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抗性淀粉含量功能性粳稻品系"降糖稻1号"稻米为主要材料,研究其与不同比例稻米混配后经蒸煮、膨化、制作米粉及发酵加工后,对稻米产品直链淀粉含量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中RS含量随加工温度和加工压力的提高而大大降低,表明"降糖稻1号"不宜高温高压蒸煮、膨化、加工米粉和发酵食品。"降糖稻1号"与"金丰"稻米按不同比例混合蒸煮后,其直链淀粉含量、RS含量及蒸煮品质有明显改善,"降糖稻1号"与"金丰"稻米以2:1混配,不仅明显改善米饭的食味,而且RS含量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米原料的质量是影响米粉加工性能、烹煮性能和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影响米粉品质的大米原料质量指标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和储藏时间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这些指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各项指标对米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逐一评述。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得出,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籼米适宜于生产米粉;胶稠度与稻米其他各项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选取米粉原料的主要指标;不同种类大米的糊化温度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糊化温度来指导米粉生产,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和米粉品质降低;蛋白质含量不仅决定大米的营养品质,也影响大米制品外观、加工和食用品质;使用陈化一段时间的大米制作米粉能够提升米粉品质。  相似文献   

4.
抗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平  孔祥礼  包劲松 《核农学报》2015,29(2):327-336
淀粉是人类从饮食中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抗性淀粉是指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但2h后可到达结肠并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继而发挥有益的生理作用的淀粉。因此,抗性淀粉被看作是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之一。长期以来研究学者将抗性淀粉分为4种,即RS1-4,现在认为还存在第5种类型,即RS5。当淀粉与脂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长链部分与脂肪醇或脂肪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RS5。抗性淀粉已广泛地应用在面条、面包及油炸食品中。抗性淀粉具有预防结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减少肥胖和结石的发病率、增加矿物质吸收、控制糖尿病等生理功能。本文主要对抗性淀粉的5种类型、抗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富含抗性淀粉产品的开发及其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高效高抗性淀粉(RS)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以降糖稻1号为高RS基因供体材料,分别与产量较高的密阳23、秀水123和沪稻55进行杂交,并利用3个杂交群体早世代籽粒垩白特性、直链淀粉含量(AC)及功能标记(CAPS/Spe I)进行高RS水稻辅助选择育种。结果表明,籽粒的垩白特性与RS含量有很高的关联性,早世代通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可以淘汰大部分低RS含量单株。利用控制水稻RS合成主效基因sbe3-rs上的一个功能标记(CAPS/Spe I)确定sbe3-rs基因型纯合的高RS单株,经连续自交和辅助选育,最终培育了3个兼具功能性、高产和优质的高RS水稻品系RS23、RS123和RS55。本研究首次提出利用对杂交群体早世代籽粒垩白特性挑选淘汰大部分低RS含量单株,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了高RS水稻品种选育的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本研究可为开展高RS育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稻米品质形成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盐浓度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江苏省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南粳9108和盐稻12号为试验材料,种植于土培池中,全生育期以盐水灌溉代替淡水灌溉,盐浓度设置0.10%、0.15%、0.20%、0.25%、0.30%、0.35%,并以淡水(盐浓度0%)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浓度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低盐浓度(0.10%~0.15%)下,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稻米淀粉黏滞特性(RVA谱)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增加,米饭的外观、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在0.10%盐浓度下高于CK,南粳9108和盐稻12号的胶稠度在0.10%盐浓度下分别较CK高4.5和3.5 mm;在中、高盐浓度(0.20%~0.35%)下,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稻米淀粉黏滞特性明显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综上可知,在低盐浓度(0.10%~0.15%)下,稻米的品质总体有一定的改善;高盐浓度(0.35%)下,稻米品质明显变劣。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盐浓度下水稻的品质状况,为滩涂水稻高产与品质调优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籼稻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9%;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99、航恢7号、R998、金航138。SP1代表型不发生分离;SP2代在株高、分蘖、谷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等性状出现分离,突变性状在SP3代能够遗传。空间诱变不仅能使水稻农艺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能使稻米品质和抗病性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优化管理对杂交中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省温江和射洪试验点,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F优49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普通尿素优化施肥、减氮15%优化施肥、增氮15%优化施肥,PASP(聚天门冬氨酸)尿素1次施肥、2次施和优化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温江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优;射洪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好,同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随着氮肥的施用,稻米碾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崩解值显著降低;同时导致射洪生态点的峰值黏度增加,消减值减少;温江生态点的稻米外观品质变优,峰值黏度减小,消减值增加。较农民经验性施肥处理,普通尿素优化处理和PASP尿素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了温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氮肥优化处理降低了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了消减值,使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差,同时提高了射洪精米率和温江整精米率。较优化施肥处理,PASP尿素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温江垩白粒率,增加了射洪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外观品质变差;同时PASP尿素1次施肥和2次施肥处理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PASP尿素优化施肥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温江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两试验点的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射洪直链淀粉含量。