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有棱丝瓜是瓜类葫芦科丝瓜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大肉类型棱丝瓜是有棱丝瓜栽培种中的一种类型,因瓜短粗、肉肥厚而著称,其商品瓜肉质脆嫩、味甜、性温,适宜煮汤或炒食,深受人们喜爱.以前,由于农产品流通范围较小,以及推广力量较为薄弱,大肉类型棱丝瓜栽培区域比较狭窄,主要分布在广东潮汕地区、福建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流通的不断扩大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大肉类型棱丝瓜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以及华南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已有广泛种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特色蔬菜之一,其适应性较为广泛,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2.
丝瓜在植物学上分为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福建省宁德市长期种植的为有棱丝瓜品种。因有棱丝瓜果色深绿,果肉细嫩,瓜条匀称,外观好,味清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丝瓜在宁德市主要以春季种植为主,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春季最适宜丝瓜生长,大多品种均有较好表现,应选择优质、丰产品种。宁德市长期以种植地方品种福安有棱丝瓜为主,该品种肉质细密,瓜质爽甜,分枝能力强,连续坐果,特别高产,瓜条不易弯曲、不易老化,便于贮运。此外,近年还引进推广了广西、广东等地有棱丝瓜品种,如美味高朋和步步高等。  相似文献   

3.
有棱丝瓜苦味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棱丝瓜是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最具南方特色的瓜果类蔬菜,也是华南地区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味清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随着漳州地区有棱丝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其苦味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有棱丝瓜的品质,也明显降低了种植效益.有棱丝瓜之所以会产生苦味,是由于有棱丝瓜的植株中含有一种苦味物质,我们称之为苦味素或者葫芦素.苦味素不仅存在于植株内,还存在于有棱丝瓜的果实内,其含量一般随着有棱丝瓜果实的成熟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有棱丝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类型,均属短日照作物.有棱丝瓜较普通丝瓜对日照要求更敏感,因此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选用普通丝瓜种植,而有棱丝瓜主要在华南地区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5.
湖南地区丝瓜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原产于印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菜用的丝瓜在植物学上有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在湖南多栽培普通丝瓜,有棱丝瓜在郴州、永州一带有一定栽培面积。丝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维生素,为我省夏秋主要蔬菜之一,广大农村基本每户都种植少量丝瓜,供自己食用,品种以当地农家常规种为主,由于丝瓜长距离贮运对商品性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大型的丝瓜生产基地均分布在大中城市周围。湖南地区目前用于商品生产的丝瓜主要有绿皮丝瓜和白皮丝瓜两种类型,现将主要栽培模式和品种介绍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棱丝瓜肉质细嫩 ,味清甜 ,品质比本地丝瓜好 ,经济价值颇高。昆明地区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4.7℃ ,最高气温一般不高于30℃。有棱丝瓜是喜温蔬菜 ,生长适温30℃。在昆明地区栽培有棱丝瓜气温稍嫌偏低 ,栽培时间和技术不易掌握。我们用3年时间摸索出昆明地区有棱丝瓜栽培技术 ,现分述如下 :1露地栽培有棱丝瓜大棚或露地栽培均可,一般以露地栽培为主。1.1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或将育成的苗移栽至大田。5~7月是昆明气温最高的季节 ,适宜有棱丝瓜的生长。1.2品种适宜昆明地区种植的品种有 :绿园1、2号 ,夏优 ,金喜 ,金夏 ,夏棠 ,泰国肉…  相似文献   

7.
绿胜1号是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种一代有棱丝瓜新品种,表现为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较强。经连续两年的省丝瓜区试及多年生产示范,各地均表现优良,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适宜市销、北运及出口。绿胜1号丝瓜于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熊岳长绿’苦瓜是以广东农家品种‘长身苦瓜’变异植株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日本的‘大圆锥’苦瓜选育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交组合,具有极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以及适应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等特点.2012年3月13日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熊岳长绿’苦瓜,是辽宁省唯一自主选育生产上应用的苦瓜1代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9.
雅绿2号丝瓜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绿 2号丝瓜是以从广东地方品种雅岗丝瓜中经多代筛选出的优良自交系雅 5 1 2 3 0为母本 ,用春丝瓜材料S 8的多代自交后代S8 1 2 10 10 10作父本配制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 ,以主蔓结果为主 ,第 1雌花节位第 8.6节 ,果实长棒形 ,长 5 4.5 1cm ,横径 4.8cm ,单瓜质量 0 .36kg ,果色绿 ,棱墨绿 ,沟浅 ,瓜条匀称 ,味清甜。适宜广东省春、秋种植 ,一般每 6 6 7m2 产量 2 0 0 0~ 2 5 0 0kg。  相似文献   

