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70%的吡虫啉WDG为对比药剂,进行50%噻虫啉WDG防治葡萄上白粉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啉WDG在2000倍液、2500倍液以及3000倍液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对比药剂,其中稀释2000倍液药后7d的防效高达94.65%,药后14d的防效高达90.40%,远远高于对比药剂,且对葡萄安全。  相似文献   

2.
嫁接技术与药剂处理防治大棚西瓜枯萎病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嫁接技术、药剂处理:21%克菌特800倍液+20%农抗一二○700倍液灌根,50%苯菌灵6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茎叶处理,21%克菌特800倍液+20%农抗一二○700倍液灌根+50%苯菌灵6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茎叶处理,分别进行大棚西瓜枯萎病防治,防效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木霉菌T2562防治莴笋霜霉病的效果,筛选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莴笋苗期霜霉病初发期可用木霉菌T256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莴笋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较高时可用10%氰霜唑SC1875倍液,或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DG1500倍液+687.5g/L氟菌·霜霉威SC6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4.
咯菌腈、嘧菌酯等4种药剂防治黄芩根腐病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取两个试验方案,在早春黄芩播种时,使用咯菌腈、嘧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4种药剂进行不同组合处理防治黄芩根腐病试验,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倍液浸种+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50 kg·667 m~(-2)土壤消毒的方法防治黄芩根腐病效果最好,能够提高黄芩产量。  相似文献   

5.
西瓜白粉病是苏北地区西瓜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等4种药剂在淮安市主栽品种"早佳-8424"上进行了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 000倍、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 000倍、75%肟菌·戊唑醇WDG 1 500倍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均在90%以上,75%肟菌·戊唑醇WDG 3 000倍和10%苯醚菌酯SC1 500倍2次用药防效分别达到82.02%和76.60%,而50%多菌灵WP800倍防治效果不理想,仅为45.12%。总体上看,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DG和10%苯醚菌酯SC3种药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防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筛选生物与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用于科学防控葡萄霜霉病。采用室内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预防及治疗试验,分别比较5 种生物药剂和5 种化学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 效果。5 种生物药剂对孢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田间预防试验中,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000 倍液和3×108 CFU/g 哈茨木霉菌WP 200 倍液施药3 次后防效均超过50%,但治疗效果均低于50%;5 种化学药剂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 倍液、80%烯酰吗啉WDG 2000 倍液、23.4%双炔菌酰胺SC1500 倍液和250 g/L 吡唑醚菌酯EC 2000 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中均具有较好防效,但250 g/L 嘧菌酯SC 2000 倍液田间防效偏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哈茨木霉菌应在发病前用药;除嘧菌酯外的4 种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氟噻唑吡乙酮持效期较长,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10种生物和化学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生物与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用于科学防控葡萄霜霉病。采用室内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预防及治疗试验,分别比较5种生物药剂和5种化学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5种生物药剂对孢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田间预防试验中,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000倍液和3×10~8CFU/g哈茨木霉菌WP 200倍液施药3次后防效均超过50%,但治疗效果均低于50%;5种化学药剂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倍液、80%烯酰吗啉WDG 2000倍液、23.4%双炔菌酰胺SC1500倍液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 2000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中均具有较好防效,但250 g/L嘧菌酯SC 2000倍液田间防效偏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哈茨木霉菌应在发病前用药;除嘧菌酯外的4种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氟噻唑吡乙酮持效期较长,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协同作用的药剂组合,为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开发增效组合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常用杀菌剂原药(包括嘧菌酯、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及丙环唑·肟菌酯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协同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可溶性蛋白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和过氧化物酶(POD)试剂盒等评价杀菌剂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019年8月进行田间试验,评价250 g/L丙环唑EC、50%肟菌酯WDG及组合(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有效质量比1:5)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种杀菌剂原药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EC50为0.20~1.61 μg/mL,除唑菌酯和醚菌酯对纹枯病菌的毒力相对较弱外,其余8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小于1.00 μg/mL,以吡唑醚菌酯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20 μg/mL。丙环唑原药与肟菌酯原药按有效质量比1:10、1:5和5:1组合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其中以1:5组合时协同作用较明显,EC50为0.24 μg/mL,共毒系数(CTC)为393.41;用该组合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后,能提高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抑制蛋白的合成,降低SOD和POD活性。田间喷施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组合后21 d,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94.08%,高于单剂250 g/L丙环唑EC(88.79%)和50%肟菌酯WDG(92.72%)处理。【结论】丙环唑·肟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可极大减少药剂使用量,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增效组合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甘蔗白条病在温岭呈流行趋势,田间表现症状以慢性型为主。为有效防控甘蔗白条病,以广东黄皮果蔗为材料,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白条病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白条病的方法和药剂,为果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段3 h、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种段,防效分别为24.7%~29.7%、35.6%~36.0%;发病初期,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的防效为54.3%~57.1%,优于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的防效;发病后期,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的防效优于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  相似文献   