较优化施肥处理,减氮15%和增氮15%优化施肥处理降低了两试验点的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温江垩白粒率,增加了射洪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PASP尿素1次和2次施肥相比,PASP尿素优化施肥显著降低了垩白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增加了消减值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同时导致射洪生态点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温江生态点的垩白粒率降低,整精米率增加。综合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淀粉RVA、直链淀粉含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关系,射洪PASP尿素2次施肥处理稻米综合品质较好,温江优化施肥处理稻米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磷钾镁施肥配比对不同类型水稻胚乳成分及食味的影响,为通过施肥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优良食味的普通粳稻品种和高产的粳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设置磷肥、钾肥和镁肥处理,并通过对糙米的逐层碾磨,分析不同层次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及其与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直播方式对早晚兼用双季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常规早籼稻湘早籼45号和杂交晚籼稻泰优398为材料,进行早晚双季直播种植,比较人工撒直播(AS)和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PHDD)对早晚兼用双季直播稻出苗、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S相比,PHDD显著提高供试品种的出苗率,早晚季增幅分别为7.4%~14.2%和6.9%~8.0%;PHDD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周年产量,2个品种的增产幅度为3.23%~21.66%,其中湘早籼45号早晚2季增产均显著,泰优398为晚季增产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PHDD下供试品种的产量提高主要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有关;PHDD显著提高湘早籼45号早季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度以及泰优398晚季的垩白粒率,显著降低泰优398早季的整精米率及湘早籼45号晚季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HDD显著提高泰优398晚季米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显著降低糊化温度。总体来说,PHDD有利于提高优质水稻品种周年产量,主要与穗粒数协调有关,增产途径因品种和季节而异,同时显著改善湘早籼45号早季加工品质及晚季外观品质,降低泰优398的早季加工品质及晚季外观品质,但改善其晚季蒸煮食味品质,PHDD下晚季直播稻稻米品质改善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双季直播籼稻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超声处理对糯米和非糯米淀粉颗粒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影响,改善稻米淀粉的品质,本试验以糯稻(Y26)、非糯稻(Y9)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超声处理,分析处理后淀粉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淀粉经超声处理后各性质变化趋势相似,淀粉颗粒表面产生凹陷、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结晶度下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1 047 cm-1/1 022 cm-1比值先增加后降低,弹性模量(G')降低,凝胶强度减弱,糊化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c-To)减小,快速消化淀粉(R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增加,但两种淀粉的变化程度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初步奠定了生产中根据对淀粉性质的需求来确定合适超声处理条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肥料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稻米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环境生态条件、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子中,肥料的影响较大。本文综述了肥料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碾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大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看机肥料对碾米品质的影响,肥料对稻米形状、垩白度、透明度等外观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蒸煮及食昧品质的影响,并扼要分析了肥料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在不同生态区的差异,并从淀粉结构与性能角度揭示其差异机理,本试验以杂交稻甬优4149、晶两优1468为供试材料,按再生稻栽培模式分别种植于肇庆、长沙、信阳3个生态区,研究了再生季齐穗后温光条件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RVA 谱特性及淀粉热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肇庆试验地区的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优于长沙、信阳,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较低,总淀粉含量较高。再生季齐穗后温光条件与稻米胶稠度、糊化特性以及淀粉热性能和相对结晶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籽粒灌浆初中期的温度和光照对再生季稻米淀粉的糊化性能与热性能影响较大;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受中后期的日均温度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将有助于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稻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高抗性淀粉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病症患者日益增多。而富含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的淀粉类食物有益于预防与控制人体代谢综合症的发生,且在维持肠道健康,如预防和控制结肠癌、大肠息肉及肠炎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稻米是我国约65%人口的主食,其75%的干物质是淀粉,普通水稻品种RS含量低于1%,富含RS的稻米具有与高RS功能食品相同的作用,因此开展高RS水稻品种的选育及高RS稻米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稻米RS的分类及影响RS含量的相关因素、水稻RS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国内外高RS水稻开发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高RS水稻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RS水稻育种及高RS稻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大米蒸煮和加工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常被用作蒸煮米质构特性评价指标。该文对不同粒度、不同类型大米样品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了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精米样品)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的相关系数达0.95。预测标准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6和3.1%。  相似文献   

16.
