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事问     
1 河南新乡市和平村读者吴建桥问:红花洋槐与江南槐是否是同一种花木,有何区别?答:红花洋槐为刺槐(白花洋槐的变种),大乔木,树高达20米以上,嫩枝上有稀疏、规则、稍扁平的黄色粗刺,随生长变硬并转为褐红色,枝条老化后自然脱落;穗状花序相对疏松,花冠淡粉色至粉紫色。江南槐为小乔木,树高不足8米,通常3~4米,多用刺槐作砧木的嫁接苗,嫩枝上密布细而长的红褐色硬刺,叶片大于红花洋槐,相对花序花冠均大于红花洋槐,花穗紧密,花冠紫色,不难分别。  相似文献   

2.
在塞外宣化,江南槐以其花序大、花期长、颜色艳丽等特点,成为几年来园林绿化中大量使用的新优树种。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论几年生的苗(有些已达5~6厘米粗),到了生长旺季(7~8月)遇到大风,总会有15~20%的植株被刮断。江南槐大多是在胸径3~5厘米的洋槐上高位(高1.8~2.0米处)枝接繁殖的,风折的部位大多数在接口处,有的一半树冠被刮掉,有的整个被刮掉。一年生刚嫁接的苗木如不加绑缚能被风刮掉80%。在一块完美的绿地上,被刮掉树冠的江南槐象个“无头鬼”,煞是难看。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提速,各地造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北方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洋槐的价格近两年一直不错。近日,记者在冀中地区的几个苗乡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洋槐的价格将继续上涨,呈现热销的态势。在衡水,苗农张先生的200多亩洋槐去年卖了好价格。他表示,今年要继续扩繁洋槐,将播种面积增加到300亩。保定市阜平县的苗木采购商刘先生说,去年他给几个园林公司采购了不少洋槐,胸径以3~4厘米的为主,大多用于荒山造林。"洋槐是北方地区的乡土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门东乡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这里的洋槐非常紧俏,价格比去年上涨了50%,且供不应求。许多乘兴而来的苗木商因采购不到苗木只好悻悻而归。据门东乡苗木经纪人赵凯介绍,今年安国的洋槐已基本脱销,有好几个订单都没有接。据赵凯分析,今年洋槐紧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前些年洋槐的培育出现了断档,  相似文献   

5.
江南槐。又名粉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var.hispida),属豆科,灌木。枝及花梗上有红褐色刺毛,花似荷包,以粉色或淡紫色为主,开花时节,十分鲜艳。其花期很长,自5月初始花一直可持续3个月之久。因此,是较好的绿化用材。以刺槐作砧木进行低位嫁  相似文献   