10.
尹长年 《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34-135,137
为筛选出防治梨树黑星病的有效药剂,以黄金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其2 000、3 000、4 000倍液3个处理在梨树叶片上的防效分别为87.23%、83.17%、80.61%,在果实上的防效分别为86.21%、83.12%、80.29%。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7 000倍液的在梨树叶片和果实上的防效均在80%以上,供试的4种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花期温度变化对香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的关系,确定花期温度变化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增温处理,测定在坐果始期、萼片离层形成期与萼片脱落期的果实同化物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结果】与对照相比,香梨不同花期增温处理均能降低脱萼率,盛花期增温处理的脱萼率差异极显著,降低了2.29倍;各处理组间坐果率差异均不显著。在坐果始期,盛花期增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相比对照分别高1.86和2.79倍,但初花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萼片离层形成期未形成离层果实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离层形成果。在萼片脱落期,各处理宿萼果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与脱萼果。【结论】初花期增温处理对萼片脱落率和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没有显著影响;盛花期增温处理促进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进而抑制萼片的脱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葡萄霜霉病对常规防治药剂抗药性问题,采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测定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保护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为87.23%~100%,病指防效96.47%~100%;3次药后14天各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54.39%~89.66%,病指防效78.40%~97.33%。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治疗效果以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最好,病叶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5.17%和81.77%;3次药后14天治疗效果以100 g/L氰霜唑SC 2500倍防效相对最高,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4.30%和73.42%。综合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效果,确定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桑树在园林应用中树势衰退和采摘桑椹而破坏桑树及其他园林植物和园林设施的情况,通过三种激素、四种化学药剂对不同时期的桑树进行疏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盛花期使用300倍-600倍的30%敌百虫对雌花进行疏除,使用300倍-600倍的80%敌敌畏对雄花进行疏除。在幼果期,对疏花效果不好和漏喷而结果的施用200倍-400倍的40%乙烯利进行疏果。可有效疏除花果总量的90%以上,达到疏除园林桑树花椹,利于树势恢复,提高桑树在园林中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尚磊  高倩  李悦  陈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1):3184-3191
【目的】明确蜂糖李幼果脱落规律及落果生理特性,为生产上保果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蜂糖李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和脱落果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幼果脱落动态以及幼果和新梢的生长量。【结果】蜂糖李盛花后各时期正常果的单果重和果实直径均显著高于脱落果(P<0.05),正常果生长快速,脱落果生长缓慢;脱落果单果重积累速度慢,正常果直径的增长速度比落果快。蜂糖李整个落果期持续时间为花后14~70 d,分为快速落果期(花后14~28 d)和缓慢落果期(花后28~70 d),其中快速落果期为主要的落果发生时期,花后28 d为落果高峰,约82.73%幼果脱落。幼果在前期生长缓慢,花后42 d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新梢生长呈快—慢—快的趋势,新梢生长在花后21~28 d与落果率呈正相关。整个生理落果期,正常发育的幼果中积累的GA3、IAA和ZT含量整体高于脱落果,ABA含量低于脱落果。正常发育果实中促进生长型与抑制生长型激素的比值[IAA/ABA、GA3/ABA、ZT/ABA和(IAA+GA3+ZT)/ABA]大于脱落果,说明果实中高水平促进生长型激素和低浓度抑制生长型激素有利于坐果。【结论】蜂糖李幼果中ABA含量高而GA3与IAA含量低可能是出现幼果大量脱落的根本原因,此外,新稍伸长也是致使果实脱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秦椹1号为果叶兼用品种,其桑椹大,形态奇特呈佛手状,平均单椹长4.5cm,粗2.5cm,重5.7g.成熟桑为紫黑色,汁液鲜红.春季发芽率88%,每米条长产椹量与春秋蚕期产叶量分别为0.27kg与0.044kg和0.1kg.每hm2产培19246kg和产籽615.9kg与春秋蚕期产叶量3132kg和7128kg.桑椹含糖量16%,春秋桑叶含粗蛋白24.56%~2253%,粗脂肪6.995%~7.65%,粗纤维10.35%~10.64%.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天津市果品市场,延长供应期,进行了树莓新品种的引种和设施栽培,研究了不同栽植地区(天津市北辰区和蓟县)的红树莓和黄树莓的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红树莓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加。从未成熟的白色期到完全成熟的深红期,平均单果重从14.41g增加到25.91g,后者是前者的1.8倍;果实横径从14.20mm增加到17.25mm,增加了3.03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6%增加到了9%,增加了3%。同一成熟期(深红期)的红树莓果实单果重约是黄树莓的1.7倍;红树莓果实横径是黄树莓的1.13倍;红树莓可溶性固形物最大值为9%,也略高于黄树莓的8%。在4℃低温贮藏时,红树莓果实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腐烂率逐渐增加,贮藏到第3天时腐烂率增加了50%,贮藏到第7天时腐烂率达到100%。在粉红规采收红树莓果实,贮藏期最长,但可溶性固形物较低。应在果实粉红期至鲜红期之间采收。  相似文献   

17.
蔡荣荣  姜东青  贾姗姗  袁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7-12308,12346
[目的]优化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浙江省内栽培种植的大十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提取桑葚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以10个不同品种的桑葚为研究对象,对桑葚果汁和果渣中总花青素类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泡次数>提取液pH>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液pH 4、料液比1∶1 g/ml、浸泡3次.大十品种的果汁和果渣干粉得率和总花青素含量都是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高的,值得推广种植.[结论]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进一步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桑葚果渣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防治梨火疫病化学药剂和防治适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种市售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常量喷雾方法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分析不同时期施药最佳防治时期,运用定向涂抹法防治发病严重部位。【结果】铜制剂对梨火疫病的防效相对较优于农用抗生素,其中氢氧化铜、噻菌铜和松脂酸铜的防效分别为96.2%、68.5%和66.7%;香梨初花期施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且铜制剂的防效高于其它药剂,其中初花期施用氢氧化铜对梨火疫病的防效可达96.2%;针对已发病的梨树枝干,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进行涂抹防治,病斑抑制率达到了92.1%。【结论】初花期可喷施铜制剂进行保护,有效阻止病原菌入侵;盛花期可使用非铜制剂进行防治,避免产生药害;果实膨大期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或噻霉酮涂抹剂定向涂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