10.
有棱丝瓜又名粤丝瓜,是广州著名的特产蔬菜。其味清甜,品质脆嫩,风味独特,干物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丝瓜,炒食或煮食均可,深受市民喜爱。广州年栽培1900公顷左右,除市销外,还大量出口。目前全国很多地区从广东引种有棱丝瓜,作为宾馆蔬菜,栽培面积正在不断扩大。为了帮助引种者种好有棱丝瓜,现将有棱丝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品种 适时播种 有棱丝瓜属于短日照植物,多数品种对短日照条件要求较严格。日照在10小时以内,雌花数目较多,第一雌花着生节位较低,产量较高。日照10小时以上,雌花数量少,叶蔓易徒长,产量较低。早春和秋季日照较短,温度较低,可选择较耐低温的品种如绿旺、双青等。夏季日照较长,须选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夏棠一号、天河夏丝瓜等。有棱丝瓜生长适温为22-28℃,10℃以下生长停止,5℃以下易受冻害。广州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较高,2-8月均可播种。其他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期,春播时应有一定的防寒措施。有棱丝瓜一般直播,育苗要有保护根系措施,以兼塑料钵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苦瓜是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苦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优,是人们夏秋季喜食的蔬菜之一.在南亚、东南亚、中国和加勒比海群岛均有广泛的种植.东洋绿F1油身大肉苦瓜是以韩国黑籽苦瓜为材料育成的杂交一代中早熟品种.在广西柳州有较大的栽培面积,2010年引入宾阳县试种,因其长势旺,抗病,高产,采收期长,商品性好,品质优,售价高,正逐渐成为当地菜农首选的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有棱丝瓜是一年生蔬菜作物,又称十棱瓜,是闽南地区春秋主要瓜类蔬菜之一, 以其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有棱丝瓜品种选育多年, 对春秋季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进行了多年探索, 现将杂交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棱丝瓜繁种时,恰值南方多雨季节,病虫害发生严重,种子产量低,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以绿源3号丝瓜为供试品种,根据多年自身实践经验,结合当地种植模式,摸索出一套有棱丝瓜杂交制种技术。包括制种地的选择、亲本的播期、播种育苗、杂交授粉、病虫害防治、采集收种等相关技术,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有棱丝瓜繁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棱丝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江秀7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0~20节,瓜长42.6~47.4 cm,横径5.12~5.24 cm,单瓜质量393.7~406.2 g。瓜呈棍棒形,绿白色,瓜皮斑点少,棱沟较浅,棱绿色。肉质脆甜,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夏胜4号是以2011DDD-11为母本、2010NSD-16为父本配制的大肉型有棱丝瓜杂种1代,其中熟,生长势强,果实品质优,食味佳,采收期长,丰产,耐贮运,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6,(2)
为解决大肉丝瓜品种退化等问题,于2013-2014年对新选育的大肉丝瓜品种江秀7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江秀7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两对照(新秀五号、粤优大肉丝瓜)增产,综合性状表现佳,丰产稳产,适宜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芥蓝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蔬菜之一,是潮汕地区特色优势蔬菜,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很受人们喜爱,更是畅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创汇蔬菜之一,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一代芥蓝新品种,提高芥蓝的产量和品质,对促进芥蓝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2016年春、秋两季,汕头市种子站在揭阳市农科中心、潮州市农科中心、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三个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6年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70017.  相似文献   

18.
白沙早丰3号苦瓜是广东省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于1996年采用90-01A苦瓜强雌性系作母本,以94-03B自交系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丰产性表现突出,品质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是粤东地区的主栽苦瓜品种之一,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广东、海南、福建等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2 500 hm2.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广州地区按食用习惯以种植有棱丝瓜(L.acutangula Roxb)为主。大多数品种适合早春栽培,缺乏夏植的优良品种。又因近年来各家各户个体经营,种植品种繁多,自然杂交频率很高,个体杂合性强,品种的混杂退化也十分严重。1986年调查广州市郊棠东丝瓜生产地天河区东圃镇,主栽品种棠东丝瓜近5年的表现情况,平均亩产量约500kg,最高800kg。在大田随机抽样调查1000条瓜(商品瓜),其尾大头细,瓜身短粗,瓜长平均35cm,畸形瓜比例占41%,皮色发白粗糙(麻皮)、硬身者占40%以上,品质极差…  相似文献   

20.
陈铣 《蔬菜》2018,(7):54-58
为筛选高抗霜霉病的丝瓜品种,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对72份丝瓜品种材料的霜霉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病情指数在3.3~72.7,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材料分别有12、21、22、14、3份,分别占试验品种总数的16.7%、29.2%、30.5%、19.4%、4.2%。丝瓜品种材料的来源地与抗病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筛选出12份高抗霜霉病的品种材料,分别为3号棱角、春丰、春绿、翠秀花点、绿胜二号、美的大肉花点、春绿夏棠、汇丰大肉、翠绿、六叶香棱、绿冠和碧丽喜,以期为生产用种和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