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唐鱼Taniehthys albonubes,隶属鲤形目,鲤科,俗称红尾鱼、金丝鱼、彩金线鱼、白云山鱼,亚热带小型淡水鱼,最早(1932年)发现于白云山和花县、广州附近的山溪,后来发现于清远县、深圳龙岗区和香港新界区的山涧,最近(2008年8月)又发现于陆河县山区的溪流,为我国华南地区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2.
何嘉  陈小曲 《水产养殖》2010,31(12):20-20
<正>唐鱼,又名白云金丝鱼、金丝鱼、白云山鱼、红尾鱼。唐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唐鱼属,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狭窄,近代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花都以及附近的山溪中,目前仅在从化发现自然生活的群体。1988年《中国动物红皮书》确定该动物为国  相似文献   

3.
顾新国 《内陆水产》2007,32(11):23-24
金丝鱼又名彩金线鱼、白云山鱼,原产我国广东广州市北郊的白云山,故称白云山鱼。20世纪90年代有人开始研究此鱼的繁育技术,目前仅有极少且不深入  相似文献   

4.
唐鱼(别名:白云山鱼、金丝鱼、红尾鱼、彩金线鱼):鲤科,亚罗鱼亚科唐鱼属。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英文名称White Cloud Mountain Fish原产地:中国广州市白云山附近溪流。  相似文献   

5.
通过二溴海因对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白云山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观察了白云山鱼对不同浓度的二溴海因的毒性反应症状,当药物浓度为70mg/L,60 mg/L,50mg/L,40mg/L,30mg/L,20mg/L时,二溴海因对白云山鱼的半致死浓度12hTLM,24hTLM和48hTLM分别为44mg/L、36mg/L、35mg/L,安全浓度为10.5mg/L.该实验为白云山鱼鱼病预防、治疗、保护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对保持观赏鱼的生物多样性、对白云山鱼物种的延续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鱼最早是1930年,生物学家林书颜等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偶然发现的,并加以报道,后来人们称之为白云山金丝鱼,当地人则称它为红尾鱼。因其产自中国,在西方,人们尊称这种鱼为“唐鱼”,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唐鱼为我国特有的品种,仅分布于广东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区溪流中,但日前已难于在自然界中找到其踪迹。由于唐鱼种群小,野外繁殖能力不强,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它所分布区的山林毁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发病情况 在我国,养殖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最早于2000年春季在大连确认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尔后,在大连,陆续于2002年春季发现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和2龄鱼,并发现于室内水槽培育1月龄稚鱼,于2002年夏秋季发现于海面网箱养殖1~3龄鱼,于2002年秋季发现于池塘培育出池后转放到海面网箱暂养的当年鱼,  相似文献   

8.
1 发病情况 在我国,养殖红鳍东方鲀链球菌病最早于2000年春季在大连确认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尔后,在大连,陆续于2002年春季发现于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鱼和2龄鱼,并发现于室内水槽培育1月龄稚鱼,于2002年夏秋季发现于海面网箱养殖1~3龄鱼,于2002年秋季发现于池塘培育出池后转放到海面网箱暂养的当年鱼,  相似文献   

9.
唐鱼──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Li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唐鱼属鱼类,地方名称红尾鱼、白云山鱼、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见下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伍献文等曾量过标本二尾,并作了如下描述:“采自广东(白云山),全长29~30毫米,标准长22~23.5毫米。背鳍条2,6;臀鳍条3,8;下咽齿2行,1.5~5.l;沿体侧正中轴有纵列鳞30~32,背鳍起点至腹鳍基部有鳞7~8.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4、体细小,稍侧扁。背部稍隆起,在背鳍起点处最高,略呈弧形。腹部回,无腹校。头中等大,圆钝。吻短,宽而圆。口较小,端位,口裂倾斜,下…  相似文献   

