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本地养殖业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加入养殖行业。但是由于经验匮乏、管理不当,羊发生各类疾病的概率较高,不仅影响了养殖收益,而且养殖户的积极性也明显降低。在各类常见的羊病中,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率较高。该病俗称为"转圈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文介绍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羊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以早春及冬季多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3.
将从病羊脑分离纯化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经静脉接种于健康美利奴绵羊 3只 ,结果被感染绵羊均表现出与自然感染绵羊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从脑、心血、淋巴结中回收到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 ,从而证明了该分离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羊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以早春及冬季多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下面笔者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对本病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部分农牧垦区绵羊发生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患羊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培养、病源鉴定观察 ,结果表明 ,在新疆某些地区存在有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引起的绵羊散发性李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1 病原特征 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小尾寒羊发病较多,病原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在分类上属李氏杆菌属,是一种规整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本菌对青霉素有抵抗力,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通常呈散发性,发病率低,病死率高.该病应与脑包虫病相区别,脑包虫病发展缓慢,不传染给其它羊而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7.
鸭李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人、畜、禽都可感染发病。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羊传染性角膜炎的致病原较多,其中衣原体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其次是立克次体、李氏杆菌及摩拉菌感染等。一旦感染,便会迅速波及全群,本病属于高度接触性常见多发病,虽然致死率不高,却会给羊群健康带来危害,对养羊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一直探寻有效的防控措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羊传染性角膜炎病,控制其传播范围。本文对羊传染性角膜炎病进行概述,提出治疗羊传染性角膜炎病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羊传染性角膜炎的致病原较多,其中衣原体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其次是立克次体、李氏杆菌及摩拉菌感染等。一旦感染,便会迅速波及全群,本病属于高度接触性常见多发病,虽然致死率不高,却会给羊群健康带来危害,对养羊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一直探寻有效的防控措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羊传染性角膜炎病,控制其传播范围。本文对羊传染性角膜炎病进行概述,提出治疗羊传染性角膜炎病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影响人、许多动物和鸟类的感染性疾病。有6种公认的种:无害李氏杆菌、伊氏李氏杆菌、格氏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斯氏李氏杆菌和威氏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和伊氏李氏杆菌是重要的病原,已经鉴别出来伊氏李氏杆菌的两个亚种,即伊氏亚种和伦敦亚种。反刍动物是最经常被感染的驯养动物。李氏杆菌病的基本形式包括败血症、脑炎和流产。  相似文献   

11.
刘彦力  陈焰 《农村科技》2007,(10):62-6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及人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2.
一、传染性疫病防治
  对绒山羊母羊繁殖性能有较大危害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有布氏杆菌病、蓝舌病、李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伪结核及弓形虫病、衣原体病等。这些疾病除了引起羊只的死亡消瘦外,还直接侵害母羊的生殖器官,特别是母羊的子宫,往往引起群发性流产。对布氏杆菌病、蓝舌病、伪结核病,可定期注射疫苗进行接种免疫;对巴氏杆菌病、李氏杆病菌,主要是做好圈舍、器具的定期消毒,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对弓形虫、衣原体等疾病,在预防上做好饲料、饮水清洁,加强圈舍卫生,及时消毒,对有流产个体的母羊,可对胎衣、子宫内容物进行镜检,查出致病微生物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李氏杆菌病又名旋转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却很高,各种年龄,不同种类的畜、禽和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均可感染李氏杆菌而发病,主要以幼龄和妊娠母畜较易感,且发病较急。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娠母畜流产。家禽和啮齿类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人感染后症状不一,以脑膜炎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建立小鼠单核增生李氏杆菌病动物模型,筛选有效治疗该细菌性疾病的中药方剂。口腔灌注感染昆明小鼠,以临床表现与病理剖检变化为指标建立动物模型,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治,筛选有效的中药组方。成功建立了昆明小鼠单核增生李氏杆菌病的动物模型,筛选的水牛角CornuBubali、生地黄Radix Rehmanniae等五味中药配伍的有效中药方剂,治疗有效率达90%,治愈率达75%。结果表明小鼠能够作为单核增生李氏杆菌动物模型,同时也证实中药方剂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1李氏杆菌病1.1病原本病为人畜共患散发性传染病,以起病急,脑神经紊乱,孕羊流产为特征,发病率不高,死亡率达90%以上。本菌为细长小杆菌,短链呈V字形,无荚膜和芽胞,革兰氏阳性,患病动物是传染源,以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的羊都易感,羔羊发病率最高。1.2症状病初精神沉郁、呆立、皮肤潮红、低头垂耳、流涎和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生鲜肉、奶李氏杆菌的带菌情况及掌握其在畜产品中的生态学分布.[方法]从石河子、奎屯、额敏等地区采集牛、羊、猪、禽等生鲜肉和鲜牛奶检样共680份,参考国标两步增菌法分离李氏杆菌,采用细菌生化鉴定和PCR法鉴定分离株,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致病力.[结果]从68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李氏杆菌,带菌率为1.14;,4株为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带菌率为0 6;,4株LM可导致小鼠发病死亡.[结论]新疆地区新鲜肉奶中李氏杆菌的带菌率较低,但食源性LM分离株都有致病性.调查结果为该地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估及李氏杆菌的监测提供参考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弓形体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经常引起猪的感染发病,山羊较少感染发病,尤其与李氏杆菌混合感染实属罕见。临沂市平邑县某黑山羊养殖户发生了一起黑山羊弓形体与李氏杆菌混合感病例,现就其发病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2016年7月14日该养羊户饲养的52只黑山羊始陆续发病,至16d发病16只,死亡8只。发病后曾用青霉素、链  相似文献   

18.
近日,江苏省盱眙县某养殖场饲养220只山羊,突然出现不食、转圈、共济失调、孕羊流产等现象。畜主自行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治疗,症状较轻的可治愈,较重的一般难以治愈且死亡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自行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新病例不断发生,畜主遂来我站求诊。经诊断为李氏杆菌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转圈,倒地后不能自行站立,颈项强直,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不食,咽喉麻痹,口流涎,昏迷,孕羊流产,体温升高1~2℃;羔羊死亡率甚高。  相似文献   

19.
<正>家兔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一旦兔场发生此病,将会为兔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发病较多。不仅家兔对李氏杆菌易感,啮齿动物、家畜、鸟类也易患此病。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和昆虫,感染源为染病及带菌动物。病原体含于动物鼻孔、眼睛、生殖器官分泌物和粪尿中,可经饲料、水、空气传播,也可在腹内感染。如家兔接触被污染了的饲料、饮水而感染,或经交配感染。幼  相似文献   

20.
正羊布氏杆菌病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由其对羊的感染非常严重,羊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3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接触,食用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