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内分泌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16L:8D)、自然光照(12.37hL)和短光照(8L:16D)处理,每种光照下一半埋植动物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光照类型对绒山羊的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影响,长光照对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有促进作用,对褪黑素(MT)、胰岛素(INS)有抑制作用;短光照对催乳素(PRL)、IGF-I有抑制作用,对MT、INS有促进作用。埋植褪黑素后,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对PRL、IGF-I均有抑制作用;INS在短光照+MT组降低,在自然光照+MT和长光照+MT组升高。这些都表明,几种激素在一天之内随着时间(光照)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藏西北绒山羊养殖作为西藏自治区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优化产业升级促进牧民的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对藏西北绒山羊通过光控和褪黑激素埋植处理,进一步研究光照对于绒山羊体重生长、绒纤维长度以及机体血清褪黑激素浓度的影响,以期为光控增绒技术在西藏牧区示范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光控和埋植激素不能显著的影响机体的日增重变化(P0.05),但能够显著的影响藏西北绒山羊绒毛的纤维长度和生长速度(P0.05),另外光控和埋植激素能够提高绒山羊血清中的褪黑激素水平,从而影响机体的绒毛生长性能。综上在藏西北绒山羊养殖产业推广中通过光控和埋植激素能够有效的提高藏西北绒山羊的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氮分配的角度研究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氮物质分配,短光照或埋植褪黑激素显著提高绒山羊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并使其他相关激素如催乳素(PRL)、胰岛素(IN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结果使毛绒氮的沉积增加,体氮的沉积减少。短光照条件下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33.7%±0.64%和66.3%±0.64%;而长光照条件下则减少毛绒氮的分配量,增加体氮分配量,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23.6%±0.46%和76.4%±0.46%。短光照和褪黑激素之间有强烈的互作效应,短光照埋植褪黑激素组毛绒氮和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6.1%±0.79%和63.9%±0.79%。试验期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比普通绒山羊提高73.86%,新生羊绒的品质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 技术核心 绒山羊绒毛生长呈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其中光照时间起了重要调节作用,日照时间由长变短时绒毛开始生长,日照时间由短变长时绒毛逐渐停止生长,日照时间通过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与维持水平,最终控制绒毛的生长。据报道影响绒毛生长的激素有褪黑激素、催乳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体成分的角度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的有关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体成分组成。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绒山羊的体脂肪含量增加,体蛋白含量减少;光照相同条件下,埋植褪黑激素组的体脂肪含量高于不埋植组,体蛋白含量低于不埋植组,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之间有显著(P<0.01)的互作效应。证明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作用,为褪黑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控增绒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增绒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绒山羊的产绒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技术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正常光照和缩短光照条件下,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血液中激素及产绒性状的差别,探讨缩短光照引发绒毛提前生长的原因。选取2-4岁的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母羊50只,通过进行光照时间限制的处理,对不同月份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的变化情况和绒毛性状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光控后试验组褪黑激素水平有略微升高的趋势,而对照组急剧下降;短日照处理组催乳素水平在9月份光控组中显著下降。(2)褪黑激素、催乳素随次级毛囊生长呈现显著性周期变化。(3)试验组比对照组绒毛产量提高了54%,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揭示了光控增绒技术可能通过调节绒山羊血液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进而造成毛囊生长周期的改变,延长绒毛生长期,最终显著增加了绒山羊的年产绒量。该试验为光控增绒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绒期控制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增绒效果的影响,为藏西北绒山羊非产绒期选择一种有效的增绒技术。选择体重和产绒量基本一致、年龄2~3岁的藏西北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为期1年。结果表明:控制光照组产绒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36.3%(P0.01),但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无差异(P0.05);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羊绒长度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控制光照组无差异(P0.05);在羊绒细度指标上,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是藏西北绒山羊生产上方便有效的增绒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9.
