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遵义大白姜     
遵义大白姜是遵义地区广大姜农引种驯化后的地方良种,在当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品种根茎肥大,辛辣味适中,口感好,纤维少,富含水分,特别适合嫩姜食用。老姜是主要的调味品之一,同时可入药,具有温中祛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特征特性株高90cm,假茎分生4~10个枝,每根假茎附叶20片,叶为梭形,长35cm,宽5cm。茎为块根状,单块重400g,一次子姜以姜母对称生长,二次子姜以一次子姜对称生长,以此逐渐展开形成姜块,各指姜均为指状,茎粗1.5~4cm,霜降后进入休眠,其中二次子姜、三次子姜、四次子姜占姜块总重的80%以上。根为须根…  相似文献   

2.
遵义大白姜     
遵义大白姜是遵义地区广大姜农引种驯化后的地方良种,在当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品种根茎肥大,辛辣味适中,口感好,纤维少,富含水分,特别适合嫩姜食用。老姜是主要的调味品之一,同时可入药,具有温中祛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特征特性株高90cm,假茎分生4~10个枝,每根假茎附叶20片,叶为梭形,长35 cm,宽5cm。茎为块根状,单块重400 g,一次子姜以姜母对称生长,二次子姜以一次子姜对称生长,以此逐渐展开形成姜块,各指姜均为指状,茎粗1.5~4cm,霜降后进入休眠,其中二次子姜、三次子姜、四次子姜占姜块总重的80%以上。根为须根,脆弱,数量少,重750 g以上的姜块多有穗状花序花苞,开花少,花而无籽。在8月可采嫩姜食用,产量为1 000 kg/667m2,霜降后采收种姜窑藏越冬,产量可达4000kg/667m2。  相似文献   

3.
渝姜2 号是从广西白姜群体种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生育期约180 d(天),分蘖数为24~26个,单株产量0.49~0.51 kg,根茎总糖含量为13.0 g·kg-1,粗纤维含量0.9%。每667 m2 产量超过3 200 kg。田间抗姜瘟病能力极显著强于对照白姜群体种,适合重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导读:铜陵白姜姜嫩皮白、品质上乘、口感极佳,享有"中华白姜"的美誉,2009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系统被授予"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种植系统是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而形成,主要包裹姜阁孵种、高畦高垄、搭棚遮荫。  相似文献   

5.
遵义辣椒居全国各大辣椒主产区第一位,加工规模、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建有全国唯一国家级辣椒交易市场。遵义朝天椒占遵义市辣椒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本文在总结遵义朝天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遵义朝天椒产业突出"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产品特点,构架"一心两翼多点"加工企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建成一区、两平台、五中心的世界辣椒贸易城和三大辣椒生产基地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之称,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的遵义更是如此,其独特的区位,造就了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无污染"的自然条件,为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据史料记载,遵义茶叶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生产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今遵义主产茶区即在古思州、播州、夷州范围内;湄潭眉尖茶、务川高树茶为清代名茶;1939年,全国最早的茶叶科研单位之一的湄潭实验茶场建立,为遵义茶叶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及推广运用储备奠定了基础。建国后到70年  相似文献   

