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繁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制品和谷物中的一种常见毒素,如玉米谷物及其饲料制品在生产及运输等过程中非常容易污染ZEA。ZEA的作用类似雌激素,能够分泌非常强的生殖毒性。动物食入ZEA后,会造成生殖器官功能发生紊乱和退化,使其生长发育受阻,繁殖力降低,引起生殖障碍,尤其是猪对ZEA非常敏感。目前,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非常关注ZEA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指奶牛由于采食了被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引起的以小母牛乳腺增大、阴户肿大、不孕,母牛受胎率低下、胚胎早期死亡、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敏感性有差异,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病。1病因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研究发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污染极其普遍,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性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食品和饲料中ZEA浓度差异很大(从几个mg/kg至几千个mg/kg).本文综述了ZEA的吸收、代谢和生物转化机制,ZEA的生殖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并且从预防土壤中镰孢菌及其相关霉菌的污染、收获和收获后真菌毒素的控制、污染颗粒的物理...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谷物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可造成20%~30%的饲料浪费。ZEA可以对动物的肝脏、肠道、肾脏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ZEA作为雌激素类似物,能够干扰内分泌平衡,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文章总结了ZEA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列举了消除ZEA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法并分析其局限性,重点阐述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缓解(消除) ZEA毒性的研究进展,为解决饲料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是世界范围内污染农作物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当畜禽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对机体造成生殖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甚至还可在机体组织中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精准的检测出饲料及饲料原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公猪生殖机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特殊毒性的生物毒素,它的强雌激素样作用对动物机体的伤害很大,不仅引起动物流产、死胎、低产仔率等生殖机能异常,还可以导致繁殖功能下降、不育、畸形等.已有研究表明,ZEA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损伤,对细胞和遗传性也有毒性作用.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来揭示玉米赤霉烯酮损害机体生殖功能的机制,但关于它影响机体的生殖性能更详尽的机制还亟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主要针对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毒性进行了综述,总结出ZEA对生殖系统的毒性机制,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繁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具有生殖系统毒性,对养殖业造成威胁。研究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技术对提高动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脱毒技术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目前饲料的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从患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由镰刀菌产生、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真菌毒素。ZEA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危害严重。文章就ZEA的理化性质、污染情况及ZEA的免疫毒性、细胞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肝脏和肾脏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从患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由镰刀菌产生、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真菌毒素。ZEA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危害严重。文章就ZEA的理化性质、污染情况及ZEA的免疫毒性、细胞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肝脏和肾脏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强,主体饲料中很常见,生产中常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来降低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免疫功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阐述了吸附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ZEA)一种由镰刀菌属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因此,ZEA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导致动物机体生殖激素代谢紊乱,诱发生殖器官形变及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动物繁殖系统,解决ZEA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ZEA的理化特性、毒性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缓解ZEA毒性及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代谢物质,它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梁和小麦上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取代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其结构与牛用合成代谢剂玉米霉醇相似。饲喂这种发霉变质的谷物饲料,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怀孕母猪流产,后备母猪屡配不孕,生长期小母猪阴道炎等。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主要由多种镰刀菌产生。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谷物中均有检出,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ZEA会造成动物生殖机能异常,同时表现为生长性能的下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畜牧业由于ZEA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综述了ZEA的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肝脏和肾脏毒性、遗传毒性及肿瘤诱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霉菌毒素既会危害母猪的繁殖性能,也会危害公猪的繁殖性能。生物转化是许多细胞所具有的解毒机制。将这一功能赋予一种饲料添加剂,有助于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Zeoralenone,ZEN)为一类主要由镰刀菌属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等。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现象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它不仅对玉米生产、贮存和加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危及人和畜禽的生命健康。本文简要概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生产的毒害作用,对其污染现状、防控和检测方法进行简单归纳,为猪生产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