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朋友在耕种的过程中,总认为给农作物大量使用微肥就能夺高产,其实不然,笔者通过有关专家得知,微量元素化肥是根据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而开发生产的,微肥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常用微肥的高效使用技术介绍如下:浸种(拌种)微肥的选用及配制微肥用作浸种时,须先将微肥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然后将种子浸泡其中,即可借用种子吸水膨胀的生理机能将微量元素吸入种子体内,晾干后即可播种。常用作浸种的微肥及使用方法是:1.锌肥浸种。用锌肥浸种时浓度为0.02%~"0.05%,以种子浸泡均匀为准;用于水稻浸种的浓…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使用微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浸种(拌种) 微肥用作浸种时,须先将微肥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然后将种子浸泡其中,晾干后即可播种.常用作浸种的微肥及使用方法是:①锌肥浸种.用锌肥浸种时浓度为0.02%~0.05%,以种子浸泡均匀为准.拌种时以每公斤种子拌2~6克锌肥为宜.②钼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用钼肥1~2克,搅拌均匀;浸种时的浓度为0.05%~0.1%,浸泡12个小时.③锰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锰肥2~4克;浸种的浓度为0.05%~0.1%.④铜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铜肥0.6~1.2克;浸种浓度0.01%~0.05%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永浩浸种液在油菜生产中的增产效果,试验以多元素微肥永浩浸种液对油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两种不同土质田块试验,分别获得13.4%和4.3%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浸种(拌种)。 微肥用作浸种时,须先将微肥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然后将种子浸泡其中,晾干后即可播种。常用作浸种的微肥及使用方法是:(1)锌肥浸种。用锌肥浸种时浓度为0.02—0.05%,以种子浸泡均匀为准。拌种时以每公斤种子拌2~6克锌肥为宜。(2)钼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用钼肥1~2克,搅拌均匀;浸种时的浓度为0.05~0.1%,浸泡12个小时。(3)锰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锰肥2~4克;浸种的浓度为0.05~0.1%。(4)铜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铜肥0.6~1.2克;浸种浓度0.01-0.05%为宜。  相似文献   

5.
一、浸种(拌种) 微肥用作浸种时,须先将微肥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然后将种子浸泡其中,晾干后即可播种.常用作浸种的微肥及使用方法是:(1)锌肥浸种.用锌肥浸种时浓度为0.02~0.05%,以种子浸泡均匀为准.拌种时以每公斤种子拌2~6克锌肥为宜.(2)钼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用钼肥1~2克,搅拌均匀;浸种时的浓度为0.05~0.1%,浸泡12个小时.(3)锰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锰肥2~4克;浸种的浓度为0.05~0.1%.(4)铜肥浸种.拌种时,每公斤种子可使用铜肥0.6~1.2克;浸种浓度0.01~0.05%为宜.  相似文献   

6.
微肥铁、硼、钼不同施用方式试验表明:增产效果硼肥>钼肥>铁肥,拔节前喷施或基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长豇豆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全株鲜重、活力指数、根长及侧根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用0.02%、0.06%和0.20% 3个不同浓度的硼、锌、钼微肥浸种,探索其对长豇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不同浓度的硼、锌、钼微肥浸种显著提高长豇豆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和侧根数,说明使用硼、锌、钼微肥浸种,均可显著促进种子早发、快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相比而言,使用钼肥浸种对长豇豆种子各方面的促进效果最佳.对于不同的微肥种类,硼肥以硼砂浸种,0.02%的浓度浸种效果较好;锌肥和钼肥采用硫酸锌和钼酸铵浸种,均以0.06%的浓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坡岗地宿根蔗营养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单独施用配方肥、缓/控释配方肥,或配方肥配施有机肥、中微肥、调理剂的营养调控措施均可促进宿根蔗植株生长,蔗茎增高增粗,实现产量提高、品质优化目标;其中,配方肥配施有机肥、中微肥、调理剂的调控措施增产显著,应用配方肥配施中微肥营养调控措施的甘蔗品质最好。因此,在南方坡岗地糖蔗生产中,建立以配方肥配施中微肥、有机肥或调理剂为主体的"专用营养+土壤改良"调控技术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晒种:晒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暴晒(注意不要把种子摊在水泥地上),并经常翻动,使种子吸热均匀,改善种皮的通气性,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连续晒种2~3天。浸种:据试验,小麦用微肥做种子处理,每亩可增产10%以上,少数地块增产20%~30%。但是,微肥的用量很少,怎样进行种子处理呢?锌肥: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3~5克,浸种溶液浓度为0.02%~0.05%,浸种12小时,晒干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10.
一、整地播种 1精细整地。小麦适宜在土壤肥力较高和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要做到早收秋、早腾茬,在整地前,应在地面上撒施底肥。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按照"以地定产,以质定肥"的原则,改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不施微肥为重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1.
硫肥和钼锌微肥对花生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增施硫肥和钼锌微肥对花生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N、P、K大量元素的基础上,增施硫肥和钼锌微肥可提早花生出苗1-3d,提高产量.其中增施硫肥能促进花生成熟,使成熟期提早1-2d,且花生产量以单增施硫肥的最高为5746.67kg/hm2,增幅为14.63%;增施钼锌微肥延长花生的生殖生长期,使成熟期延缓2-3d,提高花生产量5.95%-6.25%.  相似文献   

