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由于我县绵羊包虫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于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对我县家畜定点屠宰场屠宰的绵羊专门进行了包虫病检测与调查统计,采用眼观、手摸与临床解剖的方法,和肉品检验同步进行,累计调查绵羊13 160只,感染绵羊826只,感染率6.28%;其中肝包虫病例673只,感染强度范围1~27个,感染率5.11%;肺包虫病例50只,感染强度范围1~16个,感染率0.38%;肝肺包虫混合感染病例103只,感染强度范围3~21个,感染率0.78%。2007年,调查屠宰绵羊4 190只,感染绵羊185只,感染率4.42%;2008年,调查屠宰绵羊4 616只,感染绵羊278只,感染率6.02%;2009年,调查屠宰绵羊4354只,感染绵羊363只,感染率8.34%。感染率以年均约2%左右的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采取加强科普宣传,增加防控经费投入,多部门齐抓共管,贯彻执行已有的防控经验,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全民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策略来控制和净化包虫病在我县人畜间传播。  相似文献   

2.
贵南县过马营镇牦牛棘球蚴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过马营镇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01年10月份利用屠宰季节对过马营镇交售的菜牦牛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来源 被检牦牛均为过马营镇交售的菜牦牛。1.2 方法 被检牦牛屠宰后,取出内脏,对肺、肝、心、肾等脏器采用用手触摸和肉眼观察的方法进行检查。2 结果 共检查牦牛219头,感染棘球蚴为173头,感染率为79.0%,共检出包囊168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9.75个,感染范围1~58个。肝脏的感染率最高,感染146头,感染率为66.7%,共检出包囊974个,平均感染强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高寒、高海拔地区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8年结合业务工作,抽样调查我县屠宰上市销售的牦牛134头,检出阳性胴体45头,感染率33.58%。每0.1 g肉样标本中,膈肌,心肌,咽喉肌的感染率分别为29.85%、8.96%和32.09%,膈肌、心肌、咽喉肌的感染范围分别为0~33个、0~17个、0~46个,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30.28个、23.42个、33.21个。t检验结果表明,咽喉肌和膈肌的感染率与心肌的感染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本病的感染与牦牛性别无明显的差异性(>0.05)。  相似文献   

4.
屠宰现场采用眼观、手摸、刀切牛羊内脏器官的方法,共调查绵羊482只,感染49只,感染率10.17%,平均感染强度1.63个;调查牦牛305头,感染22头,感染率7.21%,平均感染强度1.74个。感染仅限于肝脏和肺脏,未发现肾、心及其它脏器感染。  相似文献   

5.
我站继1990年对2628头(只)牛羊进行棘球蚴病调查后,又于1991年9—10月间利用玉树州肉联厂屠宰机会,对3043头(只)牛羊进行了调查。检查结果简报如下:1.检查牦牛1018头,阳性821头,感染率80.65%,平均感染强度为3.58(感染强度范围0~44),寄生部位以肝脏最多,肺脏次之,肾脏寄生者仅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利用上交屠宰牲畜的机会,检查牛1,900头,感染率是99.7%,感染强度1—83个,肝、肺同被感染者93%,肝、肺、脾同被感染者10%;多房型棘球蚴占1%;检查羊390只,感染率100%,感染强度1—155个,肝、肺同被感染者98%。与过去调查资料比较,羊的感染率逐年在增加。据65年多贡麻公社统计人感染棘球蚴者约有2%。  相似文献   

7.
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进行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完成全县各屠宰点包虫囊检查牛羊451头(只),肝肺包虫囊感染47头(只),感染率为10.42%;完成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180份,阳性15份,阳性率8.33%;完成牛羊血清包虫抗体检测130份,阳性39份,阳性率30%。  相似文献   

