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选购大中型农机具需要花费很大的一笔资金,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以下五点可供农机户参考。一、适应性所选机型和性能必须满足农机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机械尺寸和联结方式要满足当地的地块和动力配套要求。二、生产性指机具的生产效率,一般表现为功率、速度、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生产单位的经营规模和生产任务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5.植保机具植保作业是果园生产的重要环节,它要求防治病虫害要及时,喷洒药液要均匀、透彻。采用机械喷施药剂消灭病虫害,是保证正常生长、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适合于果园生产的机型有金华产金蜂-40型及苏州产工农-36型植保  相似文献   

3.
秸秆深还机具特点和作业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深埋还田(秸秆深还)作为一种新兴的秸秆还田模式,其机具有别于地表覆盖还田和铧式犁翻压还田。为了科学管理、合理运用秸秆深还机械,提高机组的作业效率,在调查测试秸秆深还作业的基础上,对机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测试机组分别进行了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各个机具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和总作业效率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作业速度、幅宽、故障维修和地头转向是影响机械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针对秸秆深还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组的合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机械收割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收获大豆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通常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割晒)收获两种方法。前种收获法须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具有作业效率高,损失率小,机具成本高、利用率低,作业地块要求较大的清种大豆田作业,一般需加  相似文献   

5.
<正>不同结构的深松机,在相同的作业深度下,扰动土壤的体量不同,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深松机械,可有效提高深松作业效果效率,增加作业效益。深松机械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首选性能,机具性能要满足作业目的;次选大小,作业幅宽要与动力相匹配;三选质量,产品要料大、工精、焊接可靠、耐用不变形;四选服务,服务网点多、态度好、速度快的优先选择;五选企业,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机具。  相似文献   

7.
<正>1.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周密的组织,作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得好,能够有效地减少拖拉机空行和发动机空转,提高时间利用率,降低油料消耗。1.1确定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作业项目和地块确定行车路线,避免往返调动车,尽量做到班次保养、加油、换班"三到田"。1.2调试机具全面检查机具技术状态,按农业技术要求和机务技术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如调节器整株行距、播量划印器等,并  相似文献   

8.
该施肥旋耕机是为40.4~58.8kW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施肥、整地联合作业机具,可在作物播种前的旋耕整地过程中,完成化肥的条状深施。经设计方案、总体配置、主体结构和机组配套性能等的分析研究,以及机具田间工作性能测试表明,此机具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稻同步深施肥精量穴播技术的要求,设计了2BD-3.0型同步侧位深施肥水稻精量穴播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播种、深施肥、覆土盖肥等工序,测试分析了该机具的田间排肥性能,调查研究了机械深施肥和人工习惯施肥处理下水稻扬花期不同土层中的养分分布。田间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不同作业速度(0.1~1.3m·s~(-1))下单位面积施肥量均匀稳定,且不受机具作业速度影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不同施肥量的需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就杂交稻天优998和常规稻玉香油占2种供试验品种,在扬花期机械深施肥处理在0~5,5~10cm土层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在整个耕作层(0~20cm)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机械深施肥处理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增幅分别为2.74~9.07,8.81~15.09,19.01~48.40mg·kg~(-1),说明采用该机具进行机械深施肥作业将有利于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具有节约肥料用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作业已经占一定的主导地位,购买农用机械时,应根据自己的作业量和经济能力,选择性能良好、制造精良、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农机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具的效能,达到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果,充分利用现有的拖拉机的动力,提高机具的配套比。  相似文献   

11.
<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蔗生产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中耕施肥培土、机械灌溉、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六个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机具检查与调整、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甘蔗的机械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2,(10):6
农业部办公厅9月中旬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的目标是:紧紧围绕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以狠抓水稻、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播以及农机深松整地为重点,推进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有关地区要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规范操作,强化监管,加快补贴资金实施进度,做好新机具的供货、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青岛农业大学历时2年主持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垄6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机、4垄8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机取得突破性进展,2种机具试验指标均满足和高出国家相关作业标准的要求,作业效率比现有机具提高3~4倍以上,相关系列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标志着我国花生播种机械正式迈入联合化、大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农民购买拖拉机不再以运输作业为主,而是逐步转到以农田作业和其它作业为主,因此要求拖拉机具有更广的用途和对各种机具更好的配套性能。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适应国内国际市场,轮式拖拉机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宽,除了能用于整地、播种、收获、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等作业外,还能与割草机、前装载机、后挖掘机、吹雪机、推土铲等机具配套。随着配套机具的日益增多,对拖拉机的液压工作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拖拉机能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及收割后旋耕土地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机具.  相似文献   

16.
1.农业机械的选型选择动力性好、作业性能稳定、适应性好、机具结构及设计合理、技术成熟、调整维修方便、配件市场充足、通过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具有良好市场售后服务的农业机械作业机组,新  相似文献   

17.
甜菜切顶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甜菜分段收获过程中切顶作业切削损失大、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设计一种集切缨、仿形、切顶为一体的甜菜切顶机.【方法】运用CAD软件设计整机结构及主要工作部件;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机具切顶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弹簧预紧力对切顶合格率、少切率和多切率的影响极为显著;作业速度对切顶合格率影响较为显著,对少切率和多切率影响不大;滚筒转速对切顶合格率、少切率和多切率的影响最小.各因素对切顶性能影响程度依次为:弹簧预紧力作业速度滚筒转速.【结论】当弹簧预紧力为250N,作业速度为5km/h,滚筒转速为1 100r/min时,机具作业性能最佳,切顶合格率达到85%,少切率为5.8%,多切率为9.2%,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5.植保机具 植保作业是苯园生产的重要环节,它要求防治痛虫害要及时,喷洒药液要均匀。透彻。采用机械喷施药荆消灭病虫害.是保证正常生长、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适合于果园生产的机型有金华产金蜂-40型及苏州产工农-36型植保机.该机与微耕机配套.其生产率为1334-2001平方米(2-3亩)/小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田机械除草作业质量,以株间立式除草装置为研究载体,阐述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压埋式除草机理,建立除草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为提高除草部件作业性能,确定最佳工作参数,以除草弹齿旋转速度、机具前进速度及弹齿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株间除草率及伤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析不同工作参数下除草性能规律,运用Design-Expert 6.0.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建立因素与指标间数学模型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除草弹齿旋转速度69.3 r·min~(-1),机具前进速度0.44 m·s~(-1),弹齿入土深度38 mm时,机具除草性能质量最优,除草率81.5%,伤苗率4.6%,满足机械除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作为动力到与拖拉机动力配套,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期间完成了由畜力机械和割、搂草等基本作业机具向与动力机械配套的更新换代。新型的割、搂机具和各类联合作业机具及成形机具相继研制成功并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