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密执安州农业局地方家禽研究室于1971年试制出一种马立克氏病疫苗。使用该疫苗每年可使家禽业减少损失3亿美元。但是,由于致瘤病毒导致家禽死亡,使家禽屠宰厂蛋的生产和收购减少,美国每年遭受损失仍达1亿美元以上。最近,一些鸡群由于马立克氏病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原因是出现了强毒株。为此,怀特(Witter)把两种新的马立克氏病试验病毒疫苗与由火鸡疱疹病毒制备的疫苗相混合。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是怀特(Witter)试制的疫苗之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引起鸡群的高死亡率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应用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MD活疫苗814株及三价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制该病。MD活疫苗(814株)其疫苗种毒MDV“814”株系从多年未发生过MD的鸡场分离,属于MDV血清I型自然弱毒株,而非人工致弱毒株,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疫苗预防效力比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高28.5%,实际预防效力能使MD的死亡率由HVT预防的>7%下降到<2%。而且814疫苗株的预防效力受同种母源抗体的…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近年来对我国养鸡业的影响较大。虽然广泛地应用疫苗,但由于多种原因末能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某些局部地区受害十分严重。为探索、研究一个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国内有许多生产单位已从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综合性防制。众所周知,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后需要2周乃至3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量抗体,抵抗住强毒株的侵袭,为了使免疫提前,减少早期感染机会,国内外对马立克氏病胚胎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虽然养鸡场均接种了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但MD仍然时有发生,并出现一些新特点,有的鸡群免疫后发病率仍高达10%~40%,严重地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通过对MDV早期感染、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马立克氏毒株的毒力增强、应激反应、疫苗的免疫效力、疫苗贮存运输和使用、鸡的遗传易感性、饲养管理条件等方面对该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便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肿瘤 性疾病,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疫源场、饲 养管理、其他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在 第1日龄进行1次马立克病疫苗接种,保护 率仅在50%~80%,甚至更低。作者通过对 1日龄雏鸡进行第1次马立克病疫苗接种,到 11日龄或17日龄时再进行第2次加强马立 克氏病疫苗接种,其结果显著高于仅一次免 疫鸡群的保护率,大大降低了鸡群的死淘率。 尤其是被马立克氏病污染的鸡场,除严格采 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外,二次免疫接种疫苗 是控制马立克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原因分析王守江(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局)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的传染病。近年来,MD广为流行,随着MD病毒强毒株的出现,MD的发生似有增强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种过火鸡疱疹痛毒(HVT)...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4种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MD)单价弱毒疫苗及其与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混合多价疫苗在安全性及效力方面的差异。以0 2ml的剂量皮下接种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的雏鸡。接种后5天 ,所有的疫苗接种鸡及对照鸡都用MD强毒株—Md 5或RB1/B株攻毒。血清Ⅰ型单价疫苗的保护指数由56至80以上不等。Ⅰ型毒 +HVT(Ⅲ型)疫苗的保护指数亦有很大的提高。用HVT +SB -1或HVT +301B/1与Ⅰ型毒组成的三价疫苗 ,其保护指数特别高。实验结果表明 ,三价疫苗用于因MD造成的高死亡率鸡群或被MD超强毒污染的鸡群会大有裨益。马立克氏病会引起感染鸡群的严重死亡和污染。MD可通过使用MD单价或含双价、三价的多价疫苗而得到控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几种MDⅠ型不同毒株单价疫苗及多价疫苗对母源抗体阳性雏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畜牧》2004,(8):39-40
<正> 1 问:什么是马立克“814”疫苗? 答:现在能够抵御超强毒和超超强毒的马立克(MD)疫苗主要有“814”K株和CVI988,CVI988是荷兰的Rispns在1969年分离的,因为其与MDV强毒有高度同源性,免疫原性强,受母源抗体影响小,免疫效果好,被西欧和东南亚各国广泛采用。“814”K株是哈兽研的童昆周先生等从健康鸡群中分离出,用鸡胚皮肤细胞(CEK)培育成功,也是我国唯一的血清I型毒株,安全稳定,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受母源抗体干扰小。我厂做的实验室免疫效力对比试验表明,低代毒马立克氏病(MD)减少率89%,疫苗毒84%。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M arek's Dis-ease,M 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是危害当今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到目前为止,控制本病的发生主要靠加强卫生管理及初生雏鸡进行疫苗接种,但是有些鸡场和用户反映,接种了M D疫苗的雏鸡仍然发生本病。笔者就M D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以探讨,以供参考。1疫苗本身的保护率低到目前为止,所有的M D疫苗可分为3种类型,即3个血清型。第1种类型是人工培育而致弱的疫苗,属血清I型,如CVI988、814疫苗等;第2种类型是自然筛选的无致病力毒株疫苗,属血清II型,如SB-1、301B/1疫苗等;第3种类型是火鸡疱疹病…  相似文献   

11.