8.
采用解剖法检查体内寄生的皮蝇1期幼虫和触摸法检查牦牛背部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皮下瘤疱及成熟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的方法,进行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成熟3期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在当年未用药的牦牛群中,剖杀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在24.62%~74.63%,平均感染率为40.40%,平均感染强度30.07条,感染范围7~63条。临床摸背检查皮蝇期幼虫感染率在26.54%~75.22%,平均感染率为44.07%,平均感染强度6.11个,感染范围1~17个。1~3岁的幼年牦牛感染严重。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感染和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各县畜牧兽医站,利用秋季屠宰家畜的机会,在25个县的屠宰场对牛羊棘球蚴的感染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在部分州县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①剖解狗168只,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47.02%,感染强度的范围0—31295;②调查牛23732头,感染率54.44%,强度3.12,感染强度的范围0—1008;③调查羊44438只,感染率53.72%,强度2.64,感染强度的范围O—218;④牛羊的年龄和棘球蚴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呈直线相关,说明我省棘球蚴病处于区域性流行状态,并非超发性流行状态;⑤平均每头棘球蚴病牛少产肉7.21kg,每只病羊少产肉1.15kg,因棘球蚴病的危害,我省每年屠宰牛羊仅少产肉和废弃肝肺损失2625万元。最后,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性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屠宰现场采用眼观、手摸、刀切牛羊内脏的方法,共调查牛565头,感染40头,感染率为7.08%,平均感染强度1.68个;调查绵山羊768只,感染177只,感染率23.05%,平均感染强度6.38个。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是对甘南碌曲县150头牦牛进行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受查牦牛年龄为2~10岁,营养中等。所查住肉孢子虫有两个种,一为牦牛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 Wei et al.1985);另一种为牦牛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canis Wei et al.1985),这两个种的总感染率为97.33%,感染强度为1~82条,平均感染强度12条。其中牦牛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2.66%;牦牛犬住肉孢子虫为96.00%,后者略高。受检的150头牦牛,经肉眼检查,牦牛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5头;中度感染为22头;轻度感染为112头;无虫者为11头。牦牛犬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9头;中度感染为36头;轻度感染为101头;无虫为4头。两个种均以轻度感染为最多。两个种用肉眼检查和压片镜检的结果是一致的。牦牛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两个种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触摸皮蝇瘤疱的方法,在3,5月份共调查牦牛440头,其中防治组牛300头,感染34头,感染率11.33%,平均感染强度2.26;未防治组牛140头,感染41头,感染率29.3%,平均感染强度3.95。  相似文献   

13.
1991年9月25日至11月10日,我们利用县冷冻厂屠宰之机对全县五个乡2995头(只)牛羊进行了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 (一)牦牛:共检查1008头,检出阳性牛570头,感染率为56.5%,检出包囊总数3991个,平均感染强度3.96个,范围0—154个。从五乡检查情况看,吉尔孟乡感染率最高,达74%,其次是泉吉乡、哈尔盖乡、伊克乌兰乡、沙柳河乡,感染率分别为66.82%,64.5%,47.5%,29.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门源县苏吉滩草原上放牧的70头牦牛在不同感染地区、不同感染季节等条件下,感染肝片吸虫病的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头牦牛发生感染。这表明,在潮湿牧地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牦牛感染率为4.29%。幼龄牦牛肝片吸虫的感染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朵红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1):52-53
经过连续数年防治,用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透皮溶液防治牦牛皮蝇蛆病,试验组1防治牦牛137头,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试验组2防治牦牛180头,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试验组3牦牛128头,给予安慰剂,自然感染24头,感染率为18.75%,平均感染强度1.71个。应用推荐剂量的1/2和1/4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显著。结论:牛皮蝇自然感染回升快,防治工作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574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防治试验,并于2010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19头牦牛中感染92头,感染率77.31%,平均感染强度10.89个瘤疱。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462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病防治试验,并于2009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66头牦牛中感染97头,感染率58.43%.平均感染强度6.70个瘤疱.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线调查牛320头,羊400只,结果牛感染率为5.3%,感染强度为4.35,羊感染率为9%,感染强度为3.47,人也有包虫感染,感染率为0.016%。  相似文献   

19.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5月份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9.72%,平均感染强度2.55;未防治牛112头,感染32头,感染率28.57%,平均感染强度4.25。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