7.
<正>大姜简称姜,又称生姜、黄姜,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姜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刺激性香辣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有菜中之祖的美称。近年来,宁陵县及其周边地区大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14年宁陵县大姜种植面积达100hm2。现将大姜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以沙壤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内江生姜产业的发展,分别从外地引进乐山白姜、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台湾大白姜4个生姜品种,以内江本地永福生姜作为对照,从植株性状、根茎性状、产量、品质特征4个方面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永福生姜相比,台湾大白姜植株长势极强、产量高、根茎大且单层排列,姜块肥大质脆,辛辣味适宜,适合进一步扩大试种;乐山黄姜、湖南无丝姜与永福生姜产量无显著差异,根茎形状呈扇形,表现较好,姜块较肥大,质脆;乐山黄姜植株长势强,湖南无丝姜辛辣味更好,2个品种适合进一步留种观察;乐山白姜虽然产量高,植株长势极强,但姜块小、数量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适宜进行下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9.
正昌乐县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端,该地区土壤疏松肥沃,境内河流纵横,是昌乐县的农业重镇。红河镇的土壤质地适合种植大姜,大姜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而且当地政府把大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大姜种植,大姜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种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红河镇也由此成为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当地的广大姜农总结出一套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元红  肖莉  王慧 《长江蔬菜》2012,(10):53-55
正贵州是我国传统的辣椒产地之一,由于贵州多为山区,气候潮湿,人们特别喜食辣椒,当地的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宜辣椒的生长。贵州辣椒生产历史悠久,产自遵义的小辣椒、大方皱椒已有逾500 a的种植历史。毕节地区大方县是全国著名的辣椒生产基地之一,为农业部规划的22个大面积辣椒种植县之  相似文献   

11.
生姜姜瘟病发病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姜是安徽省的特色农产品,全省生姜种植面积1.2万hm2,主产区为临泉、金寨、阜阳、潜山、铜陵、全椒等地.但是,由于姜瘟病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生姜的产量与品质降低,影响加工外销,制约生姜产业化的发展.我所于2003年对铜陵地区姜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全市种植生姜面积427 hm2,发病面积达154.6 hm2,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6.2%,发病程度属中等偏重年份,在发病田块中,有20%田块绝收,40%田块发病率为70%以下,40%田块发病率高达70%~80%,平均每667 m2产量损失500kg以上,直接损失464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主栽生姜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生姜提取参数差别不大;在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80 min为最佳经济条件,莱芜寨里生姜姜油树脂的提取率达到5.06%,是山东地区提取率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铜陵白姜姜瘟病在铜陵当地表现出木质部黄心和黑心2种症状,通过TTC平板分离、致病性测定、16SrDNA以及青枯菌特异性鞭毛基因(fliC)检测表明,导致2种不同姜瘟病症状的病原菌均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但二者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生姜连作模式下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采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栽培土壤进行调理,研究不同方案对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迈格沃+多欧+力欧+中霖有机肥"组合调理栽培土壤,生姜播后出苗快且整齐,植株长势强旺,茎秆粗壮,抗姜瘟病能力强,产量高,可以明显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莱芜小姜和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生姜幼芽根茎,分析了莱芜小姜与莱芜大姜后代各性状的抑制率、变异类型及突变率。结果表明:莱芜小姜VM1代性状的抑制率小于莱芜大姜;莱芜小姜的变异类型多于莱芜大姜;莱芜小姜获得的有益变异类型多、比例高且稳定性好。说明秋水仙碱处理密苗型莱芜小姜更容易获得高产稳定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生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姜良种的培育与开发是促进生姜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生姜育种工作的发展,对生姜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生姜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6个生姜新品种在黔北生态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逆)性和姜块品质,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姜202002、AJ-1、黔姜201904品种表现较好,平均667 m2产量在2550.2~2989.8 k g,比对照水城小黄姜增产18.34%~29.68%;株高89.4~97.1 c m,分枝数12.6~1...  相似文献   

20.
生姜的营养特性及钾对生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丘生姜为试材,研究了生姜不同生长期的养分吸收特性,以及不同钾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姜对钾素的需求最多,每生产1 000 kg姜需要从土壤中吸收6.1 kg N、2.36 kg P2O5、9.4 kg K2O。K3处理〔K2O 70 kg?(667 m2)-1〕的生姜产量最高,但与K2处理〔K2O 50 kg?(667 m2)-1〕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产量和施肥量的拟合曲线获得最高产量的钾肥施用量为60 kg?(667 m2)-1,综合考虑不同钾水平对生姜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得出本试验条件下生姜周年生产的钾肥(K2O)投入量为667 m2 50~60 kg比较适宜,同时适宜的氮钾比例为4∶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