褪黑激素能缩短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促进绒毛生长,提高绒毛产量。绒山羊绒毛呈现生长、休眠、脱落的周期性变化,与褪黑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作者综述了褪黑激素的分泌、功能,绒毛的周期性变化,讨论了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在分子水平阐述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为将褪黑激素更好地应用于绒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关系,通过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刺激绒毛提前生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绒山羊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快速生长期间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中总的催乳素受体(T-PRLR)基因mRNA表达量从6至11月逐渐降低,而MT埋植组的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mRNA表达水平在绒毛快速生长的7、8、9月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山羊绒毛生长可能与S-PRLR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24只,平均年龄(15±1.5)月龄、平均活重(32.92±2.33)kg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埋植0、2、4、8 mg/kg BW褪黑激素(MT),研究MT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绒期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绒萌发前约一个月(夏至)埋植MT显著提高了血浆MT浓度,使羊绒萌发时间提前,绒长度增加、产绒量提高,而对绒纤维细度和粗毛生长没有影响,同时确定MT适宜剂量为2mg/kg BW。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非长绒期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对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6岁能繁母羊150只,每个年龄段根据产绒量和体重将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于2014年4月30日和6月30日埋植2 mg/kg BW褪黑激素于耳部皮下。自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5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于抓绒时采集绒样,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年龄段山羊绒产量和绒长度均显著提高,绒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5岁埋植组山羊的产绒量提高幅度和细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8.75%、4.94%,6岁埋植组山羊绒长度增加幅度最大,为29.27%。综上,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均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和提高产量作用,但不同年龄绒山羊增产效果不一致,并且褪黑激素对于提高内蒙古绒山羊后期的生产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周期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在山羊非长绒季节(2~6月),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通过改变光周期和褪黑激素处理,探讨对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日8小时光照,不论褪黑激素处理与否,山羊都能长绒;每日16小时光照,经褪黑激素处理,可诱使山羊长绒。随产绒量增加,绒纤维长度和细度显著变化。光周期和褪黑激素是影响山羊绒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择6月龄、平均体重15.21 kg±0.61 kg的河西白绒山羊20只(公母各半),从5月份脱绒后开始对试验羊按月连续12个月采集血样和绒毛样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绒山羊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用手排长度法测定各月绒毛生长长度。结果:①河西绒山羊绒毛在6月和7月开始萌发,生长期为8、9、10、11、12月五个月;8月份为生长高峰期,占其全年总生长量的31.5%;生长量从8—12月份呈线性下降趋势,至元月份停止生长,呈慢—快—慢增长模式。②河西绒山羊血清GH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经相关性分析,绒毛生长速度与血清GH浓度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P<0.01);性别对血清GH浓度没有影响。GH浓度对绒毛生长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 cm,试验组为7.85 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延长绒山羊毛囊兴盛期,提高羊绒产量,本试验通过人工缩短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的日照时间,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比人工短光照和自然光照周期下绒山羊皮肤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毛囊细胞增殖及相关信号通路重要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人工短光照周期下绒山羊毛囊细胞增殖强烈,干细胞标记角蛋白15(cytokeratin 15,K15)阳性信号大量分布于外根鞘,β-catenin信号活跃表达于毛母质及根鞘,毛囊提前进入兴盛期;而自然光照周期下绒山羊毛囊仍停留在休止期,相应蛋白信号表达较弱。综上表明,短日照对毛囊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工短光照周期可以提前激活毛囊干细胞,使其提前进入兴盛期,引起多种毛囊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extend the anagen of cashmere goat hair follicles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cashmer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with artificially shorten the daylight time among Arbas White cashmere goats. Skin tissue sections from cashmere goats were collected to compare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between artificial daylight and natural daylight,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hair folli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mportant protein expression in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cell proliferation occurred in cashmere goat hair follicle cells during artificial daylight,plenty of cytokeratin 15 (K15) positive signal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outer root sheath,β-catenin protein was actively expressed in hair matrix and root sheath, indicating that the hair follicles were in the anagen growth phase;Meanwhile,cashmere goat hair follicles under natural daylight were in telogen with weak signals. Above all prove that short photoperio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air follicle growth,the artificial short photoperiod could change hair follicle growth cycle and make hair follicles earlier enter to the anagen growth phase,causing a variety of typical gene expressions during hair follicle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