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热分析及凝胶时间测定方法研究了以松香为基础的改性脂环基环氧树脂与改性甲基六氢苯酐的固化反应活性;并通过FT-IR光谱定性分析及固化度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环氧树脂与改性液体酸酐体系的固化过程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环氧树脂与改性液体酸酐的固化反应为放热反应,DSC测定的反应热焓为272~335 J/g;环氧树脂与改性液体酸酐体系的凝胶时间与环氧树脂的结构与组成、固化温度及促进剂等因素有关;固化反应过程及固化机理与促进剂作用下酸酐固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反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氢化萜烯马来酸酐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FT-IR光谱研究了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并分析了固化度、凝胶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HTMA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与促进剂作用下的酸酐固化环氧树脂的交联反应机理一致;固化度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提高,而凝胶时间随温度升高、促进剂用量的增加明显缩短.HTMA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110℃、8h以上可完全固化.空间位阻效应及电子效应的协同作用使HTMA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速度降低,固化过程中放热量小,放热平缓.  相似文献   

3.
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是以萜烯-马来酸酐加成物的氢化产物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的环氧树脂。通过DSC热分析、凝胶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HTME与甲基六氢苯酐(MeHHPA)的固化反应活性;通过FT-IR光谱法定性分析与固化度测定法定量分析,表征了HTME/Me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行为及完成固化反应的条件;并比较了HTME、TME及环氧树脂6101与Me-HHPA固化产物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HTME/M e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热焓为153.5 J/g,峰顶温度为157.9℃;在0.5?MA促进剂条件下,110℃经8 h可完全固化,且HTME与MeHHPA按化学计量配比时固化效果最好,固化产物的机械性能与环氧树脂6101固化物的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改性松香脂环基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研究了环氧树脂的结构、组成及固化时间、促进剂、填料硅微粉的粒径、活性、绝缘等级与用量等因素对环氧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与组成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以DCT-1为促进剂、120℃固化6~8h、填料硅微粉添加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2.5倍时,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6.
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环氧树脂TEG-99,研究了它与常见胺类、聚酰胺类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TEG-99环氧树脂的合成过程简单;其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脂相当。  相似文献   

7.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8.
以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一种含桥环结构的饱和脂环基环氧树脂--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通过研究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用量、碱的用量与浓度以及溶剂类型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并经FT-IR及NMR光谱表征了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该树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环氧值3.5~3.9 mmol/g,黏度 1.7 Pa·s(50 ℃),酸值<0.5 mg/g.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改善常见高温固化环氧树脂的应用受限及不足,笔者以双氰胺(DCD)为环氧树脂固化剂,2-甲基咪唑(2-MI)为促进剂,通过溶剂交换和熔融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2-甲基咪唑/双氰胺的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验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2-MI分析环氧树脂性能的变化。采用冲击、拉伸性能测试、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断面形貌。结果表明,2-MI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体系的拉伸和冲击强度,且加入质量分数为0.4%~0.5%时最佳,断裂伸长率显著提升,起到明显增强和增韧作用。扫描电镜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固化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黏合性更好,但2-MI的加入量对体系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与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电气绝缘等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氢化萜烯马来酸酐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电气绝缘性能.氢化萜烯马来酸酐的化学结构与固化物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脂环酸酐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电气绝缘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1.
以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及环氧树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酸酐酰亚胺环氧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马来酐、双马来酰亚胺及环氧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马来酐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0.25∶0.2∶0.4,150 ℃烘烤5 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T20000)可达160.8 ℃.  相似文献   

12.
桐油改性氨基聚酯烘漆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桐马酸酐酯多元醇为原料,用氨基树脂交联,制备了桐油改性氨基聚酯煤漆。重点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分及配比和固化条件等因素对烘漆性能的影响。并对漆膜的性能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作为氨基烘漆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月桂烯马来酸酐(AMMA),二聚酸(DA)与三乙烯四胺(TETA)共聚缩合合成反应型共聚酰胺固化剂(CPA),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对其与市售品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按等当量配比在不同温度下的凝胶时间、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该新型共聚酰胺的黏度和性能,m(DA)∶m(AMMA)=7∶3较为合适。与C36二聚酸型聚酰胺固化物的性能相比,采用Arrenhinus方程求出的E-51/共聚酰胺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略低,固化反应活性略高;在二聚酸中加入月桂烯马来酸酐能提高环氧固化物的网络交联密度及刚性,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均有所提高,断裂伸长率虽下降23.2%,但仍能达到3.47%;此外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38.8%,且在较高温度范围内(60~90℃)钢-钢剪切强度由13.92 MPa增加到21.68 MPa。该共聚酰胺固化物的综合性能更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脱水蓖麻油聚酰胺-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脱水蓖麻油制得聚酰胺固化剂,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该固化剂与环氧树脂体系(DCOPA-E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综合采用Kissinger、Crane和Malek等方法探讨DCOPA-EP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参数.由Kissinger方法算得表观活化能( E a)55.94kJ/mol,频率因子( A )1.61×107s-1;并经过分析验证,Malek法所得自催化反应模型(反应级数 m =0.135, n =0.766)比Crane法的 n 级反应模型(反应级数 n =0.90)更适合DCOPA-EP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固化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CA-921)与水性环氧树脂固化,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机械性能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和黏度、环氧基与胺氢物质的量之比及固化温度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及粒径均较小的水性环氧乳液AB-EP-20与固化剂CA-921复配所...  相似文献   

16.
以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纤维(MEMA-PWF)为增强体、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为基体树脂,经热压成型制备杨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了复合材料表面及断裂面结构形貌,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杨木纤维表面疏水性及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提高;以MEMA-PWF/环氧树脂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达到7.95 kJ/m2、55.42 MPa,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蔗渣液化产物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蔗渣在碳酸乙烯酯中以硫酸为催化剂进行快速液化,然后将液化产物与双酚A缩水甘油醚混合,或将液化产物与双酚A及环氧氯丙烷反应,可制成环氧树脂胶黏剂.该胶黏剂用三乙烯基四胺固化剂固化.讨论了环氧树脂制备方式、液化产物含量和固化剂用量对所得环氧树脂黏合强度及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DSC和TGA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发现本实验制备的环氧树脂的黏接剪切强度和热稳定性优于传统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用液化产物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性能优于用共混方法制得的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8.
环氧丙烯酸酯家具涂料光固化过程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钢  陈建山  罗洁 《木材工业》2005,19(3):19-21
采用鎓盐催化剂,以E-44环氧树脂与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适于家具表面涂饰的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跟踪测定体系固化反应过程的双键转化率,对其固化过程进行分析,并用化学滴定法对树脂膜的双键转化率进行了校验,结果证明用红外光谱对紫外光固化涂料动态固化过程实行在线监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桐马酸酐甲酯(MEMA)对杨木粉(PWP)表面接枝化学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粉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光谱(13C CP-MAS NM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粉的结构与表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MEMA与PWP质量比7.5∶1,催化剂吡啶用量为杨木粉质量的5%,120℃反应6 h,制备的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粉的质量增加率为20%~25%;改性后杨木粉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预压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三聚氰胺及PVA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探讨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和性能与预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大三聚氰胺加量不利于板坯预压强度的提高;PVA能明显改善树脂的初粘性,但初粘性不决定预压强度;反应终点温度对预压强度影响较大,粘度对预压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高固体含量树脂的预压强度低;较快固化的树脂预压强度较好;低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对预压强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