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玉米株型育种亲本选配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Griffing2设计,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亲子相关以及玉米株型育种亲本选配的一些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本之间玉米株型性状遗传力差异很明显。故在玉米株型育种时,要先对目标性状进行配合力研究,以增加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同时,要组配紧凑型杂交种,必须是双新均为紧凑型;要组配半紧凑型杂交种,亲本之一必须是紧凑型或中间类型,另一亲本可以是中间类型可平展型;平展型亲本之间以及平展型和中间型亲  相似文献   

2.
对梅花远缘杂种及其亲本的抗冻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露地越冬实验,同时用组织变褐法,原生质膜透性测定法对梅花杂种及亲本的抗冻性潜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粉红梅’×杏、杏ב粉红梅’等梅与杏杂交种抗冻性最强,幼苗在北京地区露地越冬完全无冻害或基本无冻害;梅与山桃杂交种抗寒性高于梅但比山桃弱;而梅花对照苗,地上部分全部冻死。文中对在不同低温及低温持续不同时间处理条件下梅亲本与杂种的抗寒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文末比较了几种测定植物抗冻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廊坊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廊坊杨3个无性系和其亲本之一山海关杨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测定了枝条相对电导率、K+相对渗出率、失水率、水分饱和亏,并绘制了PV曲线;芽的SOD酶活性、POD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项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进行定量转换,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各项指标与各无性系的抗寒隶属函数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4个无性系杨树品种抗寒性由大到小为:廊坊杨3号>廊坊杨2号>廊坊杨1号>山海关杨。  相似文献   

4.
刘红宇  陈超燕  刘晓莉  张欢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02-2802,2805
对樟树黄化病发病程度与树皮电阻值、枝条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化病发生程度与树皮电阻值呈正相关;与树皮含水率呈负相关;树皮电阻值与含水量呈负相关。该研究揭示了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可用树皮电阻值取代树皮含水量,测定树木生长势或病情,从而简化测定程序。  相似文献   