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不被健康人体小肠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日常食物中抗性淀粉大多为回生淀粉(RS3),其形成受作物其他性状如淀粉特性、蛋白脂肪等的影响,同时还受食物加工方式等的影响。本文就影响RS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从遗传育种及食品加工方面提高RS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颗粒型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含量,并获得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最适工艺参数,该试验采用湿热处理、酶法处理以及酶法协同湿热处理3种方法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Hylon Ⅶ),分别得到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51.5%、42.5%和55.1%的产品。异相酶法处理协同湿热处理可使抗性淀粉含量有所提高。淀粉经过3种方法处理后仍保持偏光十字和颗粒形貌,为颗粒型抗性淀粉;与原淀粉相比,适当的湿热处理和酶法处理可使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X-射线衍射表明酶解处理和湿热处理没有改变淀粉的晶型,仍为“B”型晶型;差示扫描量热图谱表明抗性淀粉样品的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焓值均升高。湿热处理和酶法处理可制备出热稳定性好的颗粒型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18.
灌浆结实期是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局部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国南方稻区在水稻灌浆结实期频频遭遇高温和伏旱的混合影响,造成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同步下降。本研究选用导入空心莲子草基因组DNA构建的籼稻耐旱变异品系H5,在灌浆结实期于人工温室进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稻米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旨在深入研究高温干旱复合逆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是适温中度干旱(OT-MD)、适温严重干旱(OT-SD)、高温正常供水(HT-WW)、高温中度干旱(HT-MD)、高温严重干旱(HT-SD)和适温正常供水(OT-WW,CK)。除对照外,其余各处理的胁迫时间设10 d、20 d、30 d和40 d。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会导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胁迫10~40 d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CK降低了1.783~5.987个百分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比CK增加了1.178~2.741个百分点;灌浆结实期干旱胁迫同样会导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在中度干旱条件下,胁迫10~40 d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CK降低了1.956~6.270个百分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比CK增加了1.153~2.944个百分点,在严重干旱条件下,胁迫10~40 d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于CK的变异幅度比中度干旱胁迫下的更大;灌浆结实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引起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幅度均超过单一高温胁迫或干旱胁迫,且其变化幅度随胁迫因子的增加、胁迫强度的增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灌浆结实期的前20 d遭遇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是稻米品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在相同胁迫时间内,各处理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胁迫效应按升序排列依次为:高温正常供水(HT-WW)、适温中度干旱(OT-MD)、适温严重干旱(OT-SD)、高温中度干旱(HT-MD)、高温严重干旱(HT-SD)。本研究结论可为水稻的抗旱与抗高温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多数早籼品种(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形、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达到了农业部(NY122-86)二级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但完整米率的达标率偏低,胚乳的垩白程度偏大,垩白粒率偏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米粒的蒸煮延长性差。今后,早籼稻的品质育种应把提高完整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提高胚乳的透明度作为品质改良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与其野生型对照中花11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图谱等方法,对两者稻米淀粉粒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晶体结构和酶解抗性及其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胚乳糖质稻米淀粉的理化特征,为稻米品质改良和功能稻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的稻米淀粉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正态分布,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其稻米淀粉平均粒径值(6.48 μm)显著降低,大型淀粉粒(粒径大于8μm)比例(21.63%)显著减少,而小型和中型淀粉粒比例则明显增多,扫描电镜下Sug-11的淀粉粒结构更接近于籽粒灌浆过程胚乳尚未完全充实时的淀粉粒形态结构特点;突变体Sug-11的淀粉粒酶解抗性与野生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其抗性淀粉含量的下降幅度接近50%,同时,Sug-11除具有相对较低的淀粉糊化温度外,其淀粉粒糊化过程的热焓值(△H)也显著降低.Sug-11糖质突变体的淀粉晶体类型与野生对照相同(A型淀粉晶体),其淀粉粒的相对结晶度(35.3%)略低于对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诸尖峰的相对强度比值和相对结晶度上,而20°2θ/18°2θ的尖峰相对强度比值则高于其野生对照;糖质突变对稻米淀粉的化学组分(成)、膨胀势和溶解度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突变体Sug-11的淀粉溶解度显著高于野生对照,而淀粉膨胀势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对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