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重点保护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应用3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我国重点保护的15个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吐鲁番鸡,0.634;杂合度最低的是河南斗鸡,0.554。15个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反映了这些品种的多种多型;对遗传距离DS的计算表明15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的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聚为3类,即:Ⅰ类为浦东鸡、茶花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大骨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白耳黄鸡、北京油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吐鲁番斗鸡,Ⅱ类为清远麻鸡和鲁西斗鸡,第Ⅲ类只有藏鸡。通过微卫星标记对这些重点保护地方鸡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各具特色,各保种场(区)应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2.
科苑荟萃     
20050175我国重点保护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李慧芳,章双杰,陈宽维等)应用3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我国重点保护的15个地方鸡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吐鲁番鸡,0.634;杂合度最低的是河南斗鸡,0.554。15个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反映了这些品种的多种多型;对遗传距离Ds的计算表明,15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的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聚为3类,即:Ⅰ类为浦东鸡、茶花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大骨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8个受威胁地方鸡品种(西双版纳斗鸡、高脚鸡、漳州斗鸡、浦东鸡、北京油鸡、静宁鸡、灵昆鸡、吐鲁番鸡)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受威胁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吐鲁番鸡(0.684 9),最低的是灵昆鸡(0.616 8),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计算遗传距离Ds发现8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uPGMA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各具特色,应根据各品种受威胁程度进行必要的紧急保护,将其转变为安全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4.
李鸣 《农村新技术》2006,(11):62-62
斗鸡是我国珍稀观赏型禽类,备受人们青睐。世界上饲养斗鸡的国家不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是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在我国主要分为: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云南斗鸡。中原斗鸡分布较广,有洛阳斗鸡、开封斗鸡、皖北斗鸡、鲁西斗鸡等,同属中原斗鸡品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受威胁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8个受威胁地方鸡品种(西双版纳斗鸡、高脚鸡、漳州斗鸡、浦东鸡、北京油鸡、静宁鸡、灵昆鸡、吐鲁番鸡)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受威胁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吐鲁番鸡(0.6849),最低的是灵昆鸡(0.6168),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计算遗传距离珐发现8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UPGMA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各具特色,应根据各品种受威胁程度进行必要的紧急保护,将其转变为安全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28只河南斗鸡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 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 Bank中其他品种中国斗鸡D-loop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2 bp,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42±0.08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36±0.00083),共发现9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3种单倍型。品种间进化分歧显示,河南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距离最近(0.0095),与漳州斗鸡遗传距离最远(0.022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个斗鸡品种可以分成A、B、C、D和E 5个分支。研究表明,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呈中度多态,有2个母系起源,本研究可以为河南斗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斗鸡     
斗鸡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型鸡种,其身似驼鸟,动作灵敏,鸣声宏亮,生性善斗,具有特殊品色,是发展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主要有鲁西斗鸡、云南斗鸡、吐鲁番斗鸡、漳州斗鸡四个斗鸡群,以鲁西斗鸡为佳。  相似文献   

8.
斗鸡是我国珍稀观赏型禽类。因它生性好斗,具有遇强而不惧、战死而不退的大无畏精神,倍受人们青睐。斗鸡,在世界上饲养的国家不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是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其次在美国、日本也有为数不多的饲养。在我国主要分为: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云南斗鸡等。中原斗鸡分布较广,有洛阳斗鸡、开封斗鸡、皖北斗鸡、鲁西斗鸡等,同属中原斗鸡品系。鲁西斗鸡体型大,斗性好,毛色正,威武雄壮。其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饲养方法可采用平养、笼养相结合,雏鸡成活率94%,公母比例1∶2。其效益分析如下:1.成本:公鸡饲养天…  相似文献   

9.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标记的总群体杂合度和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 5.832 7 ;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 0.805 3 ;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 NJ 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版纳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版纳斗鸡是我国著名的斗鸡品种之一。利用33个鸡微卫星标记对版纳斗鸡群体的47个个体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3条多态性片段,每个微卫星座位上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每个微卫星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7个和2.95个。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19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53 3。33个微卫星座位有10个为中度多态座位,其它23个属于高度多态座位。结果表明:版纳斗鸡是一个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前期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的10个鸭微卫星标记,分析了13个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Nei氏遗传距离(DA)等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7个具有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7个微卫星座位在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02 3~0.601 5;各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07 0~0.707 0,说明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DA/UPGMA法聚类分析,13个鸭群体聚为3类:Ⅰ类为8个家鸭品种和樱桃谷鸭;Ⅱ类为野鸭类;Ⅲ类为番鸭独成一类。结果提示:各类鸭群体间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分化、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而且绿头野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形成过程中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微卫星DNA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有效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边鸡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地位,利用鸡基因组中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5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了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大骨鸡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边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5个),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边鸡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h)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67 1、0.745 7和4.044 3,边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边鸡与大骨鸡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鲁西斗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系统聚类结果与这些地方鸡种的系统分化与选育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用20个微卫星标记研究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0个微卫星座位分析了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用作参照的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3个中国黄牛品种在20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25个,平均等位基因数接近9个。各座位等位基因长度与欧洲普通牛相似,但平均等位基因数高于报道的欧洲普通牛和部分中国其它黄牛品种。3个品种在不同座位均发现部分特有基因,以渤海黑牛居多,在3个座位检测到7个特有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达到6个以上,平均杂合度接近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约为0.85,这几项变异参数在3个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高于欧洲普通牛群体和报道的中国部分黄牛群体的相应值。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经数千年的选育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属宝贵的遗传资源。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渤海黑牛先与秦川牛聚为1类,再与鲁西黄牛聚在一起,引证了鲁西黄牛受瘤牛血统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蛋鸭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作为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分子标记,可有效的进行基因鉴定和系谱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13个地方蛋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法构建了NJ聚类图。结果表明:我国所有蛋鸭品种全部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较低,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各保种场(区)要加强多样性的保护;各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的高低与群体平均杂合度的顺序完全一致;遗传距离的计算说明了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13个地方蛋鸭品种被聚类为3个类,微山麻鸭、攸县麻鸭、淮南麻鸭、广西小麻鸭、荆江麻鸭聚为一类;巢湖鸭和恩施麻鸭聚为一类;福建省的鸭种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金定鸭、山麻鸭与三穗鸭、绍兴鸭聚为一类。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了各蛋鸭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共237个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1)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遗传距离为0.0833最小,无角多赛特羊与其它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距离在1.0146-1.2876之间,滩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彼此之问及与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的遗传距离为0.3623-0.6020;(2)聚类图将6个绵羊品种划分为4个分支,即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宁夏滩羊,无角多赛特羊。(3)6个绵羊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图与品种的历史演化和资料记载基本符合,为绵羊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丰富,是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黄淮杜泊羊、杜泊羊、鲁西黑头羊和小尾寒羊的线粒体D-loop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分析4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4个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型多样度h=0.984 21,核苷酸多样度Pi=0.015 50),遗传稳定;系统发育树黄淮杜泊羊的黑头群体和白头群体聚为一类,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明显区分;黄淮杜泊羊与杜泊羊遗传距离最近(0.055)、与小尾寒羊遗传距离最远(0.070),且黄淮杜泊羊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大。说明黄淮杜泊羊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分化程度高,在遗传上明显区别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黄淮杜泊羊黑头和白头群体的遗传一致,且群体遗传稳定,试验结果与育种设计方案相吻合,说明黄淮杜泊羊具备了新品种的遗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