5.
几个仁用杏品种枝条组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4个杏树品种(优一、白玉扁、一窝蜂和龙王帽)的一年生枝条和二年生枝条进行了解剖构造的观察和测量,并对其相对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枝条的木质部比率与抗寒性(相对电导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42。反之,皮层比率与抗寒性成反相关,相关系数达-0.8221。可以把木质部和皮层在茎的结构中所占比率作为抗寒性的形态结构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杂种第一代抗寒性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一种特性。用不同抗寒力的品种杂交,其 F_1代多数表现为中亲值或稍偏于中亲值,多数为不完全显性。小麦杂种 F_1代的抗寒性受杂种优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呈正向优势。同一亲本与抗寒性类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受其亲本抗寒性影响,如果亲本抗寒性强,杂种 F_1抗寒性亦强;如果亲本抗寒性弱,杂种 F_1抗寒性亦弱。两亲抗寒性不同,对 F_1抗寒性的影响也不同,而且抗寒亲本起主导作用,但是不抗寒的亲本也起制约作用。母本对于 F_1代抗寒性有比较大的影响,F_1代抗寒性与双亲抗寒性平均值的相关与回归系数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刺槐种源间抗寒性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来自12个省份的17个刺槐种源为材料,测定各个种源在人工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钾离子相对渗出率、失水率、水分饱和亏缺,并进行枝条的生长恢复试验;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项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进行定量转换,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对17个种源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定;利用综合评定结果与种源地的地理因子(经、纬度)、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各项指标与抗寒性综合评定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刺槐不同种源间抗寒性差异显著,各种源抗寒能力与所在地的年均温和度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判断,中国刺槐抗寒性地理变异符合纬向渐变模式,说明刺槐引种中国100多年来,在抗寒性上已经形成初步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山梨、杜梨、南果梨、早酥梨、苹果梨,以及黄海棠、怀来海棠、新疆野苹果为试材,以枝干为样本,在自然条件下用QJZ型便携式惠斯通电桥测定活体电阻值。结果表明:电阻值与测距呈直线正相关;电阻值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无论是多年生枝还是一年生枝,电阻值休眠期较生长期大而稳定;多年生枝较一年生枝电阻值小而稳定;多年生枝粗度与电阻值呈负相关;电阻值与树体生长势有负相关趋势;电阻值与树种品种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初步认为,活体电阻法可做为苹果树和梨树树体抗寒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61个杂种 F_1代及其亲本材料,分析了谷子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优势值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杂种一代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以单株产量优势最高,其次是穗粒数、穗长、码效、千粒重和株高。②产量优势的提高主要是穗粒数优势的增加,因此,育种中应重视提高亲本的穗粒效和提高穗粒数的杂种优势,从而提高杂交种产量。③杂种一代性状表现与亲本关系密切,应注重高值亲本的选择,特别是产量性状更应注意选择大穗多粒亲本,以便配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用于杂交种改良的供体亲本的选择一直是人为的,没有完善的数量遗传理论指导。本文采用数量性状基因分组的概念,依据加性——显性模型,给出了评价群体供体亲本的9个遗传参数,可以有效地指导杂交种改良:①EP_4值较大的群体可作为供体亲本;②若 Cp_2+Dq_s>Cq_2+DP_s,则应用群体 P 改良 I_1,反之,则应用 P 改良 I_2;③可以运用遗传参数进行杂交种改良的育种决策;④显性度大小对于育种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基因型抗寒性与冷适应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存活率和离子渗透检测法测定了18个来自波兰和中国的小麦品种的抗寒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渗透检测分辨率最高的温度是-1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极显著(n=18,r=0.940^**),冷冻叶片和冷冻植株的离子渗透检测结果相一致(n=18,r=0.706^**)。Jubilatka,Roma,Mikon,和Maltanka诱导后抗寒性强于其它供试品种,其抗寒性与Mironovska808相当;Maltanka的诱导抗寒性最强;豫麦10号的抗寒性中等;波兰的主栽品种Almari抗寒性较弱。供试品种的去抗寒锻炼速度存在很大差异,但抗寒性与去抗寒锻炼速度间无相关性。检测了抗寒性强和弱的品种对不同去抗寒锻炼处理长度的反应,结果表明:8d的去抗寒处理不能完全消除诱导抗寒性。分析认为,抗寒性强的品种Maltanka,Mikon和Mironovska808有着不同的抗寒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冬枣×临猗梨枣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和抗寒单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枣树抗寒性的遗传变异规律,寻找优良的抗寒资源,为枣树生产服务,采用电导法,在不同时期对冬枣×临猗梨枣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枝条进行抗寒性研究,结果显示:深冬(12月底)枣树枝条的抗寒性强于萌芽前期(3月中旬),同一时期杂交后代枝条的抗寒性强于母本冬枣、父本临猗梨枣。抗寒性在杂交群体中存在很大变异,在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温度下各级次的个体数均呈正态分布,表明杂交后代的抗寒性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初步筛选出10株抗寒有益单株,以供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13.
越冬冻害是新疆冬小麦生产中很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时死苗面积达20%以上。因此,防止越冬冻害是发展新疆冬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而对冬小麦越冬冻害的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冻害是由于冬季严寒,由最低温度造成。另一是,越冬过程中天气发生暂时性转暖,尔后又遇寒流,使麦田发生冻融交替。以致在寒流再度到来时,虽未超过该品种能忍受的低温极限,也会发生严重冻害。在某些地区和某些年份可能是主要的因素。第三种是以上两种看法的综合。为此,查明越冬冻害时期,对冻害原因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新疆冬小麦越冬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探讨越冬中的冻害问题,为防御冻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卢明  向承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23-16524
[目的]筛选可提高西瓜幼苗抗寒性的外源激素的种类及其有效浓度。[方法]以西瓜幼苗为材料,用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幼苗,测定其主要的生长指标、冷害指标和保护性酶的活性,评价各处理的抗寒性。[结果]ABA、BA和青霉素能提高西瓜幼苗的抗寒性,以25mg/L ABA处理体效果最佳,50 mg/L ABA次之;1 000 mg/L青霉素和25 mg/L BA也有一定的效果;而乙烯利降低西瓜幼苗的抗寒性。[结论]用ABA处理可以促进西瓜幼苗的生长,同时能提高西瓜幼苗保护性酶的活性,可作为提高西瓜幼苗抗寒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雌蕊是花器官中最不抗寒的部分。以龙王帽、一窝蜂、优一、国仁和优株07-3的1a生花枝(盛花期)为试材,利用室内模拟低温冻害试验,调查了不同低温胁迫下参试杏扁品种雌蕊的受冻害情况,并分析了其雌蕊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变化,以评价不同杏扁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优株07-3抗寒性最好,一窝蜂次之,国仁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鉴定水稻幼苗抗冷力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抗冷力强的麻线谷比抗冷力弱的桂朝对低温胁迫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表现在低温吸胀对种子电解质泄漏、根系生长、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均是麻线谷小于桂朝。幼苗经低温处理后,根系电导、幼苗转绿、叶片叶绿素荧光对低温的敏感性亦是麻线谷小于桂朝。这些生理特性变化与幼苗存活率相一致,由此认为上述各种变化可作为鉴定水稻品种抗冷力的指标。对3个杂优水稻组合(F#-1)及其亲本(三系)进行抗冷力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电导、叶片叶绿素荧光、幼苗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组合(F#-1)及其亲本(三系)之间的抗冷水平,并且杂优水稻的抗冷力倾向于母本。本文对鉴定水稻幼苗的抗冷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园林主要常绿阔叶植物抗冻性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采用电导法、组织变褐法、生长恢复法及TTC还原法研究了北京园林中主要常绿阔叶植物的抗冻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褐化指标以及生长恢复后的冻害指数都明显上升,TTC还原法测定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不同指标的总体趋势高度一致,与种类的抗冻性密切相关.被测植物的抗冻区域如下:八角金盘-10℃以上,洋常春藤、女贞、扶芳藤-8~-12℃,大叶黄杨-10~-15℃,凤尾兰、火棘、广玉兰-15~-20℃,黄杨-15~-25℃.对不同方法比较后认为,电导法可以用于实践中快速、客观地评价和比较常绿阔叶植物抗冻性.对抗冻性测定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酸枣实生苗抗寒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唐燕  王新建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36-141
为了筛选出抗寒能力强的酸枣类型,以不同种源、株型和树龄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设置低温胁迫处理和自然降温对酸枣实生苗离体枝条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酸枣抗寒;丙二醛含量高不利于抗寒。综合分析河北邢台市种源的酸枣抗寒能力最强,其次是山西太原市、陕西渭南市和辽宁朝阳市。不同株型中,直立枝弯曲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强,丛生型酸枣抗寒能力最差。2年生酸枣离体枝条抗寒能力强于1年生酸枣。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衡量酸枣抗寒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喜树种源1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低温处理,采用电导法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半致死温度(即拐点温度LT50),并比较了10个喜树种源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10个喜树种源的抗寒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江苏南京、浙江长兴、安徽黄山、江西南昌、湖南浏阳、浙江龙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