10.
金丝鱼的饲养与繁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金丝鱼的名称和原产地 金丝鱼的学名为Tanichthys altbonubes,属鲤形目(Cr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鱼丹)亚科(Danioninae)。它是一种小巧玲珑的观赏鱼,出产于我国,如今已传布到全球。 1930年夏,渔业生物学家林书颜、陈同白、郑锦辉等在广州北郊花县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河北省衡水湖开闸放水过程中的逃鱼问题,衡水湖于1987年12月11日在王口进水闸建成一座脉冲电拦鱼栅,并投入运行.主机使用HGL-1型电赶、电拦两用机,拦鱼效果良好,未发现逃鱼。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红娘鱼属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芬 《水产学报》2005,29(2):188-19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红娘鱼属Lepidorigl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调查中共出现7种:翼红娘鱼、贡氏红娘鱼、深海红娘鱼、岸上红娘鱼、日本红娘鱼、短鳍红娘鱼和斑鳍红娘鱼,其中深海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短鳍红娘鱼为优势种类。7种红娘鱼主要分布于50~190m水深范围内,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其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110m以浅和110m以深海域,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这两个海域红娘鱼属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布于110m以浅海域的种类以翼红娘鱼和岸上红娘鱼为主,平均分布水深为87.9m和103.1m;分布于110m以深海域的种类以深海红娘鱼、短鳍红娘鱼、贡氏红娘鱼和日本红娘鱼为主,它们的平均分布水深为138.3m、130.5m、132.1m和128.5m。此外,还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ANOVA)检验红娘鱼属各种类间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鲤科鱼类在观赏鱼类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我国从宋代开始饲养鲫鱼的变异品种金鲫,从池养到盆养,通过人工选择、纯化、杂交、定向培育出形形色色的金鱼品系几十个。金鱼被作为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观赏鱼类遍及世界各国。除了金鱼之外,中国特有的塘鱼,也以其色彩鲜艳夺目,而成为一种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 塘鱼(Tanichthys albonubes Lin)俗称红尾鱼、白云金丝、白云山鱼,英文名为White cloudmountain minnow。隶属鲤形目鲤科 亚科Danjoninae塘鱼属Tanichthys,是我…  相似文献   

14.
新鼬鱼尉在我国多为东海及南海深海底层鱼类,而黑潮新鼬鱼尉在我国以往发现于东海与台湾海域,1996年12月28日,笔者在我国黄海北部(近渤海)采得1尾黑潮新鼬鱼尉,实属罕见,为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俗称昂刺鱼、丁鱼、角鱼等,种类较多,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黄颡鱼一般情况下雄鱼比雌鱼生长快。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g~200g,而雌鱼却只有50g~75g,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相似文献   

16.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但累枝虫病鲜有报道,仅有珠蚌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鱼苗的首次报道。2014年9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首次发现的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成鱼,现对黄颡鱼累枝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18.
钟文 《河南水产》1992,(1):42-42
在墨西哥的一些山洞的地下湖泊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鱼。这种鱼幼时有眼,长大以后却没有了眼睛。它于1936年被人发现。1943年,美国纽约市的一家刊物首次将这种鱼作了报道。自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引进了它,用于观赏。1976年7月,墨西哥政府向北京动物园赠送了这种鱼。人们称这种长大后没眼睛的鱼为盲鱼或墨西哥盲鱼、无眼鱼。  相似文献   

19.
<正>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又名宽口臀鳞鱼、宽口弓鱼、白条鱼、冷水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国外分布于阿姆河水系、锡尔河水系,国内分布于阿克苏河、渭干河、叶尔羌河、克孜勒苏河、伊犁河,是塔里木河水系的土著鱼类、新疆特有经济鱼类,市场上较少见,市场价在200~400元/千克,由于水电开发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资源量正在减少,自治区拟列为保护鱼类。宽口裂腹鱼1872年被鱼类学家Karl Fedorovich Kessler发现并将其命名,目前该鱼类主要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乘深水潜艇到2000米深的海底考察,发现一种长着三条“腿”的怪鱼。其三条“腿”可使鱼直立于海底,形似“鼎”,故称“鼎足鱼”。鼎足鱼的三条“腿”分别由一对胸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