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中晚熟组品种的性状结果为数据材料,对东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产量构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单穗重和亩穗数是构成东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出苗-抽穗天数、生育期、株高、穗长和出谷率。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顺序为穗粒重千粒重亩穗数单穗重出苗-抽穗天数穗长生育期抽穗-成熟天数出谷率。  相似文献   

2.
以15个谷子(Setaria italiea)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2.05%~22.66%;6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生育期>穗粒重>穗长>株高>穗粗。说明谷子产量育种中要重点对具有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性状突出的种质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3.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慧卿  王军  袁峰  郭二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05-106,111
以2008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品种的性状结果为数据材料,对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产量构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穗粒重和单穗重是构成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株高和出苗-抽穗。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顺序为单穗重〉出谷率〉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出苗-抽穗〉穗粒重。  相似文献   

4.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栾素荣  王占廷  李青松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15-116,118
以2009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西北区中晚熟组12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穗粗〉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生育期。说明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和穗粗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谷子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13个谷子品种10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出谷率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出谷率、单穗重和穗粒重等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5.67%。  相似文献   

6.
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明确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为谷子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新育成的4个早熟杂交谷子品种在冀西北坝上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抗逆性均好,但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株高、穗长、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和产量7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和单穗重是影响冀西北地区早熟杂交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8.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2012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东北中晚熟组11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顺序为出谷率穗粒重生育期单穗重蛀茎率抗旱性纹枯病谷锈病穗粗穗长千粒重株高谷瘟病抗倒性。说明出谷率、穗粒重、生育期、单穗重和蛀茎率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抗旱性、纹枯病、谷锈病、穗粗、穗长、千粒重、株高、谷瘟病和抗倒性对谷子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2年内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制谷子抗除草剂新种质,本研究以吨谷为试验材料,利用EMS诱变育种技术,构建了突变体库,通过定向选择,得到33份各农艺性状稳定的吨谷抗拿捕净新品系,并在2021年将其种于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调查谷子抽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9个农艺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33份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EMS诱变得到的33份抗除草剂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为5.97%~19.34%,其中单穗重变异系数最大,成熟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产量与其他8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穗长>株高>成熟期>单穗重>抽穗期>单穗粒重>千粒重>穗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77%,且特征值大于1,所以提取前3个主成分对33份抗除草剂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玉米品种密植条件下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脱粒含水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找出该地区密植条件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耐密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疆18个中熟玉米品种为材料,在10.5×104株/hm2密度下,分析各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结果】在密植条件下各参试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与行粒数(r=0.565*)、百粒重(r=0.485*)呈显著正相关;18个玉米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85.6%的产量变异;优化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6.391+0.469X6+0.33X8。【结论】新疆北疆博州地区密植条件下选择玉米品种时,选择穗长稍长、穗粒重较大、百粒重较重且脱水快的品种,华西704,登海1707和华西917可作为新疆博州地区中熟春播地膜玉米栽培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外引小麦种质材料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国际挑战计划项目(GCP)提供的1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千粒质量、穗粒数、单株穗数、株高、籽粒饱满度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产量、穗粒数、单株穗数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抽穗期和成熟期对穗粒数、产量和千粒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出大穗丰产品种8个,大粒丰产品种8个,矮秆丰产品种5个,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突出的优良品种25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挖掘优质高产籼糯品种‘珍珠糯’的高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利用近年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品比试验结果数据,对‘珍珠糯’的全生育期(x1)、株高(x2)、有效穗(x3)、穗长(x4)、穗粒数(x5)、结实率(x6)、千粒重(x7)和产量(y)进行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糯’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穗粒数>有效穗>穗长>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变化范围5.27%~19.74%;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发现,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综合决定效应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用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3个对‘珍珠糯’产量有显著效应的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y=1729.381+8.859x3+7.743x5+37.755x6。综上,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影响‘珍珠糯’产量的主要性状,在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注意在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云南省德宏州籼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单相关、偏相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2020年德宏州品比试验中的42个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穗数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穗长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29%。根据各品种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排序,锦两优906、泸优164、花优33分列前3位。聚类分析将42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第Ⅵ类可作为生产上高产栽培的优势品种,第Ⅴ类可作为早熟高产育种的优异资源。依据各类型品种的特征,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高产育种目标和栽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对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生物产量(0.91)>穗粒质量(0.49)>千粒质量(0.41)>穗粒数(0.25)>每穗小穗数(0.11)和每穗有效小穗数(0.11);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依次为:生物产量(0.980 4)、每穗有效小穗数(0.070 5)、穗粒质量(0.038 92)、千粒质量(0.025 79),表明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40.22+0.52x1-3.11x3+0.45x5-0.37x6,决定系数为0.906 6,相关指数为0.770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