6.
自《科学种养》创刊号刊登了笔者《香花槐及栽培技术》一文后,不少读者来信咨询其具体鉴别方法,现简要介绍其与常见的红花洋槐、紫穗槐、刺槐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毛刺槐,又名江南槐,为豆科刺槐属落叶灌木,在我国东北南部及以南地区广泛栽种,常用作庭院、草坪边缘或基础栽植,也常培育成小乔木状,用作小园林路的行道树。毛刺槐高可达2m,因茎部、小枝条和花梗均有红色刺毛而得名。托叶不变为刺状,广椭圆形至近圆形,叶端钝而又小尖头,花粉红色或紫红色,2~7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期5~6月。荚果具有腺状毛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68份玉米杂交组合的穗三叶长、宽、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性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达到19.27%,穗三叶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34%~9.59%,变异程度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穗三叶各性状为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上叶宽、穗上叶长、穗位叶面积、穗位叶长、穗下叶面积、穗下叶宽、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负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因此,增加穗三叶叶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尤其是通过增加穗下叶宽和穗位叶长提高叶面积的玉米杂交种,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及相关指标显著负相关,与外观品质无明显关系,穗数型品种品质明显优于穗重型品种。穗重指数是综合反映穗数与穗大的明显指标。在稳定单穗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重指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1.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剑叶光合速率、产量及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明穗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半直立穗型‘新稻22’和弯曲穗型‘黄金晴’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氮肥处理下研究其叶片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剑叶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灌浆初期,两穗型品种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弯曲穗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半直立穗型穗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54.93%、19.37%;最大光合速率表现为半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平均高7.46%。半直立穗型产量高于弯曲穗型,且达到最高产量生产力的氮素水平不同,半直立穗型在225 kg/hm2氮素处理达最大,弯曲穗型在262.5 kg/hm2氮素处理达最大。糙米率和精米率,半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而同一类型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弯曲穗型显著高于半直立穗型;食味值,弯曲穗型低于半直立穗型。说明弯曲穗型水稻外观和口感均劣于半直立穗型。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半直立穗型需氮量低、及产量和品质优于弯曲穗型,半直立穗型可以作为水稻株型育种的主要形态指标,并通过减氮栽培可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花粉的奇效     
山楂花粉可作强心剂; 养麦花粉能防治血管系统疾病; 洋槐花粉是健胃剂和镇静剂; 苹果花粉可抗衰老; 油菜花粉对治静脉曲张性溃疡有效; 荞麦、向日葵、玉米花粉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心、脑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良效。(振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不同穗型粳稻穗部稻曲病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害的相关性,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调查分析了不同穗型粳稻稻曲病病穴率、病穗率、病情指数、抗性频率、病粒空间分布以及一、二次枝梗特征等。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弯穗型稻曲病病穴率、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半直穗型次之,直穗型最高,稻曲病发生呈直穗型>半直穗型>弯穗型的规律。弯穗型中10.76%表现为免疫,70.59%表现为抗性,半直穗型52.13%表现为抗性,直穗型19.62%表现为抗性。不同穗型水稻上病粒分布规律不同,弯穗型和半直穗型水稻病粒分布规律为中部>上部>下部,直穗型水稻病粒分布规律为中部>下部>上部,且三种穗型病粒均主要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相关分析表明,弯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与病情指数显著正相关,半直穗型品种二次枝梗长度与病情指数极显著负相关,直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保山市农科所保存的76份多棱大麦种质和152份二棱大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穗长、穗实粒数、株高;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穗长、株高。在多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因此在大麦新品种选育中,应该以提高有效穗为主,多棱大麦兼顾多粒型、密穗型种质,二棱大麦兼顾大粒型、大穗型种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但其分蘖成穗率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获得理想穗数;多穗型品种,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但其分蘖成穗率高,应适当减少播种量,既要获得足够穗数,又要防止倒伏;中穗型品种,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在穗足的条件下,争取穗重.中穗型品种,取得高产的机率高,因此,超高产育种,应选育中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自交系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个甜玉米自交系的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鲜穗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茎粗、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穗长、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叶片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及穗行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85%。  相似文献   

17.
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的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长、轴粗8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计算了玉米产量与果穗各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了排序。果穗各主要性状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长>穗行数>穗重>行粒数>穗粗>轴长>轴重>轴粗。结果表明在选择玉米穗型性状时,要注重对穗长、穗行数、穗重、行粒数、穗粗的选择,而对于轴粗、轴长、轴重可适当放宽要求。本研究为玉米育种工作中穗型方面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产量成因及高产品种群体共性特征。以120个中籼杂交稻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安徽舒城农科所开展品种评比试验,并根据每穗粒数排序将供试品种均分为大穗型(193~270)、中穗型(167~191)和小穗型(108~166) 3类,比较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的产量及构成、生育进程、日产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穗型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穗型下水稻产量变幅均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进一步分别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种类型。高日产量是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共性指标,其中大穗型与增加叶面积指数有关,而中、小穗型可能与促进光能转化效率有关。除日产量外,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形成极具差异。从产量构成来看,大穗型品种主要依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增产;中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而小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这种穗型间的差异与分类方法和大穗型水稻灌浆障碍有关。从物质积累来看,与小穗型高产品种较高的收获指数不同,大、中穗型水稻要依靠生物量增加来提高产量。各穗型下不同产量水平的穗位枝梗分布与穗长均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大穗型高产品种主要表现为日产量高、生物量大...  相似文献   

20.
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302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贵州省5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香优302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变异系数较大,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产量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