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萍 《新疆林业》2012,(2):16-17
肉苁蓉是荒漠地区生长的特有的寄生性药用植物,是名贵的滋补药材,享有"沙漠人参"的美称。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推动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建设中得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地区图开沙漠盐生肉苁蓉的天然寄生植物有滨藜、刺沙蓬、假木贼、猪毛菜、驼绒藜、白梭梭等。以白梭梭为寄主所做试验表明,盐生肉苁蓉不仅能够人工寄生,其产量也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肉苁蓉需求的增加和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正在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在沙漠地区,人工栽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开发前景广阔,可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疆作为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做好沙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农牧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沙雅县漠鑫  相似文献   

5.
在张掖市五泉林场开展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相关性研究,从2种植物种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入手,对梭梭细根密度的分布情况,肉苁蓉寄生对梭梭树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梭梭水平距主干20~40 cm处垂直40 cm深的土壤环境利于细根生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高。接种后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的梭梭,寄主梭梭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正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俗称"大芸"。肉苁蓉常生长在日照强烈、极端干旱、土壤贫瘠的沙漠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它无根,无叶,也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其植株的肉质茎部分是名贵的补肾中药。因肉苁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故被历代医家称为"沙漠人参"。正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俗称"大芸"。肉苁蓉常生长在日照强烈、极端干旱、土壤贫瘠的沙漠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它无根,无叶,也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其植株的肉质茎部分是名贵的补肾中药。因肉苁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故被历代医家称为"沙漠人参"。1肉苁蓉的形态特征肉苁蓉为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茎肉质,圆柱形或下部较扁。高40~160 cm,下部较粗,向上渐细。叶鳞片状,淡黄白色。  相似文献   

7.
正肉苁蓉(别名大芸)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草药,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在全世界约有22个品种,其中我国有8种,分别为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沙生肉苁蓉、迷肉苁蓉、兰州肉苁蓉、宁夏肉苁蓉、深裂肉苁蓉,主要生长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是民勤沙区分布最广、保存面积最大的人工培育林,以其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出适应沙区环境的生长优势,对维护民勤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肉苁蓉为列当科属多年寄生性草本植物,寄生于梭梭根部,以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为传统的正品补益中药,具滋肝养肾、益经血、润肠通便等强体补身之功效。因生长在沙漠环境中,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名贵中药材,已被列为国家  相似文献   

9.
选择人工柽柳林开展了肉苁蓉接种试验,比较不同寄主质量对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不同接种方法接种率差异和不同径级根系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寄主和管理条件下,种子浆沾根接种率高于种子纸接种;相同的管理条件和接种方法,树势旺盛的寄主接种率高;接种率与土壤墒情密切相关,合适的土壤墒情可提高接种率;接种沟内所有径级的根系均有接种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新疆人工栽培肉苁蓉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人工栽培肉苁蓉现状,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分析,对新疆肉苁蓉人工栽培稳产高产提出了:要加强肉苁蓉种子研究;选择好最佳寄主树种;建立肉苁蓉寄主树种专业化育苗基地;创新肉苁蓉寄主人工林管理体制;创新肉苁蓉寄主人工林栽培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等论点。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 ,多年生一次性结实草本寄生植物。学名 :Cistanche salsa(C.A.Mey.) Benth.et Hoo K.f.别名 :苁蓉、大芸。肉苁蓉适生在荒漠地区的沙漠和盐碱地 ,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及前苏联、蒙古、阿富汗。肉苁蓉是珍贵的药用植物 ,是我国中医用途最广的中草药之一。在历代增力类中药方中出现率极高 ,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仅次于人参 ,居第二位 ,有“沙漠人参”美称。在经济利益驱使下 ,近年来人们大量挖掘 ,使该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 ,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由于其市场价格连年上涨 ,采挖者难…  相似文献   

12.
新疆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总结由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立项的《新疆经济型防风固沙林营建技术推广项目》时[合同编号(2003)15-1],对新疆肉苁蓉寄主栽培、肉苁蓉种子调制、肉苁蓉人工接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肉苁蓉采挖与晾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通过对和田地区野生红柳与管花肉苁蓉资源调研,摸清了野生的管花肉苁蓉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为研究人工繁育提供了试验依据。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制定:2001年3月先从多种红柳品种筛选出的多花红柳和多枝红柳进行育苗;2002年研究各种人工定值寄主红柳模式同时分阶段进行管花肉苁蓉接种试验等多种试验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4.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15.
乌兰布和沙区肉苁蓉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苁蓉系珍稀草本植物,被誉为“沙漠人参”,是名贵中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长于干旱沙漠地区,寄生于梭梭根部,可耐-40℃严寒和50℃炎热的气候,也可利用自身水分维持生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是中国肉苁蓉的最大产地,拥有“世界苁蓉之乡”的美誉。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肉苁蓉个大、肉厚,富含胶质、鞣质,质量上乘,居肉苁蓉之首,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6.
绿海短波     
《新疆林业》2004,(4):36-38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视察奇台县北部荒漠生态综合治理区5月27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视察了奇台县北部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区。艾斯海提·克里木拜来到2万公顷荒漠生态园先后观看了人工利用草质网格沙障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肉苁蓉人工接种试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8.
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阿拉善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日渐频繁,许多牧民沦为生态难民。为了维护阿拉善脆弱的生态平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阿左旗林业局退耕办在孪井滩地区试行"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的试点试验。该文对人工营造梭梭林的育苗技术、整地、苗木处理,抚育管理及肉苁蓉接种的时间、接种方法、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晾晒等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沙漠人参肉苁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 《森林与人类》2004,24(11):25-25
在沙漠深处,有两种奇异的寄生植物,一种叫锁阳,寄生在白刺的根系上;一种叫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林的根系上。肉苁蓉又叫大芸,为列当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鳞叶肉质茎,属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本经》、《本草求真》诸药典中均有记载,历史上曾被西域各国视为上贡朝廷的珍品。现代医学证明,肉苁蓉具有免疫调节、抗癌、抗衰老、降血脂、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等功效,故有“沙漠人参”的美称。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是我国肉苁蓉的主产区,每年生产肉苁蓉250吨。阿拉善有长达800公里的梭梭林带,发展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有着广阔前景。2002年我国发…  相似文献   

20.
甘肃的梭梭、树柳与肉苁蓉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侬  李明 《甘肃林业》2002,(6):33-34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寄生于沙漠植物梭梭的根上,有益精壮阳、润肠强身、延缓衰老等作用,又称“沙漠人参”,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中药材之一。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名。”已列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作药用,已有2000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引为上品。武威旱滩坡东汉木简医方中,已使用肉苁蓉、杜仲等补肾药物治疗虚劳内伤病。敦煌石窟遗书中发现7种以上含肉苁蓉的医方,同时期的藏医方中用肉苁蓉,效果好。我省每年耗用10万公斤供制药,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