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菌糠又叫菌渣,是指以棉籽壳、锯木屑、稻草、玉米芯、甘蔗渣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料(如酒糟、醋糟、造纸厂废液及制药厂黄浆废液等)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基[1]。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菌糠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报道,我国食用菌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年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年产菌糠量不少于300万吨[2]。菌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丢弃或燃烧,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大力推广食用菌菌糠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进展,从食用菌菌渣成份到综合利用各方面,包括食用菌栽培再利用以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渣。但目前我国对菌渣的综合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菌渣被废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现状,对代替原材料栽培食用菌以及用作肥料、饲料、基质、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食用菌产业现状对菌渣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对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菌渣复配基质在蔬菜栽培中的配比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食用菌菌渣在蔬菜生产领域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菌渣问题日益突出。简要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菌渣的处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包括用作肥料、饲料、沼气原料和制作燃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在介绍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从食用菌栽培再利用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途径的研究进展,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理化性质研究薄弱、研究应用缺乏协作、应用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如加深基础研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和行业间的合作;加强菌渣利用的应用研究等。综合来看,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菌糠的营养价值及生态循环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菌糠又叫菌渣,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时,鲜菇采收结束后剩余的培养基,是食用菌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酶解、结构发生质变的粗纤维等成分的复合物。据检测,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其他营养成分,随意丢弃或堆放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霉菌和害虫滋生,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循环利用食用菌废菌显得尤为重要。灌南县作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和江苏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已集聚发展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企业50余家,2012年制作各类菌包9亿袋(瓶),年产鲜菇31万t,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就是利用蚯蚓消解菌渣,产生大量蚯蚓动物蛋白与蚓粪生物有机肥。对食用菌菌渣资源及利用情况、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内涵及意义、蚯蚓处理食用菌菌渣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菌渣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秸秆资源状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减少对秸秆资源和林木资源的过度依赖,研究食用菌专用原料植物培育技术及其配套生产技术,构建食用菌生物反应器体系.利用栽培后的菌料开发家禽和鱼类的养殖饲料.加工、生产土壤有机肥料,使食用菌生物转化产业真正纳入生态经济和农村循环经济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66个种,约118个种下分类单位(变种、变型),我国有62个种.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14种氨基酸.尤其Vc含量,每100g鲜果肉中可达到90~420mg,享有"Vc之王"的美称.猕猴桃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随着猕猴桃栽培的进一步兴起和引种工作的进行,良种苗需要量急剧增加,而采用常规繁育方法周期长、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猕猴桃成为重要的良种繁育途径.此外,组织培养也是生理生化和遗传研究必需的基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重组DNA遗传转化等都必须在组培再生技术相当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随后,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影响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因素,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应用等方面就近十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4.
利用闲置的哈密瓜大棚,对15个豇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源豇豆和农家乐373油白豆角2个品种在三亚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产量高、耐热性和抗病性强,适合三亚地区甜瓜地轮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旱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晴天时,甜樱桃日光温室上午8~10时为气温升温阶段,11~13时为气温高温阶段,14~16时为气温降温阶段。昼间地温变化幅度为2.3℃,连续晴天时日平均地温上升约0.3℃。阴天时,日光温室气温和地温均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连续阴天日平均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是连续晴天温度上升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