防制鸡马立克氏病有两类疫苗:一类是鸡马立克氏病弱毒(人工减弱或自然弱毒)疫苗,另一类是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我国于1978年起开始使用火鸡疱疹病毒冻干疫苗,对防制鸡马立克氏病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火鸡疱疹病毒与鸡马立克氏病毒血清型不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13.
在本刊第七期的苏威技术专栏中我们讨论了马立克氏病(MD)疫苗的特点,如何选用马立克氏病疫苗以及马立克氏病免疫促进剂(ACMI)等问题。这一期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以提高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果。同时对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等也进行了分析。 选用高质量的马立克氏病疫苗(每羽份疫苗含有的蚀斑数多,种毒的传代次数低,用SPF鸡胚或无其它病毒污染的细胞生产)是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的关键。但除疫苗的质量外,还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70年代初,广泛应用 HVT 疫苗预防 MD 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到70年代末,免疫失败频频发生,使 MD 再次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国外研究发现,免疫失败与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 vvMDV的感染密切相关。Witter 等在一次大规模的调查中发现,vvMDV 在免疫失败鸡群中的分离频率是对照鸡群的3倍,经 HVT 免疫的鸡不能抵抗 vvMDV的攻击。在我国,HVT 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国内是否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本病的发生不均衡,一定地区可反复急性暴发。集约化养鸡(肉用仔鸡)地区该病的暴发率特别高,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用马立克疫苗免疫鸡是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方法。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是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M arek’sdis-ease,M 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 DV)引起鸡的一种传染病,其病理特征为多种组织器官发生淋巴性瘤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鸡主要表现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M D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商业化养鸡场。在肉鸡群,M D主要引起白血病的高发。在育成阶段的后备鸡或成年产蛋鸡和种鸡群中,M D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引发肿瘤,而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出现非典型马立克氏病,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只有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方能最后确诊。通过对一起154例疑似马立克氏病的病鸡进行病理组织学观…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病、鸡新城疫是养鸡业中最常见的三种传染病,虽然一般鸡场都进行免疫预防,但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一、鸡马立克氏病近几年,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成了各地鸡场甚感头痛的难题。1.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1)母源抗体的干扰:注射HVT疫苗不能中和野毒,但母源抗体却中和HVT疫苗,影响1日龄雏鸡的免疫效果。(2)MDV野毒的早期感染:MD疫苗产生免疫力需1~2周,其间若感染MDV强毒,必将引起MD免疫失败。(3)免…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病,已经确认世界各地鸡群都可发生该病。鸡是马立克氏病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的疱疹病毒科,其分子结构和基因组成与α疱疹病毒相似,而嗜淋巴的特性却与r疱疹病毒相似。除非是在严格的无特定病原体条件下饲养,否则所有鸡群都可能被感染。尽管感染鸡群不全都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亚临床症状会表现出增重率和产蛋率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超强毒株(VVMDV)的新的预防方法。用禽痘病毒(FPV)和火鸡疱疹病毒(HVT)重组体来表达MDV抗原获得成功。研究发现,MDV血清Ⅰ型中的糖蛋白B(gB_1)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对具有遗传特征性的易感鸡群提供免疫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FPV—gB_1,重组体免疫效果可抗被MDV的母源抗体所减弱,构建表达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原HVT重组体能有效抵抗马立克病和典型的新城疫病,抗MDV和NDV的母源抗体并不能显著地影响细胞介导的HVT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反转录病毒插入诱变以及表达MDV抗原产生免疫作用的其它方法在本文中一并讨论。 简介 八十年代以来,MDV超强病毒株(VVMDV)的出现促使HVT和MDV血清2型复合物或是HVT和致弱的MDV血清1型复合物联合用于WMDV预防接种。一些MDVⅠ型弱毒株如CVI998也被广泛使用。就MDV血清1型弱毒株而言,其在抗原性上几乎与病原株完全一致,因而从理论上讲比其它两型血清型应能更有效地诱发免疫应答。MDV血清Ⅰ型毒株通过系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