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类型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养分配比处理(T_1、T_2、T_3、T_4、CK)。研究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平均单果重、实际产量、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影响显著,产量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T_3、T_4、T_1、T_2、CK。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Vc含量影响在(128.7±0.8)~(132.1±0.6)mg/kg不显著;T_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其他依次为T_1、T_3、T_2、CK;番茄红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_4、T_1、T_3、T_2、CK,最高达7.93 g/kg。该试验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功能型含硅肥料对加工番茄较好。[结论]试验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富含铁锌水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筛选出富铁、富锌水稻种质2个,分别是IR41994-50-2-1-3(S1)和IR68144-213-2-2-3(S5),S1的Fe、Zn含量达到了42.86和253.29 mg/kg,S5的Fe、Zn含量达到了36.28和352.61 mg/kg,为富铁、富锌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是新疆巴州地区农业红色产业之一,为了推广加工番茄绿色生产栽培技术,使番茄制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2016年巴州申报实施《绿色农产品加工番茄生产技术推广》科技兴农项目。通过推广早熟品种(屯河8号、石番15号、亨氏2206)、中晚熟品种(屯河41、屯河46、VIF3155等)搭配种植模式,推广育苗移栽、膜下加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移栽、机械采收等集成技术及订单运作模式,项目实施面积11 920 hm~2,完成计划的119.2%。单产7 472.84 kg/666.7 m~2,较2015年单产7 000 kg/666.7 m~2增加472.84 kg/666.7 m~2,增产6.75%,总产量133.61万t,总增产8.45万t,按0.39元/kg计算,总产值52 109.6万元,共增产值3 297.2万元。通过本项目实施,建立了加工番茄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了巴州加工番茄绿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由于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工番茄品质得到改善,茄果品质优良,单果重40~80 g,番茄红素9~12 mg/100g,色差2~3°,可溶性固形物4%~5%,果实商品合格率95%以上,平均出酱率达1:6~1:7。圆满完成了项目计划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7年、2018年在完成此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均明显提高了番茄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果实产量,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D处理(ALA1号肥料第1次2 kg/hm2,第2~4次1 kg/hm2)效果最佳,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7.18%,17.75%和13.93%;外源ALA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中处理B(ALA1号肥料第1次0.5 kg/hm2,第2~4次0.3 kg/hm2)对果实产量效果最明显,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对果实品质效果最佳。【结论】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既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又能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为最佳的ALA施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省锦屏县高海拔温凉地区进行了番茄施沼肥与常规施肥的比较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施沼肥番茄生育期有提早现象,结果历时延长20~29d,果实商品率提高,抗逆性增强,试验田块番茄商品产量增加4.23万kg/hm2,示范田块番茄商品产量增加3.425万kg/hm2,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番茄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施氮量为324 kg/hm2时表现为徒长,但各处理之间茎粗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氮处理,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低于243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植株地上部吸氮量逐渐增加,但进一步增施氮肥会导致番茄产量和吸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综合分析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本试验条件下番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62~243 kg/hm2。  相似文献   

7.
加工番茄幼苗品种间的耐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常栽的6个加工番茄品种幼苗作为试材,分别在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0,300 mmol/L胁迫下测定其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综合评价6个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各加工番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低盐浓度(100,150 mmol/L)和短期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各生理指标变化明显,NaCl浓度≥250 mmol/L时植物出现死亡,初步推断加工番茄的耐盐阈值在200 mmol/L左右.6个加工番茄品种抗盐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农家小番茄、红果3号、精选87-5、天红666、红宝石3号、新引98-1.  相似文献   

8.
巴番1号是利用早熟自交系0611和中晚熟自交系0609配制而成的中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3%,番茄红素含量134mg/kg,抗裂、耐压、耐贮运,每667m2产量7500kg以上,较对照87-5增产16.0%~29.1%,适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硒肥(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番茄生物量、不同部位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的富硒番茄和开发其他富硒蔬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供试番茄品种为金美丽娜,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在土壤中拌施0.5,1,2和5 mg/kg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溶液对番茄进行硒生物强化,以不施用硒肥处理作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成熟番茄的果实生物量、不同部位(果实、茎下部、茎上部、叶下部、叶上部和根)硒含量,以及果实品质参数(有机酸、可溶性糖组成及其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比较2种硒肥对番茄的硒生物强化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2种外源硒均增加了番茄果实生物量。与对照相比,0.5~5 mg/kg外源硒均显著增加了番茄果实的硒含量(P<0.05),且当土壤中施用硒肥量相同时,硒酸钠处理番茄果实的硒含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处理(P<0.01)。各施硒处理番茄茎下部、茎上部、叶下部、叶上部和根中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这5个部位的硒含量均随外源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外源施用硒肥番茄果实中有机酸的组成(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几乎没有变化,各处理番茄果实均以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但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变化较大。与对照相比,外源施0.5~2 mg/kg硒均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0.5~2 mg/kg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后,番茄果实总有机酸、总可溶性糖、维生素C 含量及糖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土壤中施入0.5~2 mg/kg硒酸钠既可确保硒富集效果,又能提高果实品质。基于人体健康的考虑,推荐以在土壤中施用0.5 mg/kg硒酸钠的方式进行番茄的硒生物强化。  相似文献   

