除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间歇性放电,可引起系统内部过电压。因此可能在绝缘薄弱处造成另一点接地,形成短路故障,扩大事故范围。同时也可因内部过压而损坏电器设备。另外因断线接地是人口流动频繁地点,可造成跨步电压,易出现人身伤亡不安全因素。 2 小接地电流的单相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变电所设计中,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一般采用避雷针保护,通常以采用数支等高避雷针进行联合保护的为多。以往的作图方法,是将变电所各级电压的配电装置布置完毕后,再在变电所周围的适当地方,先选定几个避雷针位置,量出避雷针间的距离,然后按照设计技术规程要求,进行保护范围的计算;再据计算结果,画出保护范围图。如果保护范围图未能将被保护物全部覆盖上,则需要再调整避雷针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规程要求为止。其中,最麻烦的是保护范围计算中,求两针之间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bx值。按现行规程,其值仍然“需要查曲线往复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10kV配电系统中,由于某一相设备的绝缘被损,断线落地及电弧对地放电,都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根据接地程度,可分为金属性和电阻性两个方面:1金属性接地金属性接地亦称为直接接地,在10kV三相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点一般是不接地的。正常运行时,三相对地的电压...  相似文献   

12.
<正>避雷针的作用是把云层中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威胁,保证其安全。在雷雨天,高楼上空的空气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产生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的针头是尖的,静电感应时,感应电荷中的大部分都聚集在导体的尖端,避雷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电容器。由于避雷针比较尖,即这个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很小,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徐贵声 《农村电工》2009,17(7):36-36
1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 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主要是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作用是将雷电流通过自身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电气设备免遭雷击损坏.对于35 kV的变电站,由于绝缘水平较低,不允许避雷针装设在配电构架上,必须装设独立的避雷针,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求;对于110 kV及以上的变电站,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上,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因此,可将变电站所有的电气设备及变电站进出线的最后一档线路,均纳入其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配电线路绝缘防护水平要求的提高,线路运维单位提出须要采用带电作业方式将放电箝位绝缘子的象鼻形引弧棒拆除,并恢复此处导线的绝缘,但由于缺乏专用遮蔽工具,上述工作无法实施。提出一种放电箝位绝缘子用绝缘挡板,可有效对箝位绝缘子开展绝缘遮蔽,保证作业人员不会同时接触带电体与接地体,起到良好的限位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以前,每逢大雷雨天,总会有一些高大建筑受到雷击,遭到毁坏。迷信的人们总是认为这是雷公发怒了!因此,他们就盲目地祈祷,以求雷公息怒。 为了揭开打雷的秘密,1752年美国著名电学家——富兰克林在做“风筝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打雷不过是自然界里一种放电现象。他说只要在建筑物上安装一根尖金属杆,其末端通过导线接地就行了。就这样,最初的避雷针诞生了。 1772年为了使火药库避免雷击,英国政府专门组成了对策委员会,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在讨论中就避雷针形状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有人信口说:“避雷针的顶端应该做成圆球形”,一些狂热支持者说:“自古以来,圆就表示完美无缺!”富兰克林据理力争,他说避  相似文献   

16.
常规中压电网水泥杆在发生通过杆体的接地故障时杆体及铁横担会被烧损,故障点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还会危及人身安全,另外常规水泥杆"三米线"维护工作量大。提出一种在距杆底3000 mm处及距杆顶700 mm、1300 mm、1800 mm处预制栓孔的水泥杆,杆底栓孔与接地体连接,同时杆底栓孔还被用作"三米线"标志,杆顶栓孔与对应的铁横担连接。由于接地路径畅通,发生通过杆体的接地故障时这种水泥杆杆体及铁横担不会再被烧损,人身安全风险也被降低,另外这种水泥杆"三米线"标志准确、持久。  相似文献   

17.
1 雷电对电力设施产生的危害 1.1感应危害 当带电云团对架空线路附近的大地急剧放电时,雷电在其放电的先导阶段便会在先导通道上积聚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对附近的输配电线路将产生静电感应,使线路的三相导线上感应产生数量相同的异性静电荷.当雷电主放电开始时,先导通道中的大量静电荷被急剧中和,使附近架空输配电线路三相导线上的静电荷失去了束缚而变成自由电荷,并以电压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的两端向前传播.因为雷电放电的速度极快,使沿着导线两端向前传播的感应电压波峰值也很高(一般可高达几百千伏).因此,雷电感应过电压施加在电力设施上,将使其绝缘遭受严重损伤,甚至绝缘被击穿酿成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18.
1 雷害过程1999年 5月 9日我局所属一座 35 k V变电所发生了一起雷击事故 ,造成通讯中断 ,直流柜微机写入定值打乱 ,母线电压显示波动幅度很大 ,直流微机检测系统无显示 ,RTU远动系统中止 ,储能电源灯灭 ,部分微机保护窗口无显示 ,幸而试修所的同志赶到 ,排除了故障 ,而没有导致更大损失。2 雷害迹象雷击后检查交流柜进线铝排间有放电痕迹 ,而投光灯出线处有放电痕迹 ,载波机进线熔丝、RTU进线熔丝、10 k V储能熔丝均被烧断 ,所有进线、出线、微机保护控制电源开关全部跳开。3 分析雷击原因该所照明灯塔做避雷针的支柱 ,因照明灯电缆…  相似文献   

19.
<正>5接地体低压线路是TT直接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断路器、避雷器的保护接地都非常重要。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越小,低压线路的相电压质量越好,通过避雷系统的设备残压水平越低就越安全。要保证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小于允许值,镀锌接地钢管必须垂直打入地下,接地扁钢与接地引线用铜铝线夹连接。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接地处理不够规范。有的接地体因打不下去而裁断锯短,或斜插在土壤中,或埋在疏松的垃圾土  相似文献   

20.
接地装置与接零装置的安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它们应用十分广泛。保护接地装置与保护接零装置可靠而良好的运行,对保障人身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接地装置与接零装置有一定的安全要求:(1) 导电的连续性。导电的连续性是要求接地或接零装置必须保证电气设备至接地体之间或电气设备至变压器低压中性点之间导电的连续性,不得有脱离现象。采用建筑物的钢结构、行车钢轨、工业管道、电缆金属外皮等自然导体做接地线时,在其伸缩缝或接头处应另加跨越接线,以保证连续可靠。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之间必须连结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