12.
梅荷 《中国农资》2011,(30):23-23
在秋播作物中.麦类需施锌肥,油菜需施硼肥。豆类需施钼肥,大蒜需施硒肥.马铃薯需施锰肥,它们虽然施用量少,但是必不可少。如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秕粒增多;萝卜缺硼会出现空心;花菜缺硼,茎秆会开裂;绿肥缺钼,根瘤生长不良等。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巧施微肥,对秋播作物能收到很好的增产和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秋播作物中,麦类需施锌肥,油菜需施硼肥,豆类需施钼肥,大蒜需施硒肥,马铃薯需施锰肥,它们虽然施用量少,但是必不可少。如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秕粒增多;萝卜缺硼会出现空心;花菜缺硼,茎秆会开裂;绿肥缺钼,根瘤生长不良等。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巧施微肥,对秋播作物能收到很好的增产和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在冷浸田上增施磷、钾肥及中微肥硅、硼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中增施磷、钾可以促进水稻株高生长;增施中微肥硅、硼元素肥料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增施微肥硅、硼可以增加水稻穗粒数和穗长;增施微肥硅(Si)可以促进水稻灌浆饱满,增加千粒重;效益分析表明在冷浸增施微肥硅、硼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沼气与种植     
沼气对农作物的种植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几则实例介绍如下: 沼肥浸种育秧好江苏省邗江县沼气办公室智山荣同志来稿报道:他们用腐熟较好的,沼气池料液,在空气中放置数日,让其中硫化氢气体充分逸散。在浸种前加1—2倍清水(一般7%浓度的料液兑一倍的清水即可),即可供浸种用。将精选晒过的稻种,放入上述液中浸1—3天,即可进行催芽。在育秧过程中每亩秧田可施35—45担,浓度为11%左右的沼气肥作基吧。同时施10公斤碳铵作中层肥。在秧苗长到  相似文献   

16.
辣椒有机络合复合微肥浸种及叶面喷施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有机络合复合微肥(简称络合微肥)含有植物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长期保存,无毒无污染。植物施用络合微肥后,抗病性增强,且能早熟、增产、增收。1990—1991年,我们在乌鲁木齐市蔬菜研究所和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对辣椒进行络合微肥浸种和叶面喷施试验并示范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辣椒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四平头”。  相似文献   

17.
肥料的种类和配比对大豆油分和蛋白质的形成和积累有重要影响。在保证施用适量氮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钼、硼等微肥,生长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提高大豆油分含量的作用。增施氮肥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的形成,施用硫、镁肥和钼、硼、锰、锌、硒等微肥也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现将大豆田的施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浸种温度25℃条件下,浸种最佳时间以24~36h为宜,发芽率高、出芽整齐、浸种催芽断根效果好的处理是4月26日和4月28日播种的小区,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液体肥料浸种育肥的肥料品种是富尔655好于惠满丰,浸种浓度以富尔655的800倍液好于1000倍液和500倍液,在种子拌肥试验中,效果最好的微肥是用壮根剂拌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花生需肥特点和种植土壤特性及产量水平,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肥,增施钾肥和微肥。足施基肥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80%~90%。一些花生田只需施好基肥,后期不进行追肥也能获得高产。基肥可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3000千克。  相似文献   

20.
<正>1.浸种。药材种子浸种要用冷水、温水或冷、热水交替进行。不同的药材种子,其浸种时间和水温也不同:如瓜蒌种子,需在温水中浸种24小时;薏米种子需先用冷水浸泡1~2昼夜,然后选取饱满的种子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