10.
加工番茄新品种优立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工番茄新品种优立2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AT126为母本、AT14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在2009—2010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23 388.7 kg/hm2,较对照品种里格尔87-5(CK1)增产29.2%,较对照品种屯河8号(CK2)增产20.4%。在2011—2012年的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21 948.5kg/hm2,较对照品种里格尔87-5增产28.1%。该品种中晚熟,生长势强,单株平均结果数38个,果实近圆形,成熟果红色,平均单果重87g。果实番茄红素含量168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7%。抗白粉病、叶霉病、疫病。适宜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用菌菌糠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用平菇菌糠作底肥,以番茄玛瓦为材料,于2002~2005年设计0(对照)、5、10、15、20 kg/15 m2 5个施肥处理,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番茄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后蔬菜保护地有机质增加0.7%~23.2%,全氮增加4.3%~57.1%,速效磷增加22.3%~170.8%,速效钾提高9.0%~64.0%,番茄产量增加1.5%~20.3%。20kg/15 m2处理的番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 kg/15 m2处理与对照的番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菌糠能够有效地增加保护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蔬菜产量,对蔬菜的长期生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抗青一号为番茄砧木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中熟、耐寒性强、高抗青枯病。其与接穗易亲和、成活率高,嫁接后的番茄高抗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抗逆性提高、不易衰老、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且果实品质、商品性无不良影响。湖南省各示范点嫁接后均表现比对照红石串自根苗增产,增产幅度为50%~131.13%,平均产量3 800~4 500 kg/667m2,最高产量达5 000 kg/667m2,嫁接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且嫁接对接穗品质影响不大。适宜在青枯病严重的番茄产区作嫁接番茄砧木品种,进行早春保护地或露地丰产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13.
影响党参药材品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影响党参药材品质的因素,笔者从党参的种质、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加工炮制及储藏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种质党参的品质以及环境、栽培、加工炮制等技术对党参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试验报道均以党参中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和苍术内酯Ⅲ的含量等有效活性成分为指标进行评价。笔者认为不同党参种质、生长环境、农艺措施、采收方法、加工方法、炮制方法和贮藏等几个因素都会影响党参药材的品质,但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党参的种质,而其他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大小关系仍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和稳定党参药材品质的技术措施:抓住党参的种质这一重要环节,选择种质好的或含有效成分高的品种,能够提高党参的质量;环境条件影响党参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因此应该选择道地药材环境来种植以保证党参药材品质的稳定性;农艺措施对党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选择最适的农艺措施将会进一步提高党参产量和有效成份含量;加工方法不仅会影响党参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后期的储藏;党参的炮制方法对党参的化学成分和药效有一定影响,探究最佳的炮制方法是对临床药效的保证;选择最适的党参储藏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党参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加工番茄施肥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肥料是番茄增产的基础,目前加工番茄施混合肥450~600 kg/hm2(30~40 kg/667 m2),单产达到52 500~67 500 kg/hm2(3 500~4 500 kg/667m2),番茄最高单产120 000~150 000 kg/hm2(8 000~10 000 kg/667m2),但施肥过多可引起农残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经试验施肥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加600~900 kg/hm2(40~60 kg/667m2),增产幅度达22;~28;,新投入与产出比为1∶2~3,未发现肥害和农残.  相似文献   

15.
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新品种‘申粉V-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粉V-1’是以自交系06-2-4-8-11为母本、自交系Z09A39-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第1花序着生于第7~8节,成熟果粉红色,无绿果肩,单果质量166.6 g,果实硬度0.75 kg/cm2,耐贮运,品质优良,Vc含量168.0 mg/kg,可溶性固形物5.07%,番茄红素53.4mg/kg;春大棚栽培产量87.00 t/hm2,秋大棚栽培产量65.25 t/hm2,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适于该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种肥料在番茄上的田间试验,对肥料施用于加工番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克蓝牌有机肥料对阜康市新引98-1番茄品种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189 kg/667 m2,增幅是21.3%,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工番茄科学合理施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相似文献   

19.
加工番茄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模式下的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四因素(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三水平(三个密度水平、三个氮肥水平、三个磷肥水平、三个钾肥水平)的高效栽培技术田间正交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对其产量作用影响的参试因子按其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并且组合因子在:种植株数为2 500株/667m2,尿素为20~40 kg/667m2,三料磷肥15~30 kg/667m2,硫酸钾肥10~15 kg/667m2时,加工番茄杂交一代品种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发挥的增产、增效潜力较为理想,在此范围内的具体需肥数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加工番茄种子带菌检测与种子消毒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加工番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和5种药剂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病菌主要为细菌的假单胞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yis),前者带菌率为0.8;~10.8;,后者为0~14.2;,而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等真菌带菌率比细菌稍低.种子内部也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真菌,但品种间差异较大.47;苗盛(Monceren)(WS)用量0.2;包衣、高锰酸钾200、250倍浸种以及2.5;适乐时(Celest)(FS) 用量0.5; 包衣对加工番茄种子消毒效果最好.田间采用47;苗盛湿拌剂和2.5;适乐时种子包衣剂